部分信用债违约 “黑天鹅”事件或将频繁出现

2013-01-14 07:55    来源:金融时报

  市场对民营企业信用债和一些资质较差的城投债的违约担忧开始上升。机构预警,随着宏观经济增速逐步进入一轮放缓周期,部分信用债出现违约的“黑天鹅”事件在2013年可能频繁出现。

  与高度关注信用违约事件发生相比,更应该重视的是,市场是否有对风险进行分散、转移的有效机制安排,是否有足够举措防止个体违约事件对市场造成过分冲击,投资人的利益能否得到合法公正的补偿等。

  记者高国华有观点认为,没有违约事件发生,中国债券市场就永远“成熟不起来”。那么,一旦“违约”这柄悬在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真正落下,市场真的准备好了吗?

  新年伊始,“11超日债”会否成为债券市场信用违约第一案的争论持续发酵。业内普遍认为,今年3月份“11超日债”将迎来首个付息日,需支付利息约8980万元,在已发生实质性贷款违约的背景下,以超日太阳目前的财务状况,该期债券或会成为国内信用违约债券的第一单。1月9日,超日太阳公告称,“11超日债”的发行评级机构鹏元资信评估有限公司将超日太阳长期信用等级和“11超日债”均由此前的AA级下调至AA-级,并列入信用评级观察名单。与此同时,超日太阳IPO兼“11超日债”的保荐人中信建投证券宣布于本月23日召开债券持有人大会,通报超日太阳届时的资信状况等有关事项。

  对于该只债券的违约风险,机构投资者普遍谨慎。据中信证券分析师介绍,超日太阳3.8亿元银行贷款已经逾期,公司获外部资金的可能性已受到明显制约,信用资质恶化明显,隐性兑付风险已经出现。有分析认为,尽管“11超日债”兑付期为2017年3月,但如果超日太阳公司重生无望,金融体系和地方政府不介入、不兜底,则其公司债券极有可能出现违约状况。也有一些投资者仍期望着政府“买单”,即虽然“11超日债”即将迎来首个付息日,但并非债券到期,对资金量需求并不大,联系到此前出现的信用风险事件,最后都以地方政府兜底告终,如山东海龙事件、江西赛维事件,因此超日太阳也有望在地方政府的帮助下渡过难关。

  “11超日债”最终命运如何,仍有待进一步观察。但不可否认的是,市场对民营企业信用债和一些资质较差的城投债的违约担忧开始上升。机构预警,随着宏观经济增速逐步进入一轮放缓周期,部分信用债出现违约的“黑天鹅”事件在2013年可能频繁出现。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日前发布的报告认为,随着信用债市场的超速发展,特别是城投类债券的迅猛扩张,2013年信用债爆发倒债危机的可能性将会加大。中央结算公司发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广义信用类债券共发行3.79万亿元,其中城投债发行量达6367.9亿元,同比增长了148%。

  在此背景下,“呼唤”债券违约事件出现的市场各方是否已经做好迎接违约事件发生的准备工作了呢?目前是否是接受违约“洗礼”的好时机?当风险真正来临,相应的应对措施、市场规则、危机解决机制和手段是否已经到位?市场各方对可能出现的信用违约风险可以作壁上观吗?如何避免单体事件对整个债券市场造成的冲击?

  一直以来,由于中国债券市场的“零违约”现象,投资者普遍认为市场无风险,加之存在政府会“兜底”的错误认识,风险往往被忽略。一旦出现实质性违约苗头,容易引发市场的恐慌心理,加剧债券市场的动荡。

  相信人们都还记得,2011年由云南城投等地方融资平台风险曝光引发的城投债抛售风波,这一风波一度给债券市场带来巨大冲击。当年7月份,随着云南城投风险不断被披露,城投债被大规模抛售,并蔓延至整个信用债市场,最终二级市场的恐慌蔓延至一级市场,不仅导致债券融资成本大幅上升,而且直接造成中央代发地方债部分流标、国开行债券推迟发行、铁道部高信用等级短期融资券首现流标等事件的相继发生,严重影响债券融资功能的有效发挥。

  历史无疑向市场各方敲响了警钟―――与高度关注信用违约事件发生相比,更应该重视的是,市场是否有对风险进行分散、转移的有效机制安排,是否有足够举措防止个体违约事件对市场造成过分冲击,投资人的利益能否得到合法公正的补偿等。有分析人士表示,“信用风险事件甚至违约事件的出现并不可怕,出现几次违约对市场健康发展有利,能够提高市场的承受力和对风险的认识。关键在于如何预警、处理、化解风险。可怕的是相关各方对风险重视程度不够、应对不及时、处理不得当,由此导致投资者不知道风险有多大、市场不能对风险精确定价、风险转移渠道阻塞以及监管机构无法对风险实施有效监管等。因此,更重要的是,对违约的处理和追偿系统要尽快建立起来,如何将违约对市场造成的损失减小到最低限度,如何保证投资者的利益等。”

  事实上,随着市场的快速发展,相关主管部门对可能出现的风险亦有着清醒的认识和普遍的共识。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秘书长时文朝去年以来多次向市场警示风险,呼吁投资者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理性看待信用风险的客观存在。“证监会、发改委和交易商协会在最近一年多的时间里,不断向市场进行风险提示,对投资人进行风险教育。但这种呵护不能够长期化,风险处置要交给市场自身去处理。未来,我们要加快市场各类规则、处置机制的建设,加强对市场各参与方的风险教育,为违约事件常态化做好准备。”时文朝说。1月8日,我国银行间市场首部针对信用评级业务的自律指引出台,以期强化市场约束机制,发挥信用评级在债券信用产品定价和风险识别中的重要作用,提升市场效率。

  “目前看,由于管理层高度重视并持续加强教育警示,市场对风险的认识已经大大提高。”一位债券基金经理表示,就信用债市场而言,一方面投资者正在呈多元化,分散度也提高了,基金、理财产品等占比正在逐步上升;另一方面投资者的风险管理能力和对风险的认识也在上升,机构纷纷加大在债券风险识别和防范能力方面的机制建设。

  多位业内专家表示,随着金融脱媒化、利率市场化及社会融资结构变化进一步加剧,社会融资结构大变迁、直接融资大发展等金融生态变革正在债券市场上充分展现。尽管信用债市场未来整体违约风险可能进一步凸显,但从债券市场自身发展、继续大力推动直接融资的角度来看,仍然不能因噎废食。管理层应该进一步优化市场化约束机制,加强对一二级市场的有效管理与风险监测,完善违约救济制度,建立健全风险转移和对冲机制,推出更加多元的市场风险对冲工具,促进信用风险合理配置,保护投资者权益,维护金融稳定与安全。

责编:王金
0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

专题推荐

商学院第二期:品牌汇

品牌汇

如何理解品牌?企业为什么创立品牌?

共筑中原梦

共筑中原梦

中原梦必须依靠河南一亿人民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