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市降低行权难度 股权激励股暗藏地雷
尽管近期A股市场的低迷走势令投资者遍体鳞伤,但对于上市公司而言,当前相对低位的大盘行情却正是操办股权激励的良机,仅昨日便有嘉寓股份、华业地产两实施了各自的股权激励事项。据本报数据中心统计,截至昨日,TCI集团等97家公司激励计划已在今年实施,数量较去年同期增长逾2倍,而在股权激励“满天飞”的同时,上市公司设置的行权条件却显得异常宽松。
部分公司行权条件宽松
就在运作激励计划事项的上市公司的数量迅速增多的同时,相关激励方案的行权条件却显得十分宽松,以本周二实施股权激励的辉丰股份为例,其期权初始行权价格为每股7.7元,但即便是在近期大盘疲软不振的背景下,辉丰股份昨日的收盘价仍高达16.29元,行权价格仅相当于二级市场价格的47.27%。与辉丰股份类似,沃森生物、红宝丽、捷顺科技等在近期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也存在行权价格均较其目前的二级市场价格有50%以上折扣的现象。
除了行权价比较“便宜”外,近期公布股权激励方案的上市公司在行权业绩目标的设定方面也显得相当“克制”,比如本周一推出股权激励计划的瑞丰光电,其行权条件为“相比2011年,2012~201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增长率分别不低于10%、30%和50%”,相对于瑞丰光电2011年归属于上市公司的净利润3314.77万元来说,约分别增长48.67%、111.58%和143.74%。由此可见,若不出现意外情况,瑞丰光电股权激励的对象届时可轻松行权。
警惕低含金量股权激励
通常而言,股权激励的推出意味着上市公司对其未来经营业绩作出了保证,从而有利于上市公司股票在二级市场的表现,而沃森生物、海信电器等在近期实施股权激励方案的公司股价也在本周出现反弹。
有市场人士指出,一般来说,股权激励会使高管创造更多的价值,而带上“金手铐”的上市公司高管,他们自然会尽职地去啃企业遇到的最难啃的骨头。然而投资者需要警惕的是,管理层为了自己利益最大化,可能不择手段进行利润操纵,一是在实行管理层股权激励计划前,有意隐瞒或压低上市公司利润,待推出具体股权激励方案后,前期人为隐瞒的利润就会发挥功效,公司高管也就可轻而易举获得供激励的标的股票。二是激励股票行权或解锁阶段,管理层得到的这些标的股票,要兑现后才能最终体现价值,这时可能出现管理层虚增上市公司利润,从而达到高价出手标的股票的目的。这类股权激励概念股不仅没有投资价值反而会成为损害投资者利益的地雷。(李扬帆)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