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金入市大幕将启 证监会研究中心提五建议
根据不同性质养老资金的安全性要求和风险承受能力,各国养老金进行不同比例的资产配置。投资范围不仅包括股票、债券、存款、固定收益产品等传统投资领域,还包括对冲基金、私募股权、大宗商品等另类资产投资。其中,股票和债券投资仍是多数国家养老基金的主要投资渠道,所占比重最高。大部分OECD国家的股票投资比重为20%至40%,债券投资比例为40%至60%。
多元化的资产配置不仅有利于分散风险,又可以保证较为合理的收益。同时,养老金也为资本市场持续不断地注入资金,带动了资本市场的蓬勃发展。
(二)投资范围动态调整
养老基金的投资范围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基金规模的扩大、投资经验的积累、投资限制的放宽、资本市场的完善程度、以及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不断进行调整适应。
20世纪70年代以前,西方各国养老基金承受的支付压力并不大,投资方式也比较简单,主要用于购买国债、保险和存银行,投资收益不高。上世纪70年代以后,在人口老龄化的压力下,现收现付制、待遇确定型的企业养老金计划都面临支付危机,养老金逐步开始市场化和多元化的投资,甚至进行海外投资。以智利为例,在养老金制度建立初期,基金积累规模较小,投资经验尚在积累中,因而养老金只允许投资包括国债、金融机构债以及公司债券等在内的固定收益类工具。从1985年开始,随着国内资本市场的发展和投资手段的逐渐成熟,养老金可以投资股票。随着养老金规模的逐步扩大,为分散风险和分享全球经济成长,智利养老金从1990年开始可以投资海外股票市场。
(三)投资监管与市场化程度相关
投资监管政策的松紧与资本市场的完善程度相关。在中东欧国家,由于金融市场发育落后,资本市场规模小且风险性高,各国政府对个人账户资金都实行了较为严格的管制措施。一般来说,股票的投资比例限制最能反映投资政策的自由性。例如,斯洛伐克对养老金投资股票份额设定的上限为80%,匈牙利和罗马尼亚都为50%。而在金融市场成熟的国家中,养老基金普遍对投资证券市场比例无限制。据2011年6月OECD对30个国家养老基金投资监管的调查数据显示,18个国家(60%)对其养老基金投向证券市场的比例没有限制,6个国家对其养老基金投向OECD国家证券市场的比例没有限制,2个国家对其养老基金投向欧盟、欧洲经济区国家或者评级A-以上国家证券市场的比例没有限制。
促进养老金与资本市场协同健康发展
资本市场是养老基金保值增值的投资平台。不断完善的资本市场将有效促进养老金投资运营的公开化、透明化和市场化。因此,无论是从完善养老保障体系,还是从发展资本市场来看,都需要实现两者的协同健康发展。政策上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扩充资金来源,大力发展和完善养老保障体系
随着人口老龄化形势日趋严峻,我国的基本养老保险未来将面临巨大的养老金支付压力,因此,需要提前筹划建立稳定、可靠、多层次的养老资金来源渠道。
提高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统筹层次,建立投资运营体制,完善养老保障体系。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除了一小部分委托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进行市场化投资外,其他主要购买银行存款和国债,投资收益不高,保值增值压力巨大。因此,借鉴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及美国、新加坡、挪威等国养老金运营管理经验,可以在国家层面对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实施集中管理,市场化运作,提高基金运作效率,以获取合理回报,实现基金保值增值。
(二)进一步改革完善资本市场,为养老金投资运营、保值增值做好服务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取得一定成就,为养老金的保值增值搭建了基础平台。但是与国外成熟市场相比,中国资本市场起步晚,存在资本市场自身结构不平衡,投资品种不丰富等问题。因此,必须加快发展资本市场,促使市场结构更加合理和平衡,逐步形成多层次、高效率、全覆盖的市场体系,以满足多元化的投融资需求,为养老保险基金等长期资金创造实现专业投资、分散投资、组合投资的市场基础。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