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上市银行盈利参差不齐 平台贷房贷依旧凶猛
在银行业整体盈利增速放缓、不良贷款反弹的大背景下,尚在首次公开发行(IPO)闸口排队等候的16家银行生存现状备受关注。
证券时报记者梳理已披露的12家拟上市银行年报发现,由于各区域经济水平不同及各银行经营风格迥异,拟上市银行去年业绩表现分化。在筹备上市的近几年,这些银行贷款集中度过高的问题有所好转,但从数据来看,平台贷和房贷依旧凶猛。
拟上市银行业绩分化
按照证监会最新披露的情况,截至5月2日,共有16家地方银行排队申请IPO,无锡农商行是最新加入的成员。其中,盛京银行、江苏银行、上海银行等9家银行处于初审阶段,杭州银行、东莞银行等5家银行处于落实反馈意见阶段,而大连银行和重庆银行则处于中止审查阶段。
记者对比12家已披露年报的拟上市银行数据发现,东莞银行位居盈利增速榜首,2012年实现净利润19.27亿元,比上年增加6.02亿元,增幅高达45.39%,这一数据足以媲美增速最快的上市银行;紧随其后的是盛京银行和杭州银行,两者的净利润增速分别为34.27%和32.19%。
然而,并非所有拟上市银行都能实现净利高速增长,它们中的部分正面临着盈利增速急速下降的困扰。
以成都银行为例,其年报显示,2012年该行实现账面净利润25.42亿元,较上年增长1.38亿元,增幅为5.74%,而该行2011年净利润增速高达48%。与之类似的还有锦州银行,据年报披露,该行2012年净利润增速为7.61%,而这一数据2011年则为27.74%。
“拟上市银行的业绩表现参差不齐的主因是区域经济差异较大,而且各银行的经营特色不一,其业绩表现可能会对上市估值产生较大影响,盈利能力下滑必定会对在一定程度上压制其估值。”申银万国银行业分析师倪军说。
平台贷房贷依旧凶猛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监管层对房地产开发商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采取了“降旧控新”的策略,但从数据来看,上述两类贷款在拟上市银行的占比依然较高。
记者查阅年报发现,虽然大部分拟上市银行房地产业贷款占全部贷款比例逐年下降,但占比达10%以上的仍不在少数。其中上海银行12.78%、东莞银行17.75%,而比例最高的盛京银行达到20.15%。
从各家银行披露的报告期末十家最大客户贷款来看,房地产开发行业客户普遍较多。譬如,上海银行的最大贷款客户为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贷款余额18亿元,占贷款总额比例为0.46%;成都银行最大十家贷款客户中有2家以房地产为主营的公司。
另一方面,城商行作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最主要的融资渠道之一,虽然“降旧控新”下有所收敛,但到目前为止,地方融资平台仍然是城商行最主要的大客户,这一点对于拟上市银行也并不例外。
徽商银行2012年年报显示,该行前十大贷款客户中至少有7家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贷款余额总计达70.94亿元,占资本净额比例接近30%。
与之类似的是,成都银行前十大贷款客户中至少有5家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该行不仅通过贷款支持地方政府融资,去年还购买了同业发行的以某城投平台应收债权为基础资产的理财产品,涉资高达5亿元。
尽管重庆银行并未披露前十大贷款客户具体信息,但该行发布的2013年第一期金融债募集说明书中披露,截至去年底,该行融资平台贷款余额111.88亿元,占全行贷款总额的14.60%,较年初仅下降100万元。
事实上,城商行有可能成为地方政府的“输血”工具一直以来备受诟病。在建设银行高级研究员赵庆明看来,“城商行的大股东或实际控制人多数为地方政府,且其管理层很多也曾任职地方政府,在发放贷款方面难以保持商业银行的独立性。”
江浙5家拟上市银行
不良激增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