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格意义上来说,物业公司作为独立的企业单位,不受民警直接“管”,但在“三色管理”模式中,东风路派出所通过有效机制让物业公司参与到这一治安防控体系中来,并且对其工作表现形成制约和制裁。
“之前社区民警对物业也就是指导和督促,就算有管理问题,也不能对其形成制裁,但是通过现在的管理模式,通过协调联合政法委、房管局等单位,就能把他们也真正管起来,工作做得不好我们就移交到主管部门去处理,这样一来,他们的安全管理就和他们的资质、考评挂钩了。”东风路派出所所长丁配杰介绍说,“三色管理”能使工作不力的单位受到制裁,他们的切身利益就会遭受损失。
在不久前召开的2012年度“三色管理”总结会上,东风路派出所对在去年分别被挂红牌和黄牌8次的和被挂红牌和黄牌7次的两家物业公司进行通报批评,并移交金水区房管局对其进行告诫谈话。此外,对上述两个居民楼院的社区民警通报批评,同时取消其年度评优、评先资格。
“这种处理无论是对物业公司还是对民警的触动都是很大的,都在积极主动地整改,民警流着眼泪表态要摘掉这些红、黄牌。”东风路派出所副所长郭衍昌深有感触地说。
●多部门联手 形成人人参与防控网络
据了解,在“三色管理”模式推行之初,东风路派出所就制订了针对物管企业、内部单位保安部门的奖惩制约机制,并且向区政法委和区房管局及相关办事处汇报、沟通,争取各方的支持。
金水区政法委和区房管局联合下发了《社区楼院“三色管理”实施方案》,把小区的安全管理纳入物业公司年终考核,并与其管理资质挂钩。这样一来,各责任单位和居民的责任意识、参与意识大大提高,纷纷与公安机关联手,整合小区保安力量,在小区内形成了一张“人人参与、人人自觉”的治安防控网络。
中方园社区民警张黎说:“中方园社区实施‘三色管理’模式后,物业公司由被动变主动很明显,社区两个物业公司专门抽调16名保安员组建起联合巡逻队,配备执勤装备标志,在社区民警统一指挥下对社区街面、治安复杂区域进行巡逻。辖区安全治安有了明显好转,侵财类警情仅去年就下降了70%。”
窥一斑而知全豹。采访中,笔者明显感受到“三色管理”给东风路辖区治安管理带来的变化:2012年,东风路派出所辖区居民楼院发生侵财类警情比2011年同期下降38%,其中有86个居民楼院做到了全年持续挂绿牌, 59个居民楼院实现了“零发案”。
●警务创新 推出城中村“旅栈式管理”
“三色管理”是东风路派出所社区警务创新下的新模式,反过来也拓宽和丰富了社区警务工作的方法和手段。
去年以来,东风路派出所在“三色管理”模式取得良好成效的基础上,继续致力于适应流动人口集中、治安形势复杂的城中村管理需要的警务模式探索——旅栈式管理模式。
“针对城中村流动人口多、治安状况复杂这一特性,在我们的指导和努力下,辖区城中村成立了独立运作的物业管理服务办公室作为城中村综合管理责任主体,在物业办的主导下,对村民出租房屋的物防、技防设施进行全面升级改造,实现对城中村人、房、事、物的有效管理。”东风路派出所所长丁配杰介绍说,这种模式可以叫做“旅栈式管理”。
为了弄明白这个“旅栈式管理”模式的运作流程,社区民警李敏带着笔者走进西史赵村实地体验。
“出租房屋的旅栈式管理,说白了就是村物业办工作人员、社区民警、协管员都相当于宾馆的服务员,负责办理外来人口入住、注销等手续;租客相当于旅客,需要登记入住信息,凭门禁卡进出房屋楼院;而村民成为旅栈的职员,负责整个旅栈的治安巡逻。”李敏形象地比喻说,这样一来就实现了“以房管人”的“实有人口管理精细化”要求。
●“小事不出警务室、大事不出村委会”
据介绍,去年以来,在社区民警的指导下,西史赵村物业办仿效房屋中介的模式,创建了租赁服务窗口。日常由物业办工作人员负责收集村民提供的出租房屋信息,提供统一规范的房屋租赁合同以及治安管理责任书,实行代租房屋,代表村民对出租屋进行日常管理。有需要租房的群众在这里可以查询自己所需租赁房屋的价位、面积、楼层以及户型。
西史赵村警务室首席社区民警王海民这样总结了物业化管理带来的变化:社区警务室指导成立物业办,但又反过来依托村物业办来强化网格管理,不仅加强了防范,降低了发案,也实现了让辖区居民“小事不出警务室、大事不出村委会”,实实在在地为大家带来了方便和安全。
“物业化治安管理模式是解决改造城中村治安管理的一把金钥匙,通过城中村物业化的管理,我们管严了出租房、管活了流动人口、管好了社会治安、管出了和谐警民关系!”东风路派出所所长丁配杰如是说。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