淅川:水源地的扶贫经

2016-08-25 11:14 来源:映象网

  映象网南阳讯(记者 周永生 通讯员 王娟 高帆)淅川县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所在地和核心水源区,为保护水源,该县“有林不能伐、有鱼不能捕、有矿不能开、有畜不能养”,据统计全县至少有3万个家庭,10万人因此失去从前赖以生存的产业。

  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伊始,淅川县就站在保水源的政治高度,坚持走生态、绿色扶贫之路。淅川县委书记卢捍卫说:“我们把精准扶贫工作列为全县一号政治工程和民生工程,既作为贫困群众致富奔小康的重大机遇,又作为县域经济发展奔小康的重大机遇,以脱贫攻坚引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该县成立了脱贫攻坚指挥中心,由专职县领导坐镇指挥,并从县直单位抽调40余名精兵强将,成立7个专班工作组分块落实,整合资源,创新方法,通过易地搬迁、绿色产业扶持等办法,引导帮扶贫困群众在脱贫致富路上“加速跑”。

  易地搬迁,安居乐业奔富路

  炎炎烈日下,厚坡镇王河村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这处以美丽乡村为建设标准的社区,将配套学校、卫生室、幼儿园等公共设施,并实现光纤宽带、有线电视的全覆盖。

  王河村原址位于水源地限制发展区域,为保护水源,该村养牛养羊的传统受到限制。为谋求新发展,淅川县对该村实施了整村搬迁。搬迁过程中,坚持不因易地搬迁增加贫困群众负担的原则,对老房屋拆除一次性补偿2万元。在新建社区,按贫困人口每人25平方米予以安置。

  新址建成后,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是头等大事。此次王河村的新址靠近产业集聚区,群众可以就近打工挣钱,同时安置点还依托今禾合作社发展香菇种植,为群众脱贫再指新路。据了解,该安置点将安置贫困群众167户,12月份工程全部完工,即可实现搬迁入住。

  王河村是淅川县易地搬迁的一个缩影。在易地搬迁中,淅川县按照“政府引导、自觉自愿、因地制宜、分步实施”的要求,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引导符合条件的贫困群众向县城、集镇和中心村集中搬迁安置,并实行“三靠近”原则,即靠近产业集聚区、靠近产业基地、靠近公共服务设施完善区域。

  按照“产业前置、就业优先”的原则,淅川县坚持以产定搬、以搬促脱、产搬同步、稳定致富,全力谋划产业项目布局,扎实开展各业技术培训,满足搬迁后群众就业、创业和发展需求。在每个村镇安置点,都配套有产业园,滔河乡集镇安置点依托绿地公司建立食用菌产业孵化园,仓房镇刘裴村安置点依托香严寺景区优势开办农家乐,香花镇柴沟村安置点依托度帮公司种植中药材,方便搬迁人口就业。

  对于搬迁进城贫困群众就业创业,淅川县实行“四优先一优惠一扶持”:“四优先”,即对搬迁进城的适龄劳动力,优先组织劳务技能培训和劳务输出,优先安置城市公益性岗位,优先安置在县内有用工需求企业就业,优先给予小额创业贷款支持。“一优惠”即对县内企业接受搬迁安置对象就业的,依据政策予以税费优惠。“一扶持”即扶持龙头企业或专业合作社发展,拉动搬迁群众通过到企业和合作社参与经营及务工增加收入。目前,今年拟搬迁的6100人,已全部落实了产业项目和就业岗位。

  为解决贫困户后顾之忧,淅川县切实保障搬迁安置群众权益,实行“三不变、一自愿”政策。“三不变”即原有耕地不变、林地权属不变、原有惠农政策不变;“一自愿”即户口迁移自愿,搬迁进城半年后,愿意享受城市户口待遇的,即时办理户口迁移。

  目前,淅川县872户3500人进城集中安置点建设正加快施工进度,11月底前可搬迁入住,5个乡镇集中安置示范点正在加紧建设,589户2600人可在春节搬迁入住。

  产业扶持,走上绿色发展路

  8月20日,淅川县厚坡镇陈营村芦笋基地里,一簇簇芦笋耸立在地上,一股清新气息扑鼻而来,程浩伟和妻子已开始一天劳作。

  “早上采割的芦笋爽嫩可口,能卖好价钱,攒够钱了再把房子翻修一下!”正麻利收割芦笋的程浩伟高兴地说。

  程浩伟曾是村里的贫困户,一家5口人守着4亩薄田生活,母亲中风瘫痪,常年卧床不起,两个孩子正在上学,日子过得艰苦。近两年,在镇村干部帮助和辉国芦笋合作社带动下,程浩伟一家尝试种植既生态又生财的芦笋,如今全家已成功脱贫。

  芦笋合作社采取“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当地村民除每年获得每亩800元土地流转费以外,还可以用“反租倒包”的形式从合作社承包土地,合作社为他们提供资金、技术和销售渠道。等有了收益后,按比例抽回成本。目前该村已有200余多户群众从中受益。

  要让贫困人口真正脱贫,必须帮他们找到合适的产业项目。淅川县以“水质保护、绿色发展”为主线,对贫困户现有技能和项目进行全面排查,帮助有一技之长的贫困户精准选择项目。对列入2016年脱贫的贫困户,引导发展“短平快”项目,实现当年可脱贫,同时引导他们发展软籽石榴、金银花、薄壳核桃等周期长的高效项目,实现生态与经济双赢。对缺资金、无技术的贫困户,由合作社和大户建基地、包技术、包销售,贫困户认领,收益分成。对有土地、无资金的贫困户,鼓励他们流转土地,由企业发展高效生态项目,贫困户通过地租、打工、入股分红等获得财产性、工资性和经营性收入。

  发展产业,关键是资金。针对财政专项扶贫到户增收项目资金量小,带动能力弱问题,淅川县专门出台了《关于开展“党群扶贫+”小额信贷的实施意见》,在全县开展“党群扶贫+”小额信贷工作,确保贫困户有钱发展项目。县政府计划两年投入财政风险补偿金1亿元,撬动县信用联社和农行按照1∶6的比例向建档立卡贫困户放贷6个亿。目前县财政已注入6000万元风险补偿资金,3.6亿元扶持资金正在集中放贷,先后带动1万多贫困户新上项目2000多个。

  截至目前,淅川县已有9000多户贫困户精准选择了脱贫项目,其中90%以上项目已顺利落地实施。

  为了清水北送的誓言,坚韧质朴的淅川人民迎着困难而上,闯出了水源地扶贫的新路子,今年6月,淅川县顺利通过国务院精准扶贫工作成效第三方评估。淅川县精准扶贫工作多次受到省脱贫攻坚督导组高度评价。

映象网·在河南·看世界·用微信扫一扫关注“映象网南阳频道”公众号

映象网·在河南·看世界·用微信扫一扫关注“映象网南阳频道”公众号

  

责编:陈丰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