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大学陈雨露:人民币国际化是大势所趋

2012-06-25 09:43    来源:经济日报

  人民币国际化是国内国际经济、金融发展的必然要求

  记者:有观点认为,人民币国际化是大势所趋,政府应该不断推进。也有人认为,人民币成为独立国际储备货币难度很大,太过遥远,当前人民币继续盯住美元就可以了。如何看待这些不同的观点?

  陈雨露:人民币国际化绝不是中国的一厢情愿,而是我国经济发展、市场演进和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对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缺陷的一种修正。首先,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为人民币走出国门奠定了坚实基础。一国经济规模和全球贸易份额,是其货币能否获得国际货币地位的决定因素。从本质上说,货币国际化就是本国货币的对外供给,是与国际贸易相对应的货币转移过程。目前,我国已位列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是世界最大出口国。为了能够在不确定的国际经济环境中维护本国正当利益,免受现行不合理国际货币体系的侵害,人民币也理应成为一种重要贸易结算货币,对人民币国际化作出制度安排。

  从国际环境看,现有国际货币体系面临强烈改革要求,这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历史机遇。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美国两度实行量化宽松政策,由此带来货币扩张导致美元大举外流,促使美元对其他主要国际货币贬值,引起世界其他经济体的反对。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愈演愈烈,由希腊蔓延至整个欧元区,一旦欧元区任何一个国家爆发财政危机,欧元就会面临贬值预期。这些事实让国际社会认识到,美元主导下的国际货币体系存在巨大系统性风险,储备货币多元化已成为共识。

  再次,我国拥有超过3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是世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其中美元资产估计在六成以上。这笔巨大的财富为人民币国际化奠定了良好信用基础。此外,中华文化包容共济、和谐共荣的精神,也有利于提升人民币的软实力,为其顺利实现国际化提供文化支撑。

  阶段

  人民币国际化指数两年增长21.5倍,但距离国际主要货币道路漫长

  记者:如何评价人民币国际化当前所处的阶段,人民币离成为国际主要货币的距离还有多远?

  陈雨露:人民币国际化的目标,是要在若干年后,让人民币在国际贸易、国际投资以及各国的外汇储备中,充当主要的计价、支付清算货币和外汇储备货币。2011年,人民币在上述方面均有实质进展,因此将2011年称为人民币国际化元年也不为过。

  为了更好把握人民币国际化现状,客观、动态、科学地描述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国人民大学创建了人民币国际化指数(Renminbi Internationalization Index,缩写RII),选择贸易结算、金融交易、官方外汇储备三个层次的一系列指标,概括反映人民币在国际市场的运用程度。根据测算,RII从2010年一季度的0.02迅猛增长到2011年四季度的0.45,两年时间增长了21.5倍,反映出国际社会、国际经济主体对人民币发挥国际货币功能相当程度的认可。不过,相对于世界主要货币的国际化程度,如美元为54.18、欧元为24.86、日元为4.56、英镑为3.87,RII仅有0.45表明人民币国际使用程度还相当低。

  那么何时才能实现人民币国际化呢?目前最为乐观的估计是10年后人民币将成为国际主要货币。实际上,根据世界主要货币的国际化经验,充分考虑我国国情,人民币国际化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可预见的未来,人民币都难以撼动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霸主地位。我们认为,RII上升到不低于20,真正成为国际主要货币需要20年至30年。其过程也将经历两个“三步走”。一个“三步走”是指人民币使用范围的拓展:在第一个10年实现周边化使用,第二个10年实现亚洲区域化使用,第三个10年实现全球化使用。另一个“三步走”是指人民币职能的拓展:在第一个10年主要是运用于进出口贸易,行使结算货币职能,第二个10年运用在国际金融交易中,发挥支付货币职能,第三个10年则是作为各国的重要储备货币而存在。

责编:张开放
0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

专题推荐

商学院第二期:品牌汇

品牌汇

如何理解品牌?企业为什么创立品牌?

共筑中原梦

共筑中原梦

中原梦必须依靠河南一亿人民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