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被指粮食危机罪魁祸首 大饥荒成金融彩票

2013-01-24 09:15    来源:华夏时报

  除了高盛赚得盆满钵满之外,巴克莱银行也在粮食危机中大赚特赚。在英国,巴克莱被认为是粮食投机的市场“领导者”,它还呼朋唤友,帮助其他金融玩家押注“饥饿”。数据显示,2010年和2011年这两年,巴克莱在粮食投机上赚取了超过5亿英镑。

  2012年年底,巴克莱迫于舆论指责,暗示将从粮食投机中抽身。

  当时,巴克莱银行企业和投资部的负责人表示:“如果我们停止投资软大宗商品,也决不是因为受规则驱动,而是为了我们绝大部分客户的社会利益和责任。”不过WDM的主任德博拉·多恩对此则表示,引入对粮食投机的强有力监管十分必要,英国财政大臣乔治·奥斯本和欧美的财长们必须带头遏制金融炒家的行为。否则,一旦舆论焦点转移,巴克莱们将会悄悄忘记它们的漂亮话,然后恢复如常。

  截至目前,巴克莱也拒绝透露在农业大宗商品中的获利数字。

  投机:下一场粮食危机

  虽然长期以来,出口禁令,对生物燃料的需求增加、气候变化、食品消费的增加、中国和印度的“贡献”等因素都造成了粮食价格的上涨,但最近几年商品市场上短期的剧烈价格波动一直未能得到解释。越来越多的机构认为,投机是核心的问题。

  记者了解到,为防止投机,直到上世纪90年代,期货市场一直都在监管持仓限额,限制大户数量。然而其后,高盛等大型金融炒家开始游说市场放松管制,投机者开始充斥市场,从2000年开始,全球金融炒家在农产品期货市场的投机活动,涉及资金近2000亿美元。这笔钱主要是用来赌价格的上涨,迫使价格上升得更高更快。

  2006年到2008年间,投机者在食品类商品中长期占据着主导地位,持有65%的玉米合约,68%的大豆和80%的小麦合约。多种因素叠加,造成了2007年到2008年间,粮食价格一举增长了一倍。

  WDM的组织者称:“早在2010年粮食危机开始之前,我们就希望监管当局可以施加压力,限制金融巨头和对冲基金在商品期货贸易上的投机。因为去豪赌‘饥荒’,是不道德的,也是危险的。”

  去年以来,包括FoEE(欧洲地球之友)在内的25个游说团体正在敦促欧洲政府采取措施,采取严格的仓位限制,同时禁止机构投资者和投资基金投资粮食商品衍生品、大宗商品指数基金,以及大宗商品交易所交易产品。

  FoEE的责任金融活动家安妮·范斯海克说:“如果现在不立即采取行动,那么很快,我们将可能面临下一场粮食危机。”

  强大的社会舆论压力,使欧洲机构们自发改变了对粮食期货的立场。除了巴克莱暗示抽身以后,Volksbanken、Nordea和德意志银行也表示,暂时不再提供基于粮食商品的投资产品。

  事实上,即便监管者们有意采取行动,也未必能形成共识。商品经纪商Marex Spectron的宏观策略师盖·沃尔夫就表示:“金融市场在大宗商品中相比现货,所占的规模极小。期货市场是买家和卖家对冲风险的平台,为帮助吸收波动性,我们需要更多投机活动。”

  (包涵)

责编:张开放
0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

专题推荐

商学院第二期:品牌汇

品牌汇

如何理解品牌?企业为什么创立品牌?

共筑中原梦

共筑中原梦

中原梦必须依靠河南一亿人民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