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板开板三周年神话破灭

2012-10-29 08:11    来源:华夏时报

  3年前,首批登陆创业板的28家公司曾许下了一个美丽的承诺。转眼3年过去了,那些创业家们在招股说明书中对投资者的承诺兑现了吗?

  十年等待的创业板一朝花开,2009年10月30日,28家创业板上市公司在深圳证券交易所集中挂牌,“3”字头的上市公司正式登陆资本市场。这批号称优中选优而备受市场期待的创业板“二十八星宿”制造了“高股价、高市盈率、高募资”的三高神话,开始了一个史无前例的造富运动。

  记者在创业板3周年之际盘点发现,这28家创业板公司招股说明书中承诺的高增长的业绩童话早已纷纷破灭,而3年来IPO募投项目仅有乐普医疗、大禹节水和华星创业3家已完成,亿纬锂能、爱尔眼科和华谊兄弟等7家项目资金投入接近完成,其他18家进度远未完成。

  深圳首批登陆创业板的惟一一家公司华测检测在2009年10月募集资金5.09亿,超募资金总额为3.05亿,已累计投入2.34亿元;但3年过去了,包括承诺投资的3个项目以及超募投资的4个项目在内,全部未达到预期效益。

  募投资金未投进项目,那流进了哪里?记者调查发现,有创业板公司拿钱搞房地产,有的干脆让钱躺在银行里睡大觉。

  募投进展缓慢

  新宁物流的募投项目原计划于一年内完成,至今4个项目却仅完成两个,且其深圳项目和江苏项目的完成进度仅为26.85%和32.21%。

  当记者试图询问公司方面项目进展时,其证券事务代表殷亚明表示:“前几天刚刚接受过记者采访,回答得并不理想,现在不方便说这个问题。”

  今年,新宁物流宣布两个募集资金投资项目“深圳市新宁现代物流有限公司保税仓储建设项目”和“江苏新宁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供应链管理服务项目”的完成时间均延期至2012年12月31日,整整推迟了一年时间。

  而这并非孤例,2012年一季报显示,首批创业板公司募投项目实现预期效益的仅有6家,其余22家皆以“不适用”或“否”来对此前上市募资项目的进展进行描述。超募了5亿多元的爱尔眼科11个IPO募投项目,该期实现收益为-125.49万元,其中三个项目为0,三个项目亏损。

  对于未盈利的6个项目,爱尔眼科皆用“不适用”解释。到半年报时,爱尔眼科仍有两个项目亏损,半年报时总体扭亏为盈为451万元。

  “其实有些项目如产能项目,可以计算出具体产量的就可以评估项目的盈利情况,而有的项目如技术改造项目,确实很难量化,只能说用不适用来定义。”中华元电的一位内部人士告诉记者。

  据该人士介绍:“创业板的情况更加严格一些,像中小板只是要求半年报和年报披露,但创业板是季报也会披露资金的使用情况;并且披露出来的只是资金的情况,资金有的时候并不是一下子投进去而是有先后的,而且资金的投入情况和工程建设有时候也并不一致,有的钱全部投入了,但项目还没做完,但有的钱还没用完,项目就做完了。这两种情况都会发生,所以不能光看表面的数据一概而论。”

  中华元电三季报显示,该季度投入募集资金总额为878.83万元,已累计投入募集资金总额为1.9亿元,而三大募投项目中,以智能化电力动态数据记录装置项目进度77.73%为首,而企业技术中心项目投入仅为30.65%,前者在报告期实现效益为170.34万元,基于北斗/GPS 的时间同步系统及时间同步检测设备项目则实现了35.91万元。

  “从我们投入的进度来看,应该说是符合当时的预期,这和大环境经济的放缓也有关系。”上述内部人士称,现在让这些企业头疼的是募资项目的结题报告,“项目三年应该要做一个结题报告,我们现在也在打听别人的进度,目前来讲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据我们了解的情况,募投资金剩余40%-50%的都有。”

责编:刘鹏
0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

专题推荐

商学院第二期:品牌汇

品牌汇

如何理解品牌?企业为什么创立品牌?

共筑中原梦

共筑中原梦

中原梦必须依靠河南一亿人民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