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不辞辛苦回家的人们致敬 你们守住了诗意信仰

2013-02-16 10:24 来源:扬子晚报

  近日,一位国外汉学家在接受采访时说,中国人只要还在意过春节和家庭团聚,中国文化就仍然根基牢固。

  去年春运是31.58亿人次,今年估计也不会低。这是人类历史上最壮观、最宏大和最繁杂的短期内人口大流动。转几十次车算什么?骑摩托车,甚至骑自行车奔行千里又如何?回家!回家!回家!什么也挡不住踏上回家的路,什么也凉不了渴望团聚的心。国庆节很多人是冲“免费”上的路,春节呢,是刚需型出行,免费不免费,我都得上路,都得回家!

  对这种中国人的集体“行为艺术”,大多数老外可能弄不明白。过春节不仅是中国的文化,更是根植在中国人心中的一种信仰,有宗教的色彩。

  中国不能算是一个宗教特别虔诚的国家,但中国人的确有一些自己信仰和崇拜的方式。比如诗歌,比如过春节,又比如诗歌与过春节的联系。“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还有“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就折射出这种文化与信仰的缠绕。

  林语堂先生曾经在《吾国与吾民》中写道,如果说宗教对人类的心灵起着一种净化作用,使人对宇宙、对人生萌发出一种神秘感和美感,对自己的同类或其他的生物表示体贴的怜悯,那么依我所见,诗歌在中国已经代替了宗教的作用。宗教无非是一种灵感,一种活跃着的情绪,中国人在他们的宗教里没有发现这种灵感和活跃情绪,那些宗教对他们来说,只不过是黑暗生活之上点缀的漂亮补丁,是与疾病和死亡联系在一起的。但他们在诗歌中发现了这种灵感和活跃的情绪。

  对中国人来说,过春节也是林语堂所说的那种生活中的灵感和活跃情绪、诗意的生活观念和对亲人的无限深情。所以,我们要坚信,这一年一度的大迁徙,对维护国人的心灵世界和社会和谐,乃至国家稳定,都有不可取代的意义。

  这些年,即使物欲横流,即使矛盾丛生,即使曾遭遇命运的不公和前途的不畅,而亲人之爱及延伸的“老吾老,幼吾幼”共识却难以动摇。在我们建构有爱有幸福感的和谐社会认同和期盼中,过春节和回家团聚依然是国人不可缺少的一种信仰,也是我们国家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之一。

  不敢设想,如果这种亲情回归和集聚被淡化了,被分散了,许多人不再把过春节当大事了,或我们的过春节没有了传统符号的幸福仪式感;如果我们失去了这种虔诚和快乐;中国和中国人会怎样?万幸,我们还拥有万众一心的过春节。为此,我们向所有奔波在与家人团圆和回乡路上的同胞们致敬,向所有把过春节仍当做大事并过出诗意快乐的同胞们致敬。我们喜欢维护这诗意信仰的符号,如团聚的年夜饭、烟花爆竹、窗花春联、拜年祝福……我们厌恶对人们欢天喜地过春节心情和举动的漠视和调侃。这是我们的盛大节日,也是我们不能再削弱或丢失的诗意信仰!

  现在不少人爱问,这个社会会好吗?只要看看中国人过春节的喜悦和劲头,我们就有了一种希望,也是一种答案。

责编:刘占英
0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

专题推荐

度假季 沙滩女王泳装扮美记

度假季 沙滩女王泳装扮美记

眼看气温开始攀升,不性感怎么点燃夏日热情。要性...

7月内地影市观影指南

7月内地影市观影指南

七月向来是各路大片“占山为王”的时候,而这个七月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