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东方今报推出“我们的城,逝去的村”城中村改造大型系列报道,引起了社会各界强烈反响,国内30多家网站转载,许多网站将该报道放在首页位置,引来网友们纷纷“吐槽”。不少读者还打电话来,讲述他们在城中村的租房经历,畅谈内心的感受。的确,在郑州的大街上,随便问一个人,十有八九都曾经或正在成为城中村的“房客”。
面对逝去或者即将逝去的城中村,“房客”们的内心泛起了阵阵涟漪,因为怒放的青春曾在这里安放,或收获了爱情,或为今天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地基,当然还有更多的人奔波在城中村的路上,为梦想而坚持……
【留恋】 住在高档小区梦回城中村里的理发店
人物:代彦启 34岁 在郑州打拼近20年 已买了房、车 当年起家在城中村
34岁的代彦启1995年从老家商丘来到郑州,近20年打拼,让他在郑东新区拥有了自己的房子和车子,还有一家经营土特产的超市。而他在郑州迈出的第一步就是从城中村开始的。
初到郑州,代彦启跟着亲戚做水果生意,后来又学理发。他最早的理发店就开在城中村里。
“那个时候城中村里啥都便宜,我理发店的门面房每月租金才150元。”代彦启在姚寨村住了八九年,当时他住在3楼,理发店在一楼,两间房子加起来每月租金才200元刚出头。
听说郑州最近批准了20个城中村改造的事儿,勾起了代彦启对城中村那段日子的回忆。他说,如果没有城中村这样的地方让自己落脚,也不会有现在的家庭和事业。
“那时候每天早上起来,一直干到晚上,吃饭没准点,最舒服的事就是回家睡觉。”他说,城中村里人特别多,卖什么的都有。
没顾客的时候,代彦启就跟周围的邻居聊天、开玩笑;客人多了,来不及买饭,他只要朝对面饭店喊一声,炒饭、馒头就会送到跟前。
“大家都像一个村里的,关系特别好。”代彦启说,当时生意很辛苦,但感觉没什么压力。“现在虽然有房有车了,但感觉压力越来越大。”他现在住的高档小区,什么都贵,一把青菜几元钱。
“如果不是为了孩子上学,我真想再住回到城中村去。”代彦启认真地说。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