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河南省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将保持10%左右

2013-01-04 09:24    来源:新华网

  河南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的中原经济区规划正式实施阶段,后发优势明显。

  “2012年是宏观经济环境错综复杂的一年,面对严峻的外部形势和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河南省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质量效益持续提升,主要经济指标增速继续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预计全省生产总值突破3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0%左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3个百分点左右。 ”2012年12月26日—27日,一年一度的河南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以下简称“会议”)在河南省人民会堂召开,总结河南省2012年经济工作的同时,一并展望2013年河南省经济发展形势。

  河南城镇化率达到42.4%

  会议指出,2012年,预计河南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5%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2%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在3%以内;财政总收入及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支出分别增长12%、16%和17%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在近半数省区市下降情况下保持增长。

  尤为可喜的是,一些事关河南省长远发展的大事取得重大突破:一是《中原经济区规划》得到国务院正式批复;二是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得到国务院批准建设并由国家着手编制规划;三是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和国际物流集疏中心建设加快推进,“米”字形高铁框架等重大项目相继纳入国家规划;四是郑州全国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试点获批启动。

  此外,2012年河南省城镇化率已达到42.4%,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郑州、洛阳等中心城市带动作用增强,城市新区和中心城市组团建设陆续展开,中小城市发展加快,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积极稳妥推进。

  “城镇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就意味着有100万人口从农村转移到城市。”河南大学经济学院院长耿明斋介绍,河南城镇化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因此,要达到全国城市化平均水平,河南每年至少要提高城市化率1—2个百分点,每年带动100万—200万农村人口进入城镇。

  河南省社科院副院长谷建全表示,近年来,河南省加大招商引资,承接产业转移,为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提供了大量机会。2011年,河南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省内转移超过省外就业人数260多万人,省内就业人数首次超过省外。2012年以来,河南省新增劳动力家门口就业的人数更多,在每100个外出打工的农民中,就有近80个选择在省内就近就业,为转移到河南省的产业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

  2013年:河南GDP增速将保持10%左右

  会议指出,2013年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0%左右;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1%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1%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5%,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增长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9%以上,力争与经济增长同步;城镇新增就业100万人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在3.5%左右。

  谷建全认为,虽然河南经济总量位列全国第五,但人均GDP仍然较少。河南的基本省情是人口多,人均经济总量小,必须先把盘子做大。要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必须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没有高增速,很多问题如就业、民生、农业投入等一系列矛盾都将显现。“从河南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来看,发展也有一定基础,因为我们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的中原经济区规划正式实施阶段,后发优势明显。 ”谷建全说。

  河南省省委副书记、省长郭庚茂指出,要实现上述要求和目标,必须准确把握阶段性发展要求和2013年形势特点,坚持“总要求”,转变“立足点”,突出“四着力”,抓好“三重点”,牢牢把握经济工作主动权。

  坚持“总要求”就是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持续求进为工作主基调,持续科学发展的意识、思路、举措、进程。

  转变“立足点”就是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切实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从河南是发展中大省的实际出发,牢牢坚持发展第一要务,既要保持相对较快的发展速度,更要坚持在发展中转变、在发展中调整、在发展中增效,努力实现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增长。

  突出“四着力”:着力培育形成发展新活力,着力培育形成发展新动力,着力培育形成发展新体系,着力培育形成发展新优势。

  抓好“三重点”就是要立足河南发展大局,举全省之力抓好三项综合性重点工作。一是扩大开放、承接转移,“一举求多效”;二是强化引领、促进协调,“一发动全身”;三是优化环境、夯实基础,“一优带百通”。

责编:张开放
0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

专题推荐

商学院第二期:品牌汇

品牌汇

如何理解品牌?企业为什么创立品牌?

共筑中原梦

共筑中原梦

中原梦必须依靠河南一亿人民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