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次级债发行超过1700亿元 保险业融资渠道单一

2012-10-22 08:35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由于并非所有保险公司都能通过上市、股东频繁注资等手段获得资本金,来解决偿付能力不足问题,发行次级债已然成为其常见融资渠道。

  保监会最新披露数据显示,2009年至今,全行业共发行次级定期债务1702.72亿元,在有效缓解行业快速发展与资本需求之间矛盾的同时,保险公司融资渠道相对单一和集中的问题也开始浮现出来。

  次级债发行空间已经有限

  事实上,2009年至今,保险行业融资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中信建投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保险业融资规模885.42亿元,其中股权融资740.42亿元,次级债融资145亿元;2010年,行业融资规模865.09亿元,其中股权融资656.59亿元,次级债融资208.5亿元;到了2011年,全行业融资规模1952.04亿元,其中股权融资1374.54亿,次级债融资577.5亿元。股权融资中非上市公司股权融资604.37亿元,上市公司实际股权融资770.18亿元。考虑非上市公司实际融资状况,2011年保险行业实际融资规模应该在2000亿元以上。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8月上旬,上市保险公司已经完成或已公布的融资总额为1035亿元(其中不包括即将上市的人保集团)。其中2003年~2012年8月,平安寿险累计注资和发行次级债合计380亿元,平安产险合计235亿元;太保寿险累计注资和发行次级债合计433亿元,太保产险合计151亿元;中国人寿(601628)股权和债券合计融资规模1200亿元以上;2011年~2012年8月,新华保险(601336)累计融资额460亿元。

  “次级债融资模式将难以维系。”中信建投分析师缴文超认为,截至2012年8月,保险公司累计发行的次级债(不含利息)在2011年净资产中的占比为:太保寿险53.5%、平安寿险43.4%、新华保险47.9%、中国人寿35.2%,“上市寿险公司已经超过或者即将达到保监会《保险公司次级定期债务管理办法》规定的次级债本息合计不超过上年度净资产50%的上限。因此次级债发行空间已经很有限。”该分析师在研究报告中同时认为,未来5年行业融资仍将持续。

  负债扩张

  2009年新会计准则实施后,保险公司会计利润大幅提升,但是令市场不解的是,保险公司融资规模和融资频率显著增加,保险行业为何走入盈利越多融资越多的怪圈?缴文超认为,保险公司和银行一样,都是高负债性质的经营。保险公司高负债经营性质决定了保险公司对资本有着不懈的需求。只要负债处于扩张状态,就需要补充资本平衡资产负债率。资本源自负债,监管的目的是防止资产负债率无限膨胀,从而损害保单持有人的利益。负债越高,对资本要求越高;负债增长越快,融资压力越大。从这个意义上讲,融资是好事情,至少说明这个行业还处在扩张过程中,“目前我国寿险保险公司产品以分红保险、万能寿险和传统保险为主,这类保单都有最低利率保证,因此保险公司资产负债率都很高。”

  “次级债是治标不治本的止痛药。次级债是保险公司上市融资渠道不畅情况之下的无奈之举,也是保险公司充实资本的权宜之计。保险公司发行次级债成本较高,以2011年12月太保寿险80亿元次级债为例,前5年票面利率为5.5%,后5年为7.5%。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偿还压力增加,次级债的资本属性会逐年减少。次级债终究要偿还,虽然期限一般为10年,但是一般都会在5年后选择赎回,否则保险公司就要支付高额利息。”缴文超分析称。

  另外,保监会对次级债发行上限有明确规定,根据《保险公司次级定期债务管理办法》,保险公司计入附属资本的次级债本息合计不得超过净资产的50%。

  “2011年,保险行业偿付能力不足的问题在全行业蔓延,如果说2010年还是中小公司的问题,那么到2011年,大公司也普遍面临着偿付能力的资本压力。根据测算,这种压力在未来几年将更加严重。2012年上市公司已经出炉的融资方案就达到1035亿元以上,此数字还不包括人保集团整体上市融资数额。考虑到未上市保险公司,预计合计规模也有500亿~600亿元。预计2013年下半年至2014年将是保险公司集中融资的下一窗口区。”缴文超在研究报告中称,从保险业目前规模看,单纯依靠股东注资和次级债融资已经远不能满足保险公司对资本的需求,因此,放开股权融资是解决保险公司融资难最有效的方式。

责编:王金
0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

专题推荐

商学院第二期:品牌汇

品牌汇

如何理解品牌?企业为什么创立品牌?

共筑中原梦

共筑中原梦

中原梦必须依靠河南一亿人民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