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网首页 > 新闻观察 > 正文

新闻观察员:建设法治中国现在最需要的是行动
  • 2013年01月16日 16:27

  • 来源:东方今报

    建设法治中国现在最需要的是行动

    同一个会议,选取角度不同,会产生截然不同的传播效果。对1月7日的全国政法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新一年的布局会议,由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出席并讲话——来说,就是如此。

    人民日报、央视新闻联播突出习近平“全国政法机关要顺应人民群众对公共安全、司法公正、权益保障的新期待”的指示,以及“平安中国、法治中国、过硬队伍”三大建设目标。市场化媒体关注今年的重点工作“推进劳教制度改革、涉法涉诉信访工作改革、司法权力运行机制改革、户籍制度改革”。会议因为后者而受到了更多关注。

    不难看出,“四项重点改革”涉及的都是近年舆论议论最多、意见也最大的领域。除了户籍制度改革将区别各地情况“稳妥有序推进”、“引导涉法涉诉信访问题在法治轨道内妥善解决”外,公众对另外两项改革更为关注。

    目前,一些地方政法委在案件还未审理时,就召开司法机关协调会,为个案下定论,不仅影响司法公正而且违法,却屡见不鲜。会议要求进一步理顺党委政法委与政法各单位的关系,支持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要做到这些,就要进一步明确党委政法委的职能定位,实现政法委相对超脱。

    劳教制度的随意性大、易成官员报复和压制言论的手段、侵犯人身自由,在唐慧、任建宇事件中显露无遗。该会议一度传出的并不确切的“今年停止使用劳教制度”获得民间赞声一片,就是民意。不管如何改革,只要不经过司法审判、由公安机关就可决定是否劳教,劳教制度就仍然是“法外之地”。

    “不能光说不练”、“现在最需要的就是行动”,是多数媒体评论的落脚点。建设法治中国,消除诟病的行动永远比宣示更能收拾民心。

    给条路走

    北京市西城区政府公布了2128张行政权力运行流程图,将6636项行政权力一一公开,公民办理相关事项需要哪些程序、找哪个部门、办理时限是多长、法律依据是什么、如何监督制约等。

    权力公开运行,是政府公开的重要一部分。这一做法既方便群众“按图索骥”,指明了办理事项的路子,又便于监督,值得其他地方政府借鉴学习。

    政府纠正“截访”的决心

    1月10日,全国信访局长电视电话会议是对政法工作会议精神的落实。人民日报记者彭波通过人民网播发的即时消息,得到各家门户的推荐和地方媒体的采用:“今年将推进以市县两级为重点的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工作,到一线和基层实地解决问题,加强督导,坚决纠正一切‘拦卡堵截’正常上访群众的错误做法。”

    但是,这些受欢迎的话没有在人民日报上见诸文字,也没有出现在央视或新华社中。其统一口径,传达的是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马凯的讲话精神——各地各有关部门要“真正把来访群众当家人,把群众来信当家书,把群众反映的问题当家事,把群众工作当家业来做”。

    这让“坚决纠正拦卡堵截正常上访”的决心受到怀疑。事实上,执政党和国家权力机构向公众传递这种决心并付诸行动,既是正视信访制度存在的问题,也能收获更多信任。

    拦截上访拦截不住问题,只有拦截住问题,才能真正拦截住上访。@人民日报称,“粗暴堵截,单向维稳,信访量下降看上去很美,却会令公民权益受侵,政府公信受损……和谐不是息访息诉,稳定不是搞定摆平。让百姓有说话的地方,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纠正拦截上访的错误做法是,不要把上访人数多少与地方官员的政绩挂钩,而只应与冤案的多少挂钩,要建立严厉的责任倒追机制。

    信访制度在当前仍有存在的必要,但是,目前,涉法涉诉信访占到整个信访量的70%却不正常,是对法院和司法权威的间接否定。全国政法工作会议提出把此类信访更多地纳入法治轨道,就要把申诉纳入法律程序、在诉讼中扩大司法救助、降低诉讼门槛、减少领导批示、加强不依法办案的责任追究等。

责编:张开放
0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

媒体人

  • 郭蕊

    郭蕊

    河南电台经济广播《好房好家》主持人郭蕊

  • 依明

    依明

    河南电台经济广播《民生热线》主持人依明

  • 容帆

    容帆

    河南电台经济广播《财富黄金档》容帆

  • 何君

    主持人何君

    河南电台经济广播《财经第一线》财经午间道》主持人何君

  • 李莉

    李莉

    河南电台经济广播《财经第一线》《财经午间道》主持人李莉

  • 晨风

    晨风

    河南电台经济广播《财经第一线》《财经午间道》主持人晨风

活跃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