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网首页 新闻 财经 娱乐 女性 婚嫁 旅游 美食 汽车 房产 家居 教育 健康 中医 科技 法制 城建 体育 公益 视频 商城
智库河南
映象首页 > 智库河南 > 经济学 > 正文

坚持开放发展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徐贵宏

2015-12-19 16:07 来源:映象网

[摘要] “人类命运共同体”、“利益共同体”的倡议,在国际社会得到广泛认同和积极响应。与世界各国形成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是双赢战略的升级版,是中国进一步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思想基础。五中全会关于“合作共赢,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的论述突显“全面”的开放,具体表现为“五全”,即“全融合”、“全方位”、“全地域”、“全主体”、“全担当”。

 

 

河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执笔人:徐贵宏 201500005

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开放发展理念”,其核心表述是“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内外需协调、进出口平衡、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引资和引技引智并举,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这一表述赋予了对外开放战略新内涵,为打造对外开放新格局指明了方向。并且,五中全会从六个方面,对开放发展进行了部署:完善对外开放战略布局,形成对外开放新体制,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深化内地和港澳、大陆和台湾地区合作发展,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积极承担国际责任和义务。按照这样的部署奋战“十三五”,就能以开放发展实现合作共赢,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为中国和世界的发展注入强大正能量,形成深度融合的互利合作格局。

一、坚持开放发展,打造对外开放新格局,彰显“新意”

开放是被实践所证明的历史潮流,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开放是促成改革、推进改革、深化改革的强劲动力。坚持开放发展,这在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发展、世界各国命运愈发相连的当前,有着格外重要的意义,有助于形成相互融合的互利合作新格局。开放为改革提供经验借鉴、活力源泉和动力支撑,中国持续三十多年的迅速发展,得益于对外开放。展望未来,在“十三五”以及更长时期,“开放”作为核心发展理念之一,将为中国经济改革发展提供永续动力。五中全会关于“开放发展理念”的论述,蕴含“新意”,具体表现为“六新”,即“新形势”、“新目标”、“新战略”、“新角色”、“新体制”、“新格局”。

(一)新形势

“新形势”意味着我国新一轮对外开放的战略背景已经发生深刻变化。经过三十多年的对外开放,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大外汇储备国、第一大贸易国、第一大出口国、第二大进口国、第二大经济体、第二大吸收外资国、第三大对外投资国,中国对外开放的基础和条件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因此,面对当今世界,国际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依然存在,全球经济复苏依然缓慢的情况,中国必须全面提升开放层次和水平。同时,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必须顺应中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发展的新趋势,积极推动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相互依存、互利共赢与合作发展。“十三五”时期是实现全面小康的关键时期,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进一步开放才能提升发展空间,形成开放、改革与发展的良性循环。

(二)新目标

“新目标”意味着打造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坚持开放发展新理念,就是在总体上要建立更高层次、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即构建多层次、多维度、多种方式的对外开放新战略,核心问题是打造中国与世界发展的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同时,开放发展的新理念也要强调中国需要承担必要的国际事务与大国责任和义务,加强战略互信关系、互利共赢的经贸合作关系以及具有命运共同体意义上的人文交流。

(三)新战略

“新战略”意味着中国将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实施“双向、公平、全面、共赢、主动”五大开放战略。双向开放战略即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在加快引进来的同时,积极加快中国经济走出去。公平开放战略即树立公平开放理念,通过建立和完善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推动公平竞争和可持续发展。全面开放战略即构建全方位立体式开放新格局,重点打造并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开放的全面开放新格局。共赢开放战略即树立开放互利、共赢合作的开放理念,体现全球化发展格局下的相互依存和合作共赢发展。主动开放战略即积极主动地顺应国际经贸规则新趋势和新方向,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更加注重国际规则参与权、制定权和话语权,同时,自身也要积极努力,借助自贸区建设和“一带一路”建设积极融入世界经济。

(四)新角色

“新角色”意味着中国要成为新理念、新倡议的提出者和新规则的制定者。在全球经济治理领域,中国日益成为新模式探路者、利益整合者和公共产品提供者,让国际经济格局发生悄然本质变化。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上升,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重大影响力逐步显现。与之相适应,中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理应获得相应的提高。一方面,中国积极参与现行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积极推动现有体系朝着平等公正、合作共赢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中国努力探索面向二十一世纪的贸易、投资和金融新规则,提升规则制定的主导权,参与书写国际经济新规则,建立“共同制定的规则”,提高我国的“制度性话语权”,更好地融入世界经济。

(五)新体制

“新体制”意味着中国要形成对外开放新体制,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世界经济深度调整,国内经济转型升级,全球制造业格局随着各国劳动力成本、能源价格、劳动生产率、汇率等因素的变化正在迅速发生重组。当前,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既是中国的机遇,也是外资的机会。中国的招商引资应该着力于营造优良营商环境和市场环境,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更好地吸引高端外资来华投资。比如,探索“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减少限制性措施、建立以“负面清单管理”为核心的外商投资管理制度。在对外开放新体制之下,在日趋完善的营商环境中,外商投资将从聚焦“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市场”,跨向“中国智造”,将变得“更轻”、“更高”和“更新”。

(六)新格局

“新格局”意味着开创对外开放新局面,必须丰富对外开放内涵,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协同推进战略互信、经贸合作、人文交流,努力形成深度融合的互利合作新格局。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一带一路”建设和自由贸易区建设是重要抓手。“一带一路”建设和自由贸易区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顺应全球发展格局新变化,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着眼长远培育我国国际竞争新优势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我国推进新一轮改革开放的重大平台。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深化同有关国家和地区多领域互利共赢的务实合作,推动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有利于营造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开放的全面开放新格局。自由贸易区具有溢出效应,充分发挥自由贸易区对全国经济的带动效应,有利于形成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深度融合的多层次、立体化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二、着力实现合作共赢,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彰显“全面”

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实现合作共赢,是新时期对外开放战略之魂。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深和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世界各国“命运共同体”的格局正在形成。因而,“人类命运共同体”、“利益共同体”的倡议,在国际社会得到广泛认同和积极响应。与世界各国形成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是双赢战略的升级版,是中国进一步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思想基础。五中全会关于“合作共赢,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的论述突显“全面”的开放,具体表现为“五全”,即“全融合”、“全方位”、“全地域”、“全主体”、“全担当”。

(一)全融合

“全融合”意味着中国与世界的深度融合。中国经济要更深地融入世界,并积极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中国市场、中国资金、中国产品、中国技术在多维度、多层次上与世界进一步融合。新常态下,中国对外开放新格局的突出特征就是高水平“引进来”与大规模“走出去”并举。当今中国已扮演着举足轻重的国际角色——重要生产者、新兴消费者、资本输出者、技术革新者、理念倡议者、规则制定者。从高铁到核电,“装备走出去”、“技术走出去”的步伐在加快,中国实现了从“世界工厂”向“世界投资人”华丽转身,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三大对外投资国和资本净输出国。中国对外投资大幅增加、“走出去”步伐加快,实际上是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中国企业发展壮大、逐步走向国际化的自然结果,不仅有利于中国提高国际化水平,还能够刺激当地经济增长和就业。新常态下,引进来、走出去在深度、广度、宽度上都体现了中国与世界的融合,因此,必须认真研究如何提高对外开放的质量和发展的内外联动性,形成中国与世界深度融合的互利合作新格局,由此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完善,引导全球经济议程,走好开放发展之路。

(二)全方位

“全方位”意味着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实现对外开放的提质增效,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拓展新空间,积极打造全方位、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升级版。不仅要开创对外开放新局面,努力形成深度融合的互利合作格局,而且要完善对外开放战略布局,推进双向开放,支持沿海地区全面参与全球经济合作和竞争;不仅要形成对外开放新体制,完善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而且要健全服务贸易促进体系,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不仅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打造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开放的全面开放新格局,而且要深化内地和港澳、大陆和台湾地区合作发展,提升港澳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地位和功能;不仅要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促进国际经济秩序朝着平等公正、合作共赢的方向发展,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而且要积极承担国际责任和义务,积极参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谈判,主动参与二○三○年可持续发展议程。

(三)全地域

“全地域”意味着开放既要对外开放,也要对内开放;既要开放沿海地区,也要开放内陆地区。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各方面将与“开放”紧密相连,全球资源会被“请进来”,到中国参与配置,而中国也将“走出去”参与全球资源配置。实现这种一种更高水平的双向开放,主要借助于“自由贸易区建设”和“一带一路”建设。自由贸易区建设,先行先试,打破原有壁垒,让外国企业更便捷地与中国市场对接,实现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要素更高效地交换和交流;而“一带一路”是开放的,源于古丝绸之路但不限于古丝绸之路,地域范围上东牵亚太经济圈,西接欧洲经济圈,穿越非洲、环连亚欧。“一带一路”建设,以高铁、核能等优势产业为名片,更广泛地参与国际产能合作,推动中国资本“走出去”,与世界市场更深层次地融合互动,形成全民深度拓展海外业务的局面。“一带一路”开放共赢,吸引各国共同参与,将为中国和沿线国家共同发展带来巨大机遇。

开放发展的新格局要求不仅是沿海开放,更重要的是内陆开放。中国改革开放从东部沿海地区起步,积累了深厚的开放经验和优势。五中全会指出,支持沿海地区全面参与全球经济合作和竞争,培育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基地和经济区。新时期开放战略聚焦于东部沿海地区的同时,更加关注中西部地区。五中全会提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推进同有关国家和地区多领域互利共赢的务实合作,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打造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开放的全面开放新格局。这样,在“一带一路”战略的引领下,中西部地区将成为对外开放的新前沿。

(四)全主体

“全主体”意味着开放面向所有可能的合作伙伴。中国与周边国家一道,规划出了“一带一路”,形成了一条连接大陆、环绕大洋的“朋友圈”。“一带一路”这条世界上跨度最长的经济大走廊,发端于中国,贯通中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乃至欧洲部分区域,东牵亚太经济圈,西系欧洲经济圈,是世界上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带。沿线各国形成了“命运共同体”、“利益共同体”。“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提出,契合沿线国家的共同需求,为沿线国家优势互补、开放发展开启了新的机遇之窗。作为制造业大国,中国能够向世界提供更多的技术和设备;作为外汇储备大国,中国能够携手各国共同应对金融风险,中国有实力投资海外,与急需资金的国家共同把握发展机遇。因此,“一带一路”建设将成为中国与欧亚,东南亚及其他沿线国家之间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深化经贸投资合作,拓展文化交流融合,促进普惠共赢发展的战略契合点。而且,“一带一路”是开放包容的经济合作倡议,不限国别范围,不是一个实体,不搞封闭机制,有意愿的国家和经济体均可参与进来,成为“一带一路”的支持者、建设者和受益者。

(五)全担当

“全担当”意味着要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和义务。五中全会公报提出,中国将大力参与全球公共产品供给,积极承担国际责任和义务。目前,世界上很多国家的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特别是基础设施、电力、交通、通讯等公共产品,严重制约了其经济发展。中国坚持开放包容的原则,发起“一带一路”倡议,推动成立丝路基金、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努力为世界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推动全球经济治理向着更加公平、合理的方向发展。同时,中国积极参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谈判,主动参与二○三○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倡导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也是中国勇于承担国际责任和义务的表现,充分向世界展现了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的担当。

总而言之,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关于“开放发展理念”的论述,坚持开放发展,打造对外开放新格局,彰显“六新”,着力实现合作共赢,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彰显“五全”。坚持开放发展理念,提出了发展开放型经济的新要求。双向开放:“走出去”与“引进来”齐头并进;互利共赢:努力构建广泛合作的利益共同体;书写规则:加强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大国担当:勇于承担国际责任、致力全球共同发展。这意味着我国要在更高水平上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继续推进双向并举的全面开放,打造互利共赢的开放新格局,积极参与制定国际规则,勇于承担国际责任和义务,全面打造广泛的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河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执笔人:徐贵宏)

(责任编辑:刘大彬)

专题

专栏:决胜全面小康  让中原更加出彩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最近省委强调,“十三五”时期,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历史任务,就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完成这一重大历史任务,关键是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调研指导河南工作时重要讲话精神,认真宣传阐释省委重大决策部署,唱响主旋律、凝聚正能量,引领亿万河南人民投身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让中原更加出彩的伟大事业。为此,从即日起,本网开设“决胜全面小康让中原更加出彩”专栏,陆续刊发专家学者的系列理论文章,以飨读者。【详情】

决胜全面小康系列研讨会

理论豫军

以金融改革助力乡村振兴

以金融改革助力乡村振兴

要健全投入保障制度,创新投融资机制,加快形成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确保投入力度不断增强、总量持续增加”。这为以金融改革创新助力乡村振兴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带来了更多机遇。 【详情】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