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网首页 新闻 财经 娱乐 女性 婚嫁 旅游 美食 汽车 房产 家居 教育 健康 中医 科技 法制 城建 体育 公益 视频 商城
智库河南
映象首页 > 智库河南 > 理论资讯 > 正文

面向“中国问题”,构建“理论中的中国”

2017-04-17 09:23 来源:北京日报

[摘要] 为了不辜负这个时代,构建“理论中的中国”,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不仅要承担起为满足当代中国发展需要提供切实管用的分析框架和解释理论的使命,而且要为不断推动中国发展贡献思想的力量。

  在当代中国,要谱写和奏响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与当代中国发展的命运交响曲,就需要转变理论研究范式和组织形式。首先,克服学术、政治和大众三者相对脱离的研究范式;其次,克服耕了别人地、荒了自己田的研究短板;再次,克服有概念无生活、有生活无概念的研究局限;第四,克服缺乏问题意识和目标导向的研究缺陷;第五,切实加强关于“建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问题的研究;最后,专家学者需要组成研究团队这种学术组织形式展开研究,致力创建“中国理论”,以形成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学派”。

  习近平总书记在《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出:我们不仅要让世界知道“舌尖上的中国”,还要让世界知道“学术中的中国”、“理论中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中的中国”,让世界知道“发展中的中国”、“开放中的中国”、“为人类文明作贡献的中国”。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命运依赖于当代中国发展的命运,当代中国发展也离不开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思想引领和理论指导。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在发展、在繁荣,应充分肯定。然而,它还没有达到时代发展所需要的水平,没有达到当代中国实践发展所要求的水平,没有达到中央所期待的水平。如果把当代中国发展作为需求侧一方,把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作为供给侧一方,那么,现实需求强劲和理论供给不足是我们面对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我们应运用需求侧和供给侧关系的分析框架,来研究现实需求和理论供给的矛盾,重点解决理论供给不足的问题,为构建“理论中的中国”做好充分的准备。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既取决于自然科学发展水平,也取决于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水平。一个没有发达的自然科学的国家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一个没有繁荣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国家也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作为一个处身全球化时代的后发型现代化发展中的国家,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特别需要原创性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理论指导和思想引领。这种承载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立足中国大地的现代化建设实践,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既不能一味沉迷于从民族性的历史文化中寻找现成的药方,也不能照搬国外的现代性理论,还不能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某些设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不可能找到现成的教科书”。

  改革开放之初,为了解决意识形态领域存在的“思想僵化”问题,哲学社会科学界在为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和改革开放扫清思想障碍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当今为了解决所存在的“思想分化”问题进而凝聚最大共识,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铺平道路,更需要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加强意识形态问题研究和思想理论建设。同时,也要围绕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一些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研究,提出具有原创性的理论、思想,加强理论供给,构建“理论中的中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我们不能辜负这个时代”。为了不辜负这个时代,构建“理论中的中国”,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不仅要承担起为满足当代中国发展需要提供切实管用的分析框架和解释理论的使命,而且要为不断推动中国发展贡献思想的力量。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应面向“中国问题”且建构“中国理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其发展水平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思维能力、精神品格、文明素质,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哲学社会科学理论的命运往往随着时代发展与实践需要而“潮起潮落”。如果一种理论能够“真灵”地解决时代问题,体现时代发展和实践需要,那么,这一理论的发展自然会拥有一个好的发展命运。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只有捕捉到当代中国的迫切问题,把中国人民的最美好、最珍贵、最深刻的精髓都汇集在自己的理论体系里,并成为当今时代和人民的产物,才能真正满足当代中国发展的需要,并最大限度地实现自身的历史使命。那么,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如何能切中实践需要并适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呢?这就特别需要敏锐地捕捉体现时代发展的中国问题并及时地破解时代难题,建构起能破解“中国问题”的原创性“中国理论”。

  当代中国要实现现代化和民族复兴,特别需要建构起一种能代表中国软实力、可与西方理论比肩、达到世界理论发展最高水平、能影响世界、具有传播性的“中国理论”。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来说,就是我们不仅要让世界知道“舌尖上的中国”,还要让世界知道“理论中的中国”。

  畅通传播渠道是增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影响力的有效措施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要能够影响实践、影响世界并具有吸引力,还离不开畅通的传播渠道和富有感染力的传播方式。传播首先需要传播者真懂。如果传播者没有“真懂”理论,这对理论来说无疑是一种致命的损害。传播者的“真懂”,主要体现在他能完整准确深入地掌握一种理论的提出背景、所分析解决的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核心理念、基本内容、精神实质、重要意义和理论得失。传播者在对理论的内容“真懂”之后,如何在传播过程中进行有效的理论传播呢?当然,进行理论灌输是首要的必要的。然而不能仅仅满足于单向的理论灌输,还要努力做到:第一,理论传播者要精准把握理论的本质和精髓,将理论化繁为简且作出简明扼要的概括,以便于人们记忆、理解和传播;第二,理论传播者要注重贴近人民大众的现实生活实际,精准掌握人民大众的利益诉求和精神需求,找准理论与人民大众需求的结合点,便于人们认知和认同;第三,理论传播者要借助具体的、感性的、有形的载体和方法以有效传播理论的精髓,便于人们理解;第四,理论传播者要在语言等方面采取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寓教于乐,既避免教而不乐,也避免乐而不教。换言之,理论传播者要由过于注重抽象理论向也注重生动直观转化,把政治话语同时也转化成为大众话语,内容简明扼要,宣传喜闻乐见,使民众在生动直观中认知理论,使其入心入脑,扣动心弦,打动心灵。

  理论研究要转变研究范式和组织形式

  在传统农业社会,儒家文化是东亚文化圈的主流文化,在东北方向影响且渗入朝鲜和日本,在东南方向影响则深入到东南亚地区。在以工业化为支撑的现代化进程中,作为传统农业文明时代优秀代表的中国,其发展开始落后于现代工业文明。随之而来的是,在思想理论方面也逐渐不能与时俱进地满足时代发展和实践发展的需要,理论供给方面依赖西方的现象日趋严重。如今,凭借中国式现代化飞速发展的当代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们迫切需要与之相适应的理论影响力和思想吸引力。因此,习近平总书记要求:“一切有理想、有抱负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都应该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积极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建言献策,担负起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我国哲学社会科学要有所作为,就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

  在当代中国,要谱写和奏响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与当代中国发展的命运交响曲,就需要转变理论研究范式和组织形式。首先,克服学术、政治和大众三者相对脱离的研究范式;其次,克服耕了别人地、荒了自己田的研究短板;再次,克服有概念无生活、有生活无概念的研究局限;第四,克服缺乏问题意识和目标导向的研究缺陷;第五,切实加强关于“建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问题的研究;最后,专家学者需要组成研究团队这种学术组织形式展开研究,致力创建“中国理论”,以形成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学派”。

  (作者:韩庆祥 王海滨 中央党校)

(责任编辑:王庆河)

专题

专栏:决胜全面小康  让中原更加出彩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最近省委强调,“十三五”时期,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历史任务,就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完成这一重大历史任务,关键是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调研指导河南工作时重要讲话精神,认真宣传阐释省委重大决策部署,唱响主旋律、凝聚正能量,引领亿万河南人民投身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让中原更加出彩的伟大事业。为此,从即日起,本网开设“决胜全面小康让中原更加出彩”专栏,陆续刊发专家学者的系列理论文章,以飨读者。【详情】

决胜全面小康系列研讨会

理论豫军

以金融改革助力乡村振兴

以金融改革助力乡村振兴

要健全投入保障制度,创新投融资机制,加快形成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确保投入力度不断增强、总量持续增加”。这为以金融改革创新助力乡村振兴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带来了更多机遇。 【详情】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