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网首页 新闻 财经 娱乐 女性 婚嫁 旅游 美食 汽车 房产 家居 教育 健康 中医 科技 法制 城建 体育 公益 视频 商城
智库河南
映象首页 > 智库河南 > 理论资讯 > 正文

坚持不懈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的锐利武器

2017-05-17 10:24 来源:《求是》

[摘要] 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是为了帮助同志改正错误、共同进步。要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要求,严肃认真提意见,满腔热情帮同志,在坚持党性原则的基础上,不断增强能够掏心见胆、并肩奋斗的团结。

  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我们党强身治病、保持肌体健康的锐利武器,是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手段。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必须坚持不懈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武器。

  批评和自我批评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实践论的具体体现,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特征和政治优势,也是我们党的优良作风。我们党走过了90多年的光辉历程,始终保持旺盛生命力,一个关键因素就是我们党能够依靠批评和自我批评及时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保持正确的前进方向。毛泽东同志指出,批评和自我批评就好像我们“天天要洗脸,天天要扫地一样”;开展“正确的而不是歪曲的、认真的而不是敷衍的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我们党“抵抗各种政治灰尘和政治微生物侵蚀我们同志的思想和我们党的肌体的唯一有效的方法”。历史和实践反复证明,只有大胆使用、经常使用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利器,才能及时修正错误、坚持真理,凝聚强大力量,始终朝着正确方向前进。

  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考验党性和担当。当前,在党内政治生活中,一些人奉行明知不对、少说为佳的庸俗哲学和好人主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有的“你不批我,我不批你;你若批我,我必批你”,搞无原则纷争;有的把自我批评变成自我表扬、把相互批评变成相互吹捧;有的畏首畏尾,自我批评怕丢面子、批评上级怕穿小鞋、批评同级怕伤和气、批评下级怕丢选票。这些不良现象使批评和自我批评“利器”变“钝器”,极大地影响了党内政治生活的质量。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批评和自我批评开展不好,说到底还是私心杂念作怪,缺乏党性和担当。党员干部首先要坚定理想信念,切实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深刻认识只有一切从党的性质和根本宗旨出发、从人民根本利益出发,才能不为私心所扰、不为人情所困、不为关系所累、不为利益所惑。其次要增强党性,切实把爱党、忧党、兴党、护党落实到党内政治生活中,本着对自己、对同志、对班子、对党高度负责的态度,既严于自我解剖,对发现的问题认真整改,又敢于提出批评,让批评和自我批评成为党内政治生活的常态。第三要坚持领导带头。党的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带头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以强烈的政治担当把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重大法宝运用好,切实解决不敢、不愿、不会批评的问题。

  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必须坚持正确的原则和方针、方法。要坚持实事求是。批评要实事求是、分清是非、辨别真假,既不夸大也不缩小,不无限上纲,不扣帽子、不打棍子、不抓辫子,切忌从个人恩怨、利害得失出发看事待人。要坚持“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是为了帮助同志改正错误、共同进步。要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要求,严肃认真提意见,满腔热情帮同志,在坚持党性原则的基础上,不断增强能够掏心见胆、并肩奋斗的团结。要出于公心、与人为善。坚持党的事业为上、人民利益至上,以理服人、以诚待人,在解决问题的同时真正把关心、关怀、关爱带给同志,让被批评者“脸上火辣辣,心里热乎乎”。要创新方式方法。既落实好民主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党员谈心谈话、党务公开、重大决策征求意见等现有党内组织生活制度,又要积极探索运用新媒体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方式方法,扩大党员干部参与的深度和广度。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只有大胆使用、经常使用、用够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武器,在党内开展积极健康的思想斗争,才能使每个党员都成为扶正祛邪的战斗员,使每个党组织都成为激浊扬清的战斗堡垒,不断增强我们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郑 平)

(责任编辑:王庆河)

专题

专栏:决胜全面小康  让中原更加出彩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最近省委强调,“十三五”时期,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历史任务,就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完成这一重大历史任务,关键是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调研指导河南工作时重要讲话精神,认真宣传阐释省委重大决策部署,唱响主旋律、凝聚正能量,引领亿万河南人民投身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让中原更加出彩的伟大事业。为此,从即日起,本网开设“决胜全面小康让中原更加出彩”专栏,陆续刊发专家学者的系列理论文章,以飨读者。【详情】

决胜全面小康系列研讨会

理论豫军

以金融改革助力乡村振兴

以金融改革助力乡村振兴

要健全投入保障制度,创新投融资机制,加快形成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确保投入力度不断增强、总量持续增加”。这为以金融改革创新助力乡村振兴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带来了更多机遇。 【详情】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