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网首页 新闻 财经 娱乐 女性 婚嫁 旅游 美食 汽车 房产 家居 教育 健康 中医 科技 法制 城建 体育 公益 视频 商城
智库河南
映象首页 > 智库河南 > 理论资讯 > 正文

从遗产日的文化与自然双主题说起

2017-06-15 15:01 来源:文汇报

[摘要] 我们期望通过对“遗产日”文化与自然属性的全面追索,与大自然建立一种更豁达、更包容、更自信的关系,在放慢并更理性地走向未来的脚步中,感悟到更厚重的文博记忆与历史命题。

  核心观点

  环顾世界,从英国的田园牧歌到美国的荒野书写,从西方的“阿卡狄亚”到中国的“桃花源”,自然的遗产属性早已受到关注。然而,任何文化遗产的形成都离不开特定的地域自然环境,同样,任何自然遗产也都有其特色的文化内涵,协同进化与发展才是遗产完善之根本

  关于我国“文化遗产日”的源起,笔者在翻阅文献中发现:全国政协十届三次会议的提案集上有以时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等数十人联名的“关于设立文化遗产日”提案。值得关注的是,自2017年6月第二个周六起,“文化遗产日”变更为“文化与自然遗产日”。为此,有必要加大对其丰富内涵的推介,让自然与文化的“双主题”普惠公众。

  为何要重视自然遗产的申报

  环顾世界,从英国的田园牧歌到美国的荒野书写,从西方的“阿卡狄亚”到中国的“桃花源”,自然的遗产属性早已受到关注。然而,任何文化遗产的形成都离不开特定的地域自然环境,同样,任何自然遗产也都有其特色的文化内涵,协同进化与发展才是遗产完善之根本。在世界遗产名录中,文化遗产的数目远多于自然遗产。为此,近年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呼吁高度重视自然遗产的申报。我国世界遗产总数达到50项,总量位列世界第二,其中世界自然遗产11项、自然与文化双遗产4项、文化遗产30项、文化景观5项。它们让我们记得起历史沧桑,看得见岁月留痕,留得住文明根脉,为后世子孙传承历史记忆。

  1992年联合国《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确定了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与 自然双重遗产的三种类型,展示了国际社会全面而整体的遗产观。美国自然遗产管理的经验表明,认知遗产日的自然属性有极大的社会价值。1872年,美国国会将黄石地区确定为“为了人们利益和欣赏目的的大众公园或休闲地”,世界上第一个国家公园由此诞生。美国自然遗产管理强调“根据自然文化遗产资源的公益性质确定资源的使命,然后建立与使命相应的资金机制、管理机制、经营机制、监督机制等”。1916年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组织法》规定“保存(公园地的)风景、自然、历史遗迹和野生生命并且将它们以一种能不受损害地传给后代的方式提供给人们来欣赏”。1992年,《美国国家公园21世纪议程》指出“历史遗迹、文化特征和自然环境有助于人们形成共同国家意识的能力”。可见,美国将遗产资源的公益性服务排在其使命的首位。内政部下属的国家公园体系,保护价值一般比较重大,对游客有较多限制;农业部下属的国家森林体系,常分布在国家公园周边,保护价值相对较低,更多地承担旅游功能 (含狩猎等旅游延伸活动),大为减轻了国家公园的旅游压力。我国的现状是,即使国家级遗产的管理也是以地方政府为主。而地方政府派出的管理部门既管理又经营、政企不分,不同程度地改变了遗产资源的公益性质,从而导致遗产保护难以遏制不当的开发建设趋势。

  深化“遗产日”自然性的主题

  笔者认为,“文化与自然遗产日”的确立,不仅从自然与文化双层面上回归遗产本源,更给遗产日 以国际化视野。据此,特从三方面认知自然资源应体现的遗产价值,以期有助于公众理解与实践环境生态保护。

  其一,生态治理需全民自觉参与。1985年,梭罗的著名生态著作《瓦尔登湖》在《美国遗产》杂志上名列“十本构成美国人格的书”之榜首,一位自然文学作家及其精神的“书写”被视为美国文化的遗产,说明建立自然生态的遗产观是人与自然和谐之出路。从生态文化到生态文明,从履行应尽义务到弘扬生态公共责任与精神,需要全民的共同努力。

  其二,重塑人与自然设计观,并要更本质地理解大地。中国的生态环境设计具有古老的传统文化根基。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文化景观保护管理手册的扉页中引用国际著名学者的论述,强调中国是世界上环境文明成就最高的国度,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是宝贵的自然观,是成功处理人地伦理关系、规划中国生态园林建筑的智慧源泉。之所以要重塑生态与自然遗产观,是因为这不仅是文化的“基因库”,更是自然的“基因库”,是人与自然和谐创造的“基因库”。

  其三,要加大自然文明视域下的生态文化建设。生态文化建设是大题目。当下最有效的自然文化遗产传播手段是自然文学,其意是表现生态、审美自然,它超越以理性为主导、人类为对象的既定观念,追问什么是真正的理性,自主地表达关于生态危机、自然消亡的警世与呼唤,在这里生态文学建构起开放的批判姿态。

  我们期望通过对“遗产日”文化与自然属性的全面追索,与大自然建立一种更豁达、更包容、更自信的关系,在放慢并更理性地走向未来的脚步中,感悟到更厚重的文博记忆与历史命题。

  (作者:金磊 中国文物学会20世纪建筑遗产委员会副会长、秘书长,《中国建筑文化遗产》《建筑评论》总编辑)

(责任编辑:王庆河)

专题

专栏:决胜全面小康  让中原更加出彩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最近省委强调,“十三五”时期,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历史任务,就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完成这一重大历史任务,关键是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调研指导河南工作时重要讲话精神,认真宣传阐释省委重大决策部署,唱响主旋律、凝聚正能量,引领亿万河南人民投身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让中原更加出彩的伟大事业。为此,从即日起,本网开设“决胜全面小康让中原更加出彩”专栏,陆续刊发专家学者的系列理论文章,以飨读者。【详情】

决胜全面小康系列研讨会

理论豫军

以金融改革助力乡村振兴

以金融改革助力乡村振兴

要健全投入保障制度,创新投融资机制,加快形成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确保投入力度不断增强、总量持续增加”。这为以金融改革创新助力乡村振兴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带来了更多机遇。 【详情】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