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网首页 新闻 财经 娱乐 女性 婚嫁 旅游 美食 汽车 房产 家居 教育 健康 中医 科技 法制 城建 体育 公益 视频 商城
智库河南
映象首页 > 智库河南 > 期刊联盟 > 正文

学习论坛

2015-04-10 14:34 来源:映象网

[摘要]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新论述和新认识,可以归纳概括为十个方面,即党建“十论”。其一,“十论”的分解与归纳,契合习近平总书记的党建思想,既非大而化之,亦不细微琐碎。

 

 

 

[作者简介]1.荣长海(1957  ),男,湖北仙桃人,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2.郑波辉(1981  ),男,河南光山人,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博士研究生。

 

新常态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荣长海1,郑波辉2

1.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天津  3001912.天津师范大学  政治与行政学院,天津  300387

 

[摘  要]新常态作为一个反映经济发展状况的新概念被提出后,对社会其他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这一新概念不仅引发了人们的广泛思考,而且引申出政治、法治、党建、文化等领域的一系列新常态,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密不可分的重要概念。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角度看,新常态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新要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规律的新内容。

[关键词]新常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规律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608201505-0005-03

 

新常态是就我国经济发展速度的变化而提出来的一个新概念。当今时代,这一新概念不仅引发了人们的广泛思考,而且引申出政治、法治、党建、文化等领域的一系列新常态。由此看来,这一新概念必然而且应当会进一步引申出其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间的重要内在联系。

一、新常态概念的提出及其重大意义

习近平于20145月在河南考察时第一次提出了新常态这个新概念。习近平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此后,他在许多重要场合不仅把新常态作为一个重要社会现实来阐述,并以此为依据阐述相关工作要求。现在,新常态已成为人们谈论和思考各种问题的前提条件。

新常态的提法最初基本上是就经济发展速度的变化来讲的,并且是以调整经济结构和提高经济效益为基本方向的。但是,从习近平首次论述新常态时提到的“两个战略”,即“重要战略机遇期”和“战略上的平常心态”来看,新常态不应当仅仅指经济领域,而是应当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这样一来也就必然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紧密相连了。在习近平提出并阐述新常态之后,国内主流媒体迅速对新常态这一概念的流行作出反应,其中既有单纯论述新常态条件下的经济问题的[1],也有全面论述新常态的重要影响的[2];国外媒体也有类似表现。

事实上,在国际社会中,新常态一词早已被人们关注并被频繁地使用。根据相关统计,2002年,新常态一词在国际主流媒体中每月出现约50次,2011年,该词每月出现次数增加至700次左右,其内涵多数情况下是指反常的现实正逐步变为常态[3],基本上是论述经济方面的问题,很少涉及政治和其他领域。但是,当前我国大量使用的新常态概念,与国际上使用的新常态概念有很大的不同,我们把经济发展新常态看成一个积极的状态,由此引申出政治、法治、党建、文化等领域的一系列新常态,从而以新常态为重要依据之一全面思考和解决与之相关的政治、法治、党建、文化等问题。

本文认为,作为就经济发展状况来讲的新常态重点在“常”这个字上,也就是说,新常态作为一个具有战略性的经济发展状态,其实就是一个新的正常状态,其影响必然是涉及全社会的。如果经济发展新常态是一个具有肯定性和正面性的概念,那么,它对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然产生极为重要的阶段性影响。习近平讲的经济发展新常态,就是强调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要求更加理性地设定经济增长的合理区间,在更加重视创新驱动力的同时保持我们政治上的定力。这些内容,无疑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十分深远的影响。

二、新常态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理论是一个较大的概念,人们对这一概念的具体内容的理解有所不同。但不管怎样,社会主义本质论(回答的是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回答的是在什么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回答的是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这三个基本原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理论中最重要的基本原理。可以说,新常态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理论中最重要的三个基本原理的新要求。

社会主义本质论首先要求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这是我国在改革开放开始后的一个较长时期内的基本任务。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社会生产力得到空前解放,我国综合国力也得到极大提升。与此同时,我国的能源和环境压力空前增大,社会差别也不可避免地扩大了,出现了一系列亟待解决的深层次社会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继续在坚持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的前提下,把社会建设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经过多年的实践,过去认为我国经济只有保持7%以上的年增长率才能基本保持正常就业状态的观点有所改变,因为实践已经证明,第三产业的发展可以吸纳更多的人就业,经济指标的快速增长已不再是那么紧迫的事情。这就是说,我国前一阶段以高能耗、高污染为代价的高增长率已经难以为继,既无可能也无必要持续下去,具有更高质量、更高效率的发展才是必然的选择。由此,社会主义本质论中的后半部分内容,即“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就既有必要也有可能被提上日程。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不仅指明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大体上需要100年时间,而且要求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在这一个世纪中的各个阶段都要有自己的阶段性发展特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在最初提出时,“出于这样的考虑: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时间不长,在很多方面表现出不成熟、不完善的特征;如果按照改革开放之前的思维,社会主义在一切方面都比资本主义优越,这显然与事实不符,也很难迅速做到,更不能为在国门打开的情况下能直观了解国外情况的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如果因此而放弃社会主义,会使中国出现严重的历史倒退,同样不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由此便产生了一个新的政治思维——中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但还只是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4]因此,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100年,是一个非常独特的历史时期,其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整个社会发展的极度不平衡:不仅社会主义各方面在这个历史时期的初期的发展和其在这个历史时期的末期的发展之间会出现极大的反差,而且同一时期社会各方面的发展也是极不平衡的。这种不平衡性要求每个时段都要有不同的历史任务和发展要求。在进入新常态之后,整个社会处于相对稳定和均衡的发展状态,这种稳定和均衡发展既表现为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也表现为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还表现为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协调发展。由此可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惠及全体社会成员的小康社会,是这种新常态的基本要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是对社会主义传统观念和实践中的单一的、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的一种修正,极大地激发了全社会的发展活力,在追求效率、促进发展上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进入新常态后,追求社会公平被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由此,全面深化改革就被提上日程。全面深化改革主要是重新界定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重新思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比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优越性,重新摆正经济建设与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相互关系。事实上,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之中也包含着发展经济的要求和动力。进一步看,这些内容当然不能完全受制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但它们必须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环境相适应。

三、新常态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规律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规律的理解有很多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规律主要包括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这三大规律是人们的基本共识。如果说新常态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新要求,那么,进一步说,对新常态的认识则丰富和充实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规律的内容。

共产党执政规律包含许多重要内容。在邓小平理论中,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是基本要求,发展经济与反对腐败则是“两手抓”的具体要求之一;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要求对中国共产党的性质、群众基础等重大问题进行了系统回答;科学发展观强调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使党的建设的内容和形式都得到新的拓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为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要求,习近平提出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新要求,不仅在党员管理、领导干部管理、思想作风建设等方面都作出了具体规定,而且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载体和抓手,全面加强党的制度建设和党纪党规建设。这些都是党的建设的新常态,自然也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新探索和新发展。

社会主义建设是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这些内容的一个完整的体系。邓小平理论中以“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为核心的党的基本路线、“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要求以及经济建设隔几年总要上一个新台阶的观点,都是邓小平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总结出的具有规律性的认识。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中,关于党的基本纲领、基本方针、基本经验的科学表述,推进科教兴国战略的思路,对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概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都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补充和完善。党的十八大以来,为适应新常态的要求,习近平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做出了一系列新的概括: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要把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实现尊重经济规律且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发展,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全力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话语权;实现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环,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以系统工程思路抓生态建设。这些认识无疑使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内容更加丰富和充实。

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从广义上讲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科学揭示的基本规律,这个基本规律在不同民族国家中和不同历史条件下会有独特的表现,因而会表现出狭义上的含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身就是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一个必然现象,是经济文化落后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一种创造性选择。从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上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到党的十三大,再到党十八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被从多个角度反复提及。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国内外反复强调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以及与之相关的中国精神、中国风格、中国传统,分别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放在中华文明5000多年、社会主义近500年、中国共产党90多年、新中国60多年、改革开放30多年的历史大背景中去认识和理解。这些认识和理解既反映了我们党在经济新常态下的理性思考,也使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进入新常态。

201412月,习近平在江苏调研时强调,要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自此,习近平多次提出并论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这“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分别阐明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奋斗目标、路径选择、方式方法、根本保证。这一战略布局是对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布局,即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总布局的具体创新和发展。随着实践的不断深入,“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必然会进一步得到理论上的科学阐述和概括,从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增添崭新的内容。

 

         

[1]陈敏尔.适应新常态,落实总要求[N].人民日报,2014-10-24.

[2]施芝鸿.逐步适应和习惯当下中国的新常态[N].人民日报,2014-10-13.

[3]汪红驹.防止中美两种新常态经济周期错配深度恶化[J].经济学动态,2014,(7):4~11.[4]荣长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迫切需要研究的基本理论问题[J].学习论坛,2011,(4):5~7.

 

[责任编辑:李曼] 

 

(责任编辑:刘大彬)

专题

专栏:决胜全面小康  让中原更加出彩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最近省委强调,“十三五”时期,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历史任务,就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完成这一重大历史任务,关键是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调研指导河南工作时重要讲话精神,认真宣传阐释省委重大决策部署,唱响主旋律、凝聚正能量,引领亿万河南人民投身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让中原更加出彩的伟大事业。为此,从即日起,本网开设“决胜全面小康让中原更加出彩”专栏,陆续刊发专家学者的系列理论文章,以飨读者。【详情】

决胜全面小康系列研讨会

理论豫军

以金融改革助力乡村振兴

以金融改革助力乡村振兴

要健全投入保障制度,创新投融资机制,加快形成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确保投入力度不断增强、总量持续增加”。这为以金融改革创新助力乡村振兴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带来了更多机遇。 【详情】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