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网首页 新闻 财经 娱乐 女性 婚嫁 旅游 美食 汽车 房产 家居 教育 健康 中医 科技 法制 城建 体育 公益 视频 商城
智库河南
映象首页 > 智库河南 > 重点推介 > 正文

“四个全面”大家谈:中原“聚”变产业先行

2015-04-21 10:32 来源:大河网-河南日报

[摘要] 4月18日,河南日报“四个全面”大家谈第三站走进汤阴,在汤阴县产业集聚区举行。目前,汤阴县产业集聚区有10多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

“四个全面”大家谈走进汤阴:中原“聚”变产业先行

4月18日,河南日报“四个全面”大家谈第三站走进汤阴,在汤阴县产业集聚区举行。本报记者史长来摄

  核心提示

  前段时间,省委书记郭庚茂在全省产业集聚区建设工作会议上强调,科学发展载体是河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导支撑,是全面深化改革的“试验田”,是全面依法治省的示范区,是全面从严治党的“试金石”,科学发展载体建设是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生动实践。

  产业集聚区作为重要的科学发展载体之一,经过全省上下六年多的努力,已经进入了必须更加注重质量提升、更加注重转型升级、更加注重创新驱动发展的新阶段。正所谓新常态下要有新风景,产业集聚如何才能更好地托起中原新“聚”变?本期我们来到了“汤水之南灵秀地”汤阴,看一看这里的产业集聚区建设得怎么样,听一听这里的干部、群众、企业有啥好建议、金点子。

“四个全面”大家谈走进汤阴:中原“聚”变产业先行

主持人 童浩麟 河南日报主任记者

“四个全面”大家谈走进汤阴:中原“聚”变产业先行

发言人 田海涛 汤阴县委书记

“四个全面”大家谈走进汤阴:中原“聚”变产业先行

蔡光伟 汤阴县产业集聚区管委会党委副书记

“四个全面”大家谈走进汤阴:中原“聚”变产业先行

周雪峰 汤阴县招商局副局长

“四个全面”大家谈走进汤阴:中原“聚”变产业先行

孙玉 汤阴县“三联办”代办员

“四个全面”大家谈走进汤阴:中原“聚”变产业先行

杨超勇 今麦郎饮品公司副总经理

“四个全面”大家谈走进汤阴:中原“聚”变产业先行

李冬跃 汤阴县伏道镇党委书记

“四个全面”大家谈走进汤阴:中原“聚”变产业先行

张振清 汤阴县产业集聚区管委会党委常务副书记

“四个全面”大家谈走进汤阴:中原“聚”变产业先行

王永辉 汤阴县发改委主任

“四个全面”大家谈走进汤阴:中原“聚”变产业先行

黄俊国 汤阴县城关镇党委书记

“四个全面”大家谈走进汤阴:中原“聚”变产业先行

焦秀芹 汤阴县城关镇焦孔村村民

“四个全面”大家谈走进汤阴:中原“聚”变产业先行

郝瑞敏 科伦药业员工

  1 产业集聚区建设是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生动实践

  田海涛(汤阴县委书记):通俗地讲,小康就是老百姓有就业、有收入、有房住、有学上、有病看,还能老有所养。全面建设小康的基础是经济,对于县域经济来说,产业集聚区抓好了,工业就能上去,百姓就有就业、有收入。政府财政有实力了,社保、科技、教育就都能加大投入。所以说我们要脚踏实地建设产业集聚区,让它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支撑。

  搞好产业集聚区,“土政策”不能随便出台,必须按照中央的要求简政放权、全方位深化改革。汤阴县产业集聚区成立了企业服务中心,里面有政府的行政审批服务,有土地运作平台、金融服务平台、创业创新平台,有质量检测、研发、人才资源等平台。设立企业服务中心,有利于技术创新、模式创新、体制创新、公共服务创新,可以说,产业集聚区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个主抓手、“试验田”。

  必须靠法治环境,靠政府、干部、企业守规矩,地方经济才能走得扎实、走得长远。总的来说,改革必须在法治的框架之下进行,法治的红线不能突破,这是产业集聚区发展的前提。

  党建贯穿于中心工作之中,当前,全党的中心工作就是抓经济,在县里,主要就是建设产业集聚区。党员干部是真金还是假金,要放到产业集聚区这个大平台试一试、炼一炼。因此,我们把能力最强、党性最强的干部配到产业集聚区,让他们的党性素养、工作能力,在抓产业项目、服务企业、招商引资中,得到最直接、最具体的体现。通过产业集聚区建设,广大党员干部在游泳中学会了游泳,思想观念变新了,对现代市场经济的理解深入了,特别是树立了服务的理念,把服务顶到头上、装在心中、扛上肩头。我认为,产业集聚区是全面从严治党的一块非常好的“试金石”。

  蔡光伟(汤阴县产业集聚区管委会党委副书记):产业集聚区开创了汤阴新局面:2009年到2014年,汤阴县财政收入从2.2亿元增至8.8亿元,城镇化率由31%增至42%。从这可以看出,产业集聚区对工业化、城镇化等都有很重要的意义,带动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迈出了全面小康的坚实步伐。

  2

  从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招大引强、择优选强转变

  周雪峰(汤阴县招商局副局长):产业集聚区建设之初,也有过一段来者不拒、“剜到篮里都是菜”的历程。随着交通区位、产业承载能力等优势逐步扩大,我们的招商门槛也越来越高,思路也逐步清晰,从单纯的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转变,向招大引强、择优选强转变。在选商方面,我们坚持“三定一驻”的招商机制,简单地讲就是定向、定点、定位和驻地招商。比如,“定点”就是细化产业链条,瞄准行业龙头重点对象进行点对点招商,仅在食品行业就细化了18大类、500多小项,筛选出324个尚没有在华北地区布点的企业,进行精准化招商。

  孙玉(汤阴县“三联办”代办员):“三联办”就是联审、联批、联办办公室,主要为企业全程代办行政审批手续。为更好地为企业服务,2014年9月,汤阴县成立了企业服务中心,采取“三个一”运行机制,即一个窗口受理、一个领导审批、一枚公章办结。确保不出我们的中心,就能办结所有的行政审批事项,所以在汤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就是“进一扇门,找一个人,办所有事”。

  杨超勇(今麦郎饮品公司副总经理):我在汤阴听到一个“两不接触”的政策,就是说征地不与老百姓接触,防止不必要的冲突,行政手续的办理由专职代办员来协助,企业不与政府部门直接接触。从项目立项到营业执照、机构代码,各种手续仅用了40天就全部完成。这种“汤阴速度”让我感到非常惊讶和佩服。也正因如此,我们集团饮品事业部的结算中心也落户到了汤阴。

  李东跃(汤阴县伏道镇党委书记):为了给企业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我们对党员干部进行了“约法三章”,就是不能跟产业集聚区的企业和建设项目有利益纠纷和利益联系,做到帮忙不给添乱、服务不增负担。

  3

  伸长链条把主导产业做大做强

  张振清(汤阴县产业集聚区管委会党委常务副书记):我们把食品和医药作为了主导产业,这是因为,汤阴有68万亩良田,是全国优质商品粮基地县,还是艾草等中草药的原产地,拥有资源优势。食品和医药是朝阳产业,人总是要吃饭的,吃五谷杂粮也难免要生病,两个产业都非常有前途。截至目前,汤阴县产业集聚区入驻企业196家,其中食品企业76家,医药企业38家;2014年,集聚区实现增加值61.2亿元,其中食品和医药达到38亿元,主导产业占到80%左右。

  蔡光伟: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产业集聚区,实际上就是要确定不搞同类竞争,各地根据自身特点、资源优势确定一两个主导产业,然后把这个产业做大做强并延伸链条。同是食品产业,我们侧重粮油深加工,临颍县侧重休闲食品。比如,我们有50多万亩优质小麦种植,有益海嘉里、华龙面业等面粉企业,再往下加工有博大营养面、四川濠吉非油炸六粮方便面,再往下还有饼干,靠这样一个链条就把企业牢牢地串在一起。大家形成链条,就可以节约物流成本、劳动力成本,使经济利益最大化。

  王永辉(汤阴县发改委主任):目前,汤阴县产业集聚区有10多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有近10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县政府专门设立了1个亿的主导产业基金和5000万的创新基金,扶持企业创新。

  4

  产城融合让农民“从蜜蜂变蚂蚁”

  黄俊国(汤阴县城关镇党委书记):产业是城镇发展的基础,城镇是产业发展的载体。我们汤阴县近几年一直坚持“五规合一”,坚持“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融合”。以城关镇为例,在产业集聚区务工的有五六千人,随着产业的发展,我们先后建设了孔村社区、五里村社区等四个新型农村社区,这些社区规划档次都比较高,有电梯、有学校、有公园、有社区卫生院。

  产业集聚区建设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是思想观念上的变化。以前农民是面朝黄土背朝天,土里刨食,一年到头挣不了几个钱。现在我们这五六千工人每年带回家一亿多元的工资。二是生产生活方式上的转变。以前我们这边农村有几句顺口溜,“火龙岗穷得很,不去山西不嫁人”,“姑娘老到家,不嫁到康洼”,当时汤阴农民纷纷到北京、天津、山西等地打工,现在随着产业集聚区的建设,在家门口就可以上班了,过去像“蜜蜂”,哪里有花去哪里采,现在像“蚂蚁”,守住窝边就有食吃。村民变市民,农民工变产业工人,现在的新生活是“住的是单元楼,工作在家门口,买个小汽车,没事旅旅游”。

  焦秀芹(汤阴县城关镇焦孔村村民):我家原来主要靠种地为生,农闲时外出打工,一年收入2万~3万元。产业集聚区建成后,我丈夫在众品上班,儿子在永达工作,一年收入有五六万元,而且我儿子在厂里谈上对象了,对象说我们这里好,离公司近。现在我们家搬到了新建的社区,生活比以前强多了。

  郝瑞敏(科伦药业员工):从厦门大学毕业后,我跟大多数人一样,想去大城市闯一闯,但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在大城市打工感受不到亲情,在产业集聚区转了一圈后,我决定留下来建设家乡,现在不仅能和家人经常在一起,找同学玩也很方便,我觉得这就是幸福。

  微评

  用好改革“试验田”

  今麦郎集团感叹“汤阴速度”,称赞汤阴简政放权,做到“进一扇门,找一个人,办所有事。”

  汤阴产业集聚区建设之所以搞得好,就在于他们用好这块全面深化改革的“试验田”,把建设的过程,化为政府转变职能、提升行政效率、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的实践。

  改革是决定河南前途命运的关键一招。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解决各种突出矛盾和问题必须依靠改革,深化改革是保证经济社会稳定持续发展的最大法宝。用好产业集聚区这块“实验田”,要以更大的决心、更大的力度,按照“一跟进、两聚焦”的要求,不断把各项改革推向前进,不断推进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处理好管理和服务的关系,既要积极主动地放掉该放的权,又要认真负责管好该管的事,从“越位点”退出,把“缺位点”补上,优化政府组织机构,理顺部门职责分工,突出强化责任,确保权责一致,最大限度地激发市场和社会活力,为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供强劲的动力。○2

  网友热议

  大河网友“忘忧草”:这个采访活动很接地气,把“四个全面”国家战略同每个人的工作生活联系到了一起,形式新颖,看到汤阴现场照片很不赖,下次能到俺们这里看看不?

  大河网友“草包书生”:作为基层党员干部,只要认定是能够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对人民群众有益的事情,就要以乘风破浪的精神大胆开展工作,敢于迎接挑战,面对困难,敢于担当。

  大河网友“洛阳飞雪”:紧贴民生,关注热点,深入浅出,发人深省,“四个全面”大家谈,谈出了百姓心声,谈出了发展信心,一个字——好!

(责任编辑:刘大彬)

专题

专栏:决胜全面小康  让中原更加出彩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最近省委强调,“十三五”时期,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历史任务,就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完成这一重大历史任务,关键是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调研指导河南工作时重要讲话精神,认真宣传阐释省委重大决策部署,唱响主旋律、凝聚正能量,引领亿万河南人民投身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让中原更加出彩的伟大事业。为此,从即日起,本网开设“决胜全面小康让中原更加出彩”专栏,陆续刊发专家学者的系列理论文章,以飨读者。【详情】

决胜全面小康系列研讨会

理论豫军

以金融改革助力乡村振兴

以金融改革助力乡村振兴

要健全投入保障制度,创新投融资机制,加快形成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确保投入力度不断增强、总量持续增加”。这为以金融改革创新助力乡村振兴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带来了更多机遇。 【详情】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