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机构调查乱象丛生 监管空白收费昂贵

2012-10-17 08:19    来源:金羊网-新快报

  3

  关键词

  异变

  早教机构成“培训机构”“托儿所”

  记者发现,不少早教中心给满22个月的宝宝设有“数学课”、“英语课”、“艺术课”,甚至“实验课”。走进早教中心,除了丰富多样的课室颜色外,有些课程设置仿效幼儿园或兴趣班培训机构。

  一家号称有13年早教经验的早教中心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中心的宝宝从20个月大就开始学习英文字母与单词,能够很快适应幼儿园生活,“我们的实验课上有浮力实验,有重力实验,让小宝宝们从小就接触。”

  一边是过深的课堂内容,一边却是简单的玩乐。记者跟随17个月大的乐乐参加了每家早教中心必有的“育乐”课。课堂上,教师主要是鼓励孩子与父母参与游戏,让宝宝触摸各种玩具、攀爬小坡度滑梯、做运动,技术含量并不高。45分钟内,教师也就只是在一旁指导家长如何去做。

  早教机构要求父母与宝宝一起参加课程,然而,记者在机构看到,陪着宝宝玩耍的不少是爷爷奶奶辈,“没办法,孩子爸爸妈妈要正常上班,所以就让老人家来看管。”甚至有家长直接把孩子交给早教中心,早教、托管一起上。

  4

  关键词

  监管

  早教尚属监管空白地带

  “现在的早教机构发展良莠不齐,有些引入国外的概念和做法,让小朋友在玩乐中结交朋友,还算比较正规。但有些只是提供一些简单玩乐场所,有些开设数学、实验等课程,这些做法都说明对早教存在误解。”杨健指出,早教的乱象背后是没有相对应的监督管理部门来监管,对早教机构缺乏引导。

  记者查阅发现,中国现有教育体系中,3~6岁孩子的教育为学前教育,有专门的行政部门在管理,有相应的《学前教育管理办法》等条文法规提供保障。0~3岁婴幼儿的早期教育,则既不属于学历教育,也不属于学前教育,处于监管空白地带。有早教机构坦言,他们的教师没有教师资格证,也不是教育相关的专业,“早教行业没有证书很正常。”

  专家把脉

  早期教育应强调孩子的社会化进程

  早教有什么意义?是否已经沦为早期培训?如何面对当下乱象丛生的早教?杨健指出,当下的早教机构与家长要正确认识早教,让孩子在玩乐中形成健全人格,在与伙伴相处中变成社会人,“早期教育特别强调孩子的社会化进程。”国内知名早教专家、武汉大学教授杨健说。

  “现在的社区都是高楼,家家户户关着门,容易出现‘儿童高楼综合征’,孩子看见陌生人就恐惧。”杨健说,小时候的伙伴十分重要,是社交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因素,所以早教必不可少。“0~3岁的早教从本质上说,就是把一个自然人培养成一个社会人。”

  但早教不是要让孩子记住多少个字或是掌握多少运算知识,如果教育过度超前,孩子容易产生焦虑和压抑的情绪,反而可能会给今后的成长留有一些心理障碍,拔苗助长。杨健指出,早教不是单纯地强调早期智力开发,更强调的是性格的培养。

  杨健建议,早教中,越小的孩子越不要分科分班,越不应该从技能技巧上进行训练。

责编:刘鹏
0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

专题推荐

商学院第二期:品牌汇

品牌汇

如何理解品牌?企业为什么创立品牌?

共筑中原梦

共筑中原梦

中原梦必须依靠河南一亿人民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