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类理财频现“江湖” 监管剑指资金池风险

2013-01-04 09:50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专家称,受内外经济环境和监管影响,2013年理财市场将更趋复杂。

  品种花样百出、发行规模井喷、资金池风险暗涌,这三大状况或许能比较贴切地形容2012年银行理财产品市场。

  《经济参考报(微博)》记者就W ind数据初步统计,2012年,我国各类商业银行共发行银行理财产品已超过了3万款,比2011年全年发行数量增幅达近30%。投资标的的种类不断突破人们的想象空间更是从艺术品、红酒、白酒、到普洱茶、手表、钻石,近期更出现了火腿、瓷器等理财产品。

  然而,2012年末,银行代销理财产品案件接连曝光后,这种资金池模式的风险愈发受到监管层重视。展望2013年的理财产品市场,市场分析人士预计,理财市场形势将更趋复杂,一方面,我国将处于保持流动性和抵御输入型通胀的两难境地,另一方面,监管层很可能将制定更加严格的要求规范该市场的运作。不过,银行和证券的理财产品将仍然是理财市场的主力军,收益率有望保持平稳或略升趋势。

  另类理财产品频现江湖

  大多数理财产品分析师认为,理财产品不过是企业或机构募集资金的一种方式,其标的物形式新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吸引关注它的投资者,只要投资者认为产品本身具备潜在投资价值,这种理财模式就会有市场。

  盘点2012年的另类理财产品,上市银行则是频频出手。4月份,农行联合天津海鸥表业集团在上海宣布,在全国14个省市限量发售农行“天工”系列海鸥陀飞轮手表理财产品,该理财产品挂钩的陀飞轮手表分为4款,认购起点从6万元到25万元不等。

  8月份,招商银行一款挂钩影视作品的非保本型影视投资基金理财产品面世。紧接着,普洱茶投资热潮又催生了投资普洱茶理财产品的诞生。8月20日,某茶业集团与工商银行携手推出普洱茶投资理财产品工银大益“黄金组合”,在北京、上海、昆明三地进行路演。

  再到11月底,工商银行又推出了首只投资发酵火腿的银行理财产品“巴玛典藏发酵火腿理财产品”,计划发行总规模为2亿元,期限18个月。工商银行给客户两种选择权:可提实物也可获取最高年预期收益6%的本金和收益。不过,该产品不承诺保本保收益。

  据悉,最初的另类理财产品,是从艺术品投资开始的。早在2007年,民生银行就将不同时期的中国书画作品作为挂钩标的,推出“非凡资产管理艺术品投资计划1号”。“另类投资银行理财产品自2007年面世以来,5年间日渐升温,投资范围不断扩大,但一般投资的门槛也相对较高,更重要的是发行对象比较小众,一般是为高端、小众人群所设计,其投资金额门槛相对较高,基本都是银行的财富管理中心为高端客户打造的。”银率网银行理财师张艳丽向记者表示。

  同时,这位分析师也指出,值得投资者注意的是,这些另类产品多为不保本浮动收益产品,大多都是噱头大于实质,因此,投资标的价值波动在所难免,投资者收益受损的可能性也就较大。

  发行数量依然井喷

  不过,花样百出的另类理财产品发行量较2012年整个银行理财产品市场而言,显然只是沧海一粟。《经济参考报》记者就Wind数据初步统计,截至2012年12月28日,我国各类商业银行共发行银行理财产品30856款,相比2011年全年发行24169款,增幅近30%。

  从额度来看,来自银监会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9月末,我国银行理财产品余额已达6.73万亿元。中国社科院发布的报告则估计2012年全年,银行理财产品募资规模流量不低于20万亿元,加上2.4万亿元的基金、近7万亿元的信托资产(大部分为理财),我国财富管理市场规模已近30万亿元。

  尽管受监管要求的限制,2012年银行在产品销售方面,热销主力则主要集中在1年期以内的产品,但这其中,3个月内产品比去年大幅增加。具体而言,发行中的1-3个月产品占比高达60.04%,其次是3-6个月产品占比21.79%,6-12个月产品占比仅10.07%。而2011年发售的1-3个月产品占比为35.86%,3-6个月产品占了20.27%。

  在年化收益来方面,2012年收益率为3%-5%的产品占比高达68.29%。预期收益率走势来看,1月份,1-3个月理财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有5.06%,之后逐月下跌,到了8月份的最低点仅为4.07%。不过第四季度开始,在揽储压力下,理财产品收益率又开始攀升达5%以上,尤其是短期产品。

  有理财产品分析师认为,对多数普通投资者来说,购买标准就是看是否保本,而不管资金投向标的,也不清楚风险。曾有研究机构的统计数据表明,在2010年第二季度时高风险的融资类信托产品余额近2万亿,约占银行理财产品余额的90%,受监管压缩后目前仍有50%。

  中部地区一位银监局人士对《经济参考报》记者分析称,“理财产品之所以会大规模发行,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填补信贷缺口,建立资金池。”

  资金池模式隐患浮现

  实际上,受宏观经济因素和监管政策的影响,从2012年初开始,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就呈现持续下滑之势,尤其是央行6、7月连续两次降息更使其跌入谷底。与此同时,在到期的理财产品中,也有不少产品没有获得预期收益率。

  根据银河证券近期报告,在目前已到期的产品中,共有1131款产品披露了到期产品收益,披露率为43 .99%;实际收益率等于预期收益的产品有1128款,占总到期产品的43.87%(占披露信息产品的99.73%);而高达56.01%的已到期产品缺少收益资料。

  不仅如此,继几年前的“零收益”、“负收益”事件后,银行员工私售理财产品导致客户出现巨额亏损的案件更是在2012年年接连曝光,这意味着,一直被市场诟病的理财产品资金池模式暗藏的系统性风险,开始浮出水面。

  来自某股份制商业银行资金管理部的人士曾透露“一方面,银行借助资金池的幌子做短借长贷,也就是期限不匹配,如果这产品不能够保证后续发行规模,就可能会导致资金链断裂。另一种就是把一些不良贷款变相注入池子。这才能有机会获得比其他债券类产品更高的收益,但这方面的风险是银行承担,一旦兜不住就可能会转嫁到客户身上。”

  对此,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实验研究室主任刘煜辉(微博认为,“随着我国理财市场规模增长和品种增多,一些复杂的理财产品处于监管真空状态,市场亟待建立独立的评级评价制度来弥补市场纪律。另外,监管部门也需要建立严格的信息披露机制,让投资者及时、便捷地了解理财产品的收益和风险,避免因信息披露不足、监管者风险提示滞后等信息不对称而做出错误的投资决策。”

  监管瞄准代销产品风险

  如今,银行与保险、基金、信托等机构合作,正是凭借其强大的销售渠道,将许多属于信托、资产管理、私募类的产品进行代销,扮演起一个销售员的角色,而绝大多数投资者购买理财产品看重的都是预期收益率,并非对产品本身的风险和投资方向有足够认知和掌握。

  在风险案件爆发后,中国银行业协会理财业务专业委员会成立。与此同时,2012年12月14日银监会对各家商业银行下发了《关于银行业金融机构代销业务风险排查的通知》要求,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全面排查代理销售第三方产品的业务。理财业务已被监管层视为与平台贷款、房地产贷款、影子银行并驾齐驱的四大重点风险源。

  银监会纪委书记杜金富指出,当前理财产品依然存在运作不规范的三大问题,“部分银行董事会和高管层对发展理财的认识不够,没有从银行未来经营转型、提升核心竞争力方面制定理财业务的战略定位,统筹规划未来发展;部分机构仍存在不规范的理财产品运作方式;个别银行存在不当宣传、信息披露不充分、投诉处理不及时、内控管理不严等问题。”

  展望2013年的理财产品市场,市场分析人士估计,理财产品形势将更趋复杂,一方面从国际环境来看,美国Q E3、Q E4相继实施将带动其他国家的货币超发,这迫使我国将处于保持流动性和抵御输入型通胀的两难境地,另一方面,监管层很可能将制定更加严格的要求规范该市场的运作。不过,银行和证券的理财产品将仍然是理财市场的主力军,以股票、基金、实物黄金、纸黄金为代表的其他投资市场也将逐渐活跃。另外,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可能将保持平稳或整体略升趋势。(记者 蔡颖)

责编:卢一宁
0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

专题推荐

商学院第二期:品牌汇

品牌汇

如何理解品牌?企业为什么创立品牌?

共筑中原梦

共筑中原梦

中原梦必须依靠河南一亿人民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