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网首页 新闻 财经 娱乐 女性 婚嫁 旅游 美食 汽车 房产 家居 教育 健康 中医 科技 法制 城建 体育 公益 视频 商城
智库河南
映象首页 > 智库河南 > 理论资讯 > 正文

牢记历史使命 回应时代召唤

2017-05-17 15:37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摘要] 哲学社会科学来自于人类的社会实践。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必须旗帜鲜明加以坚持。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充分肯定哲学社会科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的重要地位,深刻阐明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性,殷切希望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不畏艰辛、不辱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应有的贡献。作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的参加者,一年后重温这篇讲话,不仅认识到讲话高瞻远瞩、意义深远,而且更加感到,我们的哲学社会科学与党中央的要求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期待还存在较大差距,在加强马克思主义的阵地建设、构建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等方面还有许多工作要做。所以,我们必须加倍学习,认真探索,努力完成我们这个伟大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

  ①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自觉解决好为什么人的问题

  哲学社会科学来自于人类的社会实践。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必须旗帜鲜明加以坚持。

  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之所以具有如此鲜明的标志,是由近现代中国国情和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所承担的历史使命所决定的。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中国积弱积贫,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已经清楚地看到那种“师夷长技以制夷”式的单纯学习西方技术的失败,在经历了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之后,他们认识到要实现民族独立自强,国人的思想意识、文化观念、价值理念都必须改变,为此,他们自觉学习西方思想文化,将西方哲学社会科学著作翻译介绍到中国。与此同时,十月革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区别于同时代的其他哲学社会科学,马克思主义旨在改造世界,为受剥削压迫的无产阶级服务。正是马克思主义的这种阶级性、实践性和社会性,使其最适合于中国社会的需要,进而最终成为中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理论基础。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立场、方法应用于军事、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成就。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我国发展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充分说明了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的正确性,中国共产党人终于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发展的道路,深刻改变了中国面貌。同理,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也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逐步发展起来的,并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所以,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须臾不能离开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在我国,不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哲学社会科学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最终也不能发挥应有作用”。

  对当代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来说,必须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自觉解决好为什么人的问题。哲学社会科学门类众多,有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之分,也有热门学科与冷门学科的差异。但是,不论从事哪个领域哪个方面的研究,我们都应搞清楚为什么人的问题。中国共产党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党,党的事业就是要实现、维护和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同样,我们的哲学社会科学也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导向,而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只顾自己闭门造车,自说自话。“世界上伟大的哲学社会科学成果都是在回答和解决人与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中创造出来的。”我们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有所作为,不辱使命,就应当自觉地树立为人民做学问、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贡献的理想,自觉地把个人学术追求与国家和民族的利益结合在一起。唯有这样,我们所做的学问才能受到人民的欢迎,才能有生命力和影响力,才能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责任编辑:王庆河)

专题

专栏:决胜全面小康  让中原更加出彩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最近省委强调,“十三五”时期,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历史任务,就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完成这一重大历史任务,关键是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调研指导河南工作时重要讲话精神,认真宣传阐释省委重大决策部署,唱响主旋律、凝聚正能量,引领亿万河南人民投身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让中原更加出彩的伟大事业。为此,从即日起,本网开设“决胜全面小康让中原更加出彩”专栏,陆续刊发专家学者的系列理论文章,以飨读者。【详情】

决胜全面小康系列研讨会

理论豫军

以金融改革助力乡村振兴

以金融改革助力乡村振兴

要健全投入保障制度,创新投融资机制,加快形成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确保投入力度不断增强、总量持续增加”。这为以金融改革创新助力乡村振兴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带来了更多机遇。 【详情】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