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省内新闻 > 正文

郑州开展集体树葬活动第11年 1000多位逝者回归自然

2018年04月02日07:05  来源:大河网-河南商报

5034

  在树葬仪式上,逝者家属手捧可降解的骨灰盒及花束

  河南商报记者 邓万里/摄

  河南商报记者 王乔琪

  “如果有来生,我愿做一棵树。站成永恒,没有悲欢的姿势。一半在尘土里安详,一半在风里飞扬,一半洒落阴凉,一半沐浴阳光……”

  清明节前夕,3月31日这天,在河南福寿园,100多盒骨灰伴随绿树,融入自然。

  【现场】

  父亲生前嘱咐

  死后要回归自然

  在位于郑州龙湖镇的河南福寿园喷泉广场上,来自郑州市90个家庭的近300位家属代表相聚于此,通过杯烛默哀、鲜花祭拜等形式完成和逝者的告别。随后,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逝者的骨灰盒被家属分别埋在对应的大叶女贞树下,最终回归自然。

  “父亲是86岁病故的,生前曾在重庆谈判时给周恩来总理当译电员,去世后骨灰一直在烈士陵园存放。”朱先生告诉河南商报记者,父亲临终前曾立下遗愿,希望能像周总理那样,将骨灰撒向大海,回归自然。

  老父亲去世后,朱先生曾在网上搜索郑州海葬,无奈,关于这方面的信息很少,最后得知民政部门组织树葬活动,朱先生一家就报名参加了。

  “父亲一生节俭朴素,最后这一程我们也想尊重他的意见,一切朴素从简。”朱先生指着树下放的一枝白色菊花表示,虽然没有进行海葬,但这种树葬的形式也符合老人回归自然的愿望,“我相信父亲也会欣慰的。”

  【心声】

  厚养薄葬才是孝

  不立碑、不烧纸、不放炮,刨坑、挖土、种树的树葬,成了近些年时兴的殡葬方式,这些参与树葬的家庭,如何看待树葬?

  当天,45岁的高先生带着一家老小,用树葬的方式送别刚刚离世的老父亲。

  “这不是我第一次参与了。”高先生告诉河南商报记者,早在2008年,郑州市首次举行公益植树葬活动时,他就和妻子报名了,孩子的姥姥姥爷就是在这里合葬的。

  如今,时隔十年,74岁的父亲去世后,高先生和家人再次选择这种绿色环保的葬礼。

  “父亲生前很开明,这种葬礼绿色环保,节约土地,而且厚养薄葬才是孝,生前孝敬好老人,死后用树葬祭奠既是生命的延续,又能造福后代,是个好事。”高先生说。

  【趋势】

  生态葬和绿色殡葬

  将形成常态

  近年来,全省民政部门大力倡导节地生态葬和绿色殡葬,引导群众自觉接受现代文明的安葬方式。

  郑州市民政局殡葬管理处主任杨虎介绍,从2008年一直到今年,为1000多位逝者提供公益性质的植树葬,让逝者入土为安,“这件事还要一直做下去,形成常态,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

  河南商报记者了解到,除了公益树葬,此次活动的园区内还有草坪葬、花坛葬、壁葬等节地环保安葬方式。河南福寿园相关负责人介绍,随着人们观念的更新,环保安葬方式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未来,他们除了现实的墓地,还会探索网上祭奠新模式,将祭奠方式“搬”到电脑上,方便人们随时随地追思已逝亲人。

文章关键词:回归自然 大自然 这种 福寿园 2008年 责编:邵恰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新闻
  • 财经
  • 汽车
  • 体育
  • 娱乐
  • 健康
  • 科技

慢新闻

省招办辟谣!网传“河南50万考生无大学可上”数据错误百出 为不实消息 省招办辟谣!网传“河南50万考生无大学可上”数据错误百出 为不实消息

推荐视频

高考前"最后一课":我的故事都是关于你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