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网首页 新闻 原创 视频 评论 财经 房产 汽车 家居 教育 健康 科技 旅游 体彩 消费 娱乐 公益 河南爆款 数读有道 郑在读书
智库河南
映象首页 > 智库河南 > 理论资讯 > 正文

如何把城乡社区建成幸福家园

2017-07-10 09:07 来源:人民日报

[摘要] 得到群众支持,再难的事也会变得很容易;没有群众支持,再容易的事也会变得很难。所有治理得好的社区都是有社会活力的,都得益于居民的积极参与。

在社区治理中更好发挥群众主体作用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社会治理的重要主体。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是我们党的制胜法宝,也是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必须坚持的根本原则。近年来,四川省在城乡社区治理实践中探索出了群众主体工作法,让群众成为城乡社区治理的决策主体、执行主体、监督主体,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

  在棚户区改造中,创造了“群众主体、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依法改造”的居民自治改造模式,较好地破解了旧城改造难的困局。在改造之初,政府将项目业主的委托权、项目实施的决定权、补偿安置方案的裁量权都交给群众,约定只有100%签订协议后才能启动改造,改不改由群众说了算。成立居民自治改造委员会(简称“自改委”),代表全体住户议事、进言,全程参与项目摸底调查、民意收集、政策宣传和规划设计等一揽子事宜,分户调查、房屋确权等也都由自改委开会讨论决定,并及时将改造方式、补偿方案等情况公之于众,让群众全程参与和监督。

  在地震灾后重建中,探索出了一条“中央统筹指导、地方作为主体、灾区群众广泛参与的新路子”,统筹发挥社会力量协同作用。芦山地震发生后,大批社会组织到四川参与救援,一度出现了无序参与、缺乏统筹的情况。四川省迅速组建社会管理服务组,创建抗震救灾社会组织和志愿者服务中心,构建了横向拓展、纵向延伸的组织体系。中心建立完善了定期交流、多元协同、开放式服务、项目化运作等工作机制,为社会组织提供政策、信息、场地、协调等服务,为各类社会力量有序开展教育、卫生、扶贫、救灾等服务工作提供了支持。

  在从传统社区管理向现代社区治理转型中,实行“还权、赋能、归位”,增强居民自治能力。近年来,为了增强居民自治能力,四川省一些地区推行了“还权、赋能、归位”的社区治理方式。“还权”,就是通过界定自治服务与政府公共服务的边界,将村(居)民自治范畴内的事务由上级下达任务变为居民自主开展,推动社区治理由“为民作主”向“由民作主”转变。“赋能”,就是在调动居民参与积极性的同时,为社区注入公共资源。四川省在全国首创社区公共财政制度,把基层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纳入政府财政预算,让公共财政为社区民生项目买单,推动“建设财政”向“民生财政”转型。“归位”,就是乡镇、街道办事处减少经济职能,增加社会治理职能,同时接管原来由社区承担的行政职能,居委会只履行自治职责,实现“政社归位、责权统一”。此外,推行“网格化”与“微治理”的对接和互动,促进治理和服务向社区、院落、楼栋和单元覆盖,发挥每一户、每个人的作用。通过这一系列举措,基本理顺了基层政府与城乡社区的责、权、利关系,打通了居民自治的肠梗阻。

  从四川省的城乡社区治理创新实践中,可以总结出“三个结合”的治理经验。

  一是城镇与乡村结合。四川省在城乡社区治理创新中,始终注重城镇与乡村相结合,以城带乡、以城援乡,努力补齐农村社区治理这个短板。比如,成都从2008年就开始探索农村新型社区治理机制,在所有村和涉农社区由农民直选成立议事会,构建了党组织领导、议事会决策、村委会执行、其他经济社会组织广泛参与的新型村(社区)治理模式。

  二是领导与引导结合。城乡社区治理一定要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无论是棚户区改造中的自改委,还是社区治理中的议事会,都是在基层党组织领导下建立的。基层党组织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把服务群众同教育引导群众结合起来。

  三是内生与外援结合。外援省份参与汶川地震的灾后重建,带来了社区治理的新理念。四川省积极学习借鉴其他地区的先进社区治理经验。例如,成都大力孵化社会组织,推出直接登记和备案管理双轨制,创设社会组织专项资金,提升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能力,就是借鉴先进经验、积极主动创新的产物。

  (作者:李后强 黄 进 分别为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社会学研究所所长)

(责任编辑:王庆河)

专题

专栏:决胜全面小康  让中原更加出彩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最近省委强调,“十三五”时期,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历史任务,就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完成这一重大历史任务,关键是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调研指导河南工作时重要讲话精神,认真宣传阐释省委重大决策部署,唱响主旋律、凝聚正能量,引领亿万河南人民投身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让中原更加出彩的伟大事业。为此,从即日起,本网开设“决胜全面小康让中原更加出彩”专栏,陆续刊发专家学者的系列理论文章,以飨读者。【详情】

决胜全面小康系列研讨会

理论豫军

以金融改革助力乡村振兴

以金融改革助力乡村振兴

要健全投入保障制度,创新投融资机制,加快形成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确保投入力度不断增强、总量持续增加”。这为以金融改革创新助力乡村振兴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带来了更多机遇。 【详情】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