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粉风暴:反垄断调查扎破惠氏等洋奶粉涨价泡沫

2013-07-08 09:59    来源:新金融观察

  奶粉风暴

  中国奶粉市场正在下很大一盘棋。短短一个月时间内,管理部门政策频出、行业内部兼并汹涌、进口产品遭遇反垄断调查、著名品牌相继降价,在这个炎热的夏天,奶粉行业刮起了风暴。

  政策层面,以6月4日工信部制定并发布《提高乳粉质量水平提振社会消费信心行动方案》为端倪,多个涉及奶粉行业的政策陆续出台,表明了政府部门的决心和力度。7月开始,工信部集合国内100多家婴幼儿奶粉企业召开发布会,部署实施婴幼儿配方乳粉“双提”行动有关工作,提高乳粉质量、提振国产奶粉消费信心。

  企业内部,6月18日,蒙牛114亿港元收购雅士利,成为中国奶粉领域有史以来最大的一笔收购案,紧接着,品牌价值百亿的完达山传出被收购消息,伊利牵手美国最大牛奶公司,成为战略合作伙伴。

  进口领域,自7月1日国家发改委对多个奶粉品牌展开反垄断调查后,惠氏宣布降价11%,单品最高降价幅度达20%,其他品牌相继跟进。

  “双提升”的顶层设计、对进口奶粉的反垄断调查、动辄超百亿的兼并重组,两年内不再审批新的婴幼儿乳粉企业,一套组合拳之后,奶粉市场会否出现预料的情景无人能够下定论,唯一可以确认的是,这次动真格的了。

  帷幕拉开,灯光闪亮,奶粉舞台你方唱罢我登场的身影去了又来,大英雄各怀心思。而对消费者来说,能够买到质优价廉的奶粉才是最终诉求,主角到底是国产还是进口,并不是最重要的。

  风起于青萍之末,国产奶粉危机,推手不是别人。进口奶粉称霸一线城市、高端市场,打败国产奶粉的正是国产奶粉自身。

  奶粉信任,这样一个词汇的出现,无疑曾经是这个行业的耻辱,当国产奶粉在消费者心中的安全系数长时间难以提高的时候,用脚投票,选择进口产品,消费者并不需要承担过多的道德压力。

  进口产品步步紧逼,国产品牌应对乏力,5年前的三聚氰胺事件阴影挥之不去,奶粉行业头上的压力越来越大,何去何从在焦灼着国产奶粉的神经。

  国产奶粉的未来将会怎样?奶粉大战中谁会笑到最后,消费者才是最好的裁判。

  风暴的背后,其实是奶粉产业长期无法满足消费的市场现实。

  漩涡中的洋奶粉

  摘要:奶粉风暴,进口产品首当其冲。

  自今年5月份以来,由国家多个部门连续发布的消息显示,在中国一路涨势的洋奶粉恐怕“泡沫将破”。反垄断调查成为扎破这个蒸蒸日上的热气球的第一根刺。

  在业内看来,一切都是迟早的事。“只是没想到那么快。”一位在乳业有着10余年从业经验的行业人士告诉新金融记者。

  价格乱象

  6月27日,合生元在香港公开自己正在接受有关反垄断调查的公告,这份公告将此前一直受“进口”大牌遮掩的洋奶粉价格问题拉回到公众眼前。一时间,盘算洋奶粉价格增长路线和成倍利润空间的分析随处可见,但是相关乳企却很少发声。

  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奶类分析师宋亮告诉新金融记者,洋奶粉进入中国市场确实需要投入包括关税和铺货在内的成本,但是他们在这个过程中也利用了中国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在国产奶粉不被信任的情况下,利用消费者的信任频繁涨价,甚至把控终端零售价格,致使进口奶粉在中国市场价格飞涨。

  “在中国的婴幼儿奶粉市场,除了中高端奶粉,近两年还出现了一个新的阶层——超高端婴幼儿奶粉。”宋亮说,“在奶粉市场,划分奶粉中、高端并不是看奶粉质量,而是依据价格高低划分。超高端婴儿奶粉是指在全国零售渠道内,每900克的平均零售价格在300元以上的产品。”

  一组数据显示,相比于高端婴儿奶粉(在全国零售渠道内,每900克的平均零售价格在160元-300元的产品)2012年销售量以20.7%的速度增长,超高端婴儿奶粉的增长速度达到了129.8%。

  “之所以会有这么惊人的速度,一是生产商抓住了消费者的心理需求,现在的父母,都想给孩子吃更好的东西,价格上去了,显得档次也就上去了。二是生产商以更改配方和包装为由频繁调价。”一位婴儿奶粉经销商告诉记者:“但其实,这几家奶粉的质量几乎都是一样的。”

  在家乐福婴幼儿奶粉专区,货架上的婴幼儿奶粉按照国产和进口分别摆放在过道的两边,记者观察发现,每900克价格超过300元的品牌主要是惠氏和合生元,合生元的一款超级呵护较大婴儿配方奶粉的价格甚至达到了480元。

责编:张开放
0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

专题推荐

电商风云2013

电商风云2013

2013风起再起,电商企业如何脱颖而出。

投资者如何看球?

投资者如何看球?

中国足球有望获得国家层面上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