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来抢银行饭碗:余额宝给银行一点教训

2013-07-15 08:57    来源:大洋网-广州日报

  马云来抢银行饭碗了

  “如果银行不改变,我们就改变银行”,马云的这句豪言壮语,在“余额宝”的横空出世下,似乎显得格外响亮。仅仅用了18天,余额宝就网罗了250万用户,累计转入资金超66亿元,也将合作伙伴天弘基金的增利宝货币基金推上了中国用户数最大的货币基金的宝座。于是,有人惊呼,马云来抢银行的饭碗了!

  或许,余额宝的火爆,只是近期以来互联网金融迅速发展的一个缩影。如果大家能在互联网金融的浩大声势中回过神来,仔细分析表象下潜藏的规律,不难发现,就目前来说,“马云抢银行的饭碗”的观点过于危言耸听,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银行业的影响更多是在理念层面。互联网金融想要在现实层面更进一步,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但对于传统银行业来说,这无论如何都是个警醒——传统银行应该主动有所改变了!

  余额宝:一元入场可随时赎回

  对于引起巨大反响的余额宝,人们津津乐道的是这样一组数字——截至6月30日24时,余额宝的累计用户数达251.56万,上线18天内累计转入资金规模为66.01亿元, 在支付宝强大的客户群基础上,仅仅用了18天的时间,合作伙伴天弘基金的增利宝货币基金就拥有了国内最大的客户数量。

  但是,被余额宝声势所摄的用户里,有相当一部分并不真正了解余额宝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存在。实际上,那些拿余额宝的收益与银行活期存款利息相比,得出“余额宝比存活期划算”这样的简单结论,甚至认为银行活期存款会越来越多地向余额宝“搬家”的人,恐怕是有些摸不清状况。

  与银行活期存款的“可靠”相比,余额宝显然存在风险。尽管通过余额宝购买的是风险最小的货币基金,而非债券或股票等高风险型基金,可是但凡投资,就要做好承受损失的准备。尽管从历史数据来看货币基金收益稳定、风险较小,几乎没有发生过货币基金出现年度亏损的情况,但理论上依然存在亏损的可能。因此,不能把货币基金的收益与银行活期存款利息作简单类比。

  余额宝的一大亮点在于它吸引了海量的小额投资者和无数碎片化的资金,把用户存款额坐标轴那条巨大的长尾收入囊中。在高昂的运营成本面前,银行难以惠及小额投资者,而余额宝恰恰满足了这批被金融机构忽视的小客户。与传统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相比,余额宝的流动性和灵活性令人叫绝。用户不但可以小额购买、“一元入场”,更能随时赎回基金用于消费支付和转出,这种“存零花钱”式的投资理财方式在广大支付宝用户那里受到欢迎,并不让人意外。

  余额宝是基金投资不是存款

  余额宝是将基金公司的直销系统内置到支付宝网站中,用户将资金转入余额宝,实际上是进行货币基金的购买,相应资金均由基金公司进行管理。余额宝的收益不是“利息”,而是购买货币基金的收益,用户如果选择使用余额宝内的资金进行购物支付,则相当于赎回货币基金。可见,余额宝是一种投资理财的方式,并不是存款。

  互联网金融倒逼传统银行业变革

  余额宝引起的轰动效应,其实是近年来互联网金融迅速发展冲击传统银行业的一个缩影,有人更把今年称为“互联网金融元年”。

  一般来说,互联网金融分为传统金融业务在线化、基于互联网的新金融形式和基于电子商务、广告等平台的互联网金融生态圈三种形态,其中广为人知的“代表选手”要数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网络证券以及网络贷款、基金网销和保险网销等。在2013年上海陆家嘴论坛上,交通银行副行长兼首席信息官侯维栋就表示,从许多银行的电子银行业务分流率超过70%这一点可以看出,银行的客户已经越来越依赖于电子渠道,特别是互联网应用的金融服务。

  但是,相对于在理念层面引起的巨大震动,目前互联网金融在现实层面的影响,或许还远未达到撼动传统银行业根基的地步。在业内人士看来,互联网金融给传统银行业带来的所谓“威胁”,极有可能也是“未来”。互联网金融借助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为资金供求双方提供了低成本的、高效的服务模式,这也为传统银行业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思路,有利于国内金融创新的发展和倒逼传统银行业进行变革。

责编:赵惠
0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

专题推荐

电商风云2013

电商风云2013

2013风起再起,电商企业如何脱颖而出。

投资者如何看球?

投资者如何看球?

中国足球有望获得国家层面上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