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现场。
7月1日发生在印度北阿坎德邦的严重交通事故,目前已经导致48死12伤,而严重超载可能是发生事故的原因之一。
据《印度时报》7月2日报道,这辆坠入峡谷的巴士超载严重,只有28座的巴士却载有60人。7月1日,巴士正从保里开往奈尼陶,当地时间早上8点15分,司机为躲避路面坑洞急转弯,巴士坠入100米深的峡谷。死者中包括16名女性和10名儿童,司机也在遇难者之列。3名严重受伤者被飞机送往瑞诗凯诗的医院。
当地官员称,乘客们都表示,巴士是在避让路面坑洞时失控的,而超载也是司机难以控制巴士的原因之一。
这辆巴士属于加瓦尔汽车运营者工会,由于当地公交网络匮乏,这所工会在偏远山区中运营巴士服务。
当地政府宣布,给每位遇难者的家属提供20万卢比(约合人民币1.9万元)赔偿金,给伤者每人5万卢比(约合人民币4800元)的赔偿金。
印度总理莫迪也致以哀悼,表示自己因事故极度悲伤,对遇难者家属表示最深的慰问,希望伤者尽快康复。
印度一大巴坠入200米深峡谷 致48死每人获赔2万
当地时间1日上午,印度北阿坎德邦地区一辆大巴坠入200米深的峡谷,造成48人死亡。据印度新德里电视台(NDTV)7月1日报道,这起事故发生在Pipali-Bhoan高速公路上,其中45名乘客当场身亡,重伤者被紧急送往医院救治,当地警方与印度国家灾害快速反应部队(NDRF)小组共同展开了救援行动。死者家属将获赔20万卢比(约人民币2万),伤者每人5万卢比(约合人民币4834元)。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驻扎在喜马拉雅山区的印度军队正迎来一个‘火热的夏天’”,《印度时报》2日报道称,印度军方评估认为,随着冬日渐去,印中边境23个争议或敏感地区中的一多半都将“见证解放军秀肌肉”。
《印度斯坦时报》称,尼泊尔已从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中获得巨额投资,印度面临着“拿出大单抗衡中国”的巨大压力。
美国《华盛顿邮报》8月1日报道称,近日,有学者认为,印度近30年来有5900名农民的自杀与气候变暖有关。她的研究结果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在研究中,她估计,印度近30年来有超过59000名农民的自杀与全球变暖有关。
[环球网综合报道]根据《印度时报》5月24日报道,据《印度时报》及相关联网站展开的在线调查显示,印度总理莫迪上台前三年的总体表现获得了极大认可。《印度时报》网站的调查显示,76%的受访者认为,莫迪在过去三年中的受欢迎程度有所增加。
这位妇女儿童发展部长说,就强奸案件而言,印度位列世界发案率最低的4个国家之一。报道称,在这次女记者的研讨会上,莫妮卡回忆起她在瑞典是如何拿出数据来证明“印度是世界强奸案发生率最低的4个国家之一,而瑞典是最高的。
【环球时报驻印度特派记者 苑基荣】尼泊尔总理奥利24日宣布辞职,印度媒体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各大媒体都在纸媒或网站显要位置刊登消息或文章。奥利政府不得不求助中国紧急运送汽油等物资供应尼泊尔,而这又被印度看作“中国在尼泊尔反对印度”之举。
据《印度时报》24日报道,3名记者分别是新华社驻德里的首席记者吴强以及孟买驻站的唐璐与佘勇刚。据《环球时报》记者了解,目前印度驻中国记者有5名,分别来自印度报业托拉斯、《印度教徒报》、《今日印度》、《印度斯坦时报》和《印度时报》。
记者分别是新华社驻德里的首席记者吴、孟买驻站的唐璐与佘勇刚。
据俄罗斯“mir24”新闻网6月5日消息,《印度时报》报道称,印度发生一起重大交通事故,造成17人死亡,33人受伤。据报道,印度马哈拉施特州一巴士与两辆小轿车相撞后冲出道路,坠入六米高的悬崖,造成17人死亡,33人受伤。
据《印度时报》1月20日报道 一个名为“Hindu Swabhiman ”的组织正在印度北方邦兴起,他们培养了一支队伍,准备与极端组织“伊斯兰国(IS)”进行长期抗争,因为印度的这个组织认为,IS到2020年将会占领他们的家园。
印度北方米尔扎布尔(Mirzapur)的一个小村落最近刚举行完选举,落选的候选人亲友竟因不服输,掳走胜选者的女儿轮奸报复。
在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访问印度期间,两国签署价值147亿美元的高铁订单,由日本承担印度第一条高速铁路。
近来,一则关于印度母亲强奸儿子矫治其同性恋的新闻在世界媒体上引起热议。”该组织认为:“很多家庭内部的矫治强奸都没有被报道或者报案,甚至可能需要好几年,才能让印度社会在台面上讨论矫正强奸。
【环球网综合报道】近日有报道称,“世卫组织公布世界空气最差20城,印度13个城市,没有中国城市”。如今,位于新德里的美国驻印度大使馆终于开始公布当地空气PM2.5监测的结果。据悉,美国驻印度大使馆官方网站和在中国的举动类似,美国驻海德拉巴、金奈、加尔各答、孟买等地的领事馆也同步公布当地PM2.5值。
【环球时报记者 冯国川】据《印度时报》22日报道,印度拉贾斯坦邦警察兴师动众地为当地高官寻找丢失的宠物狗,却“无暇处理”同一时间发生的轮奸案,此举在印度社会引发巨大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