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高宝莲:魂系教育鬓染霜 钟情慈善半百年

2018年05月04日16:40  来源:慈善公益报

5034

   上世纪80年代,她以集资办学发展基础教育名震中原,而今古稀之年仍不忘初心、坚守办学,又以发展高中教育闻名全省。70岁人生经历,54年办学生涯,她用心血与汗水谱写了一曲慈善教育的美丽乐章,数以万计的莘莘学子叫她“高奶奶”,大家亲切地称她为“奶奶校长”。

   她,就是河南省范县希望中学校长高宝莲。

   缘起童年

   高宝莲1岁丧父,母亲改嫁,靠祖父母托养长大。由于家境贫寒,无法上学,她看到同龄的孩子蹦蹦跳跳去上学,常拽着祖父母的衣襟哭泣哀求。这一幕被一位老师看到了,于是替宝莲交上学费把她接到学校。靠这位好心人的资助,她读完了小学。初中入学时,祖父母相继去世,她又是靠着老师的帮助,完成了初中学业,之后学校保送她读完了高中。

   幼时的心酸为她埋下爱的种子,1963年,她终于如愿成为一名民办教师。自那时起,她就立誓回报社会。

   50多年来,高宝莲像一位辛勤农夫在办学兴善的田野里耕耘。《慈善公益报》记者了解到,在大屯中学从教期间,为集资建校,她跑遍方圆十里的村庄,使大屯中学实现了土坯房——砖瓦房——教学楼的华丽转身。学校的教育教学成绩一直在全县名列前茅,成为闻名遐迩的中原名校。

   2000年3月,高宝莲从大屯中学校长岗位上退休,当时正值范县县城整体往新区搬迁,教育尚属一片空白。县委县政府领导看好高宝莲的社会影响力,请她出任校长。她不负众望,勇挑重担,义无反顾的开始了第二次创业。

   建校伊始,她像一部不知疲倦的马达,整天超负荷的运转,创造了当年建设、当年招生的奇迹。目前,学校已发展成为拥有72个教学班,在校生4600余人,教职工304人,累计投资达1.38亿元的优质学校。

   塑造善魂

   高宝莲坚持“以人为本,以德治校”的办学理念,践行“博学济世,厚德树人”的办学宗旨,铸造慈善教育的校魂。为此,她殚精竭虑,通过系列活动,采取不同方式,向师生灌输慈善理念,聚集向上、向善的力量。

   学校将慈善文化纳入教育教学内容,把《弟子规》的规范转化为自觉行动,在全校形成了“吟诵国学经典,争当文明学生”的氛围。

   为增强学生爱国主义观念,每年清明节期间,学校都会组织学生通过网络广泛开展“网上祭英烈” 签名寄语活动,用实际行动表达对革命先烈的敬仰和追思。

   学校相继成立文明交通、尊老爱老、关爱留守学生等志愿者服务队。组织300余名教职工和4000余名学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100余次。

   学校还通过实施“日行一善”教育实践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知善、行善、扬善、乐善的快乐,逐步实现由“日行一善”到“时时行善”,最终实现“善行一生”的人生追求。

   播撒善种

   高宝莲是一位极其“吝啬”的老人,她的吝啬程度达到节约一滴水、一度电。然而对于改善师生生活工作环境却十分慷慨。学校长期没有像样的操场,为了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她心一横,耗资一千多万元建成了濮阳市一流的标准化塑胶运动场。学校没有家属楼一直是高宝莲心头的一块石头。2006年,她下定决心改善教师的住房问题,先后投资600余万元,建设了两栋家属楼,让100余名教师搬进了新家,彻底改变了居无定所的局面。

   高宝莲爱学校、爱教师,对学生更是爱的深沉。这些年来,在高宝莲的资助下完成学业,考入理想大学的学生举不胜数。而今,她老人家的慈行善举依然在继续。

   桃李满园

   高宝莲致力于发展慈善文化教育,硕果累累。《慈善公益报》记者了解到,该校有5名教师在河南省优质课大赛中获奖、89名教师市级优质课大赛中获奖,教师发表论文100余篇,累计共向国家高等院校输送了16800余名新生,其中,669名学生考入双一流大学,1200余名学生考入一本院校,培养了2名空军飞行员,尤其是2008年贾祯熙同学被清华大学录取,实现了范县十几年来清华录取学生零的突破。学校先后荣获“全国特色教育品牌学校”、“河南省绿色学校”、“濮阳市文明单位”、“濮阳市师德师风先进校”等省市级荣誉100余项。学校连年在全县教师节表彰大会上被授予“教育教学先进单位称号”。

   高宝莲兴办教育的慈行善举赢得了社会的尊敬和爱戴,先后获得“全国巾帼建功标兵”、“河南省优秀教育工作者”、“河南省三八红旗手”、“河南省十大校园美丽人物”等光荣称号,她当之无愧!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如今的高宝莲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依然奔走在教育一线,以更加高昂的热情和豪迈的步伐,向着更高、更远的目标奋进。(张治中 李振华 钟伟)

文章关键词:国学经典;教育教学;宝莲;教育实践;慈善文化 责编:王芳菲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国学老师设计儿子人生:从小读经 不上学校念私塾

    邹智敏自称,在迷上读经,成为私塾老师之前,曾是一名从事了10多年航空发动机工艺和设计工作的工程师。同同稍大一点时,邹智敏开始要求他每天诵读经典,并将同同送到不同的国学学堂学习。

  • 国学老师设计儿子人生:从小读经 不上学校念私塾

    当同龄孩子进入幼儿园或者小学时,同同却在不同的私塾学堂间往来,与经典为伴。

  • 国学老师设计儿子人生:从小读经 念私塾

    当同龄孩子进入幼儿园或者小学时,同同却在不同的私塾学堂间往来,与经典为伴。

  • 诵国学经典·润师生心灵

    国学经典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让经典文化走进学生心田,培养孩子们自强自信的人格、诚信友善的品性,形成人人爱经典、人人诵国学的良好氛围,郑州市中原区华山路小学从上学期开始,就在全校师生中广泛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

  • 首套领导干部国学教材出版 各级干部将轮训

    今天上午,国家行政学院、中国国学文化艺术中心等多部门联合推出国内首套“全国领导干部国学教育系列教材”,这代表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领导干部正心、修身、治国的理论资源和文化基础将有本可依。国家行政学院副院长陈宝生表示,学习国学精华可让为官者自省,学习“当官之法惟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等廉政勤政之道。

  • 国学教育应“经亦求精”

    《弟子规》《三字经》《中国历代王朝兴衰四字歌》……闻听清脆爽朗的读书声,记者走进位于汾河岸边的山西国学教育基地。有的教师没有准确把握古圣先贤的国学思想,在诠释国学时,只注重只言片语,任意发挥;有的“戏说”四书五经,戏说传统文化。

  • 文艺工作座谈会发言摘编

    为此,我们建议,把视觉文化建设纳入中华文化传承工程,充分发挥视觉文化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方面的积极作用。近年来,中国舞蹈家协会实施了“全国新农村少儿舞蹈美育工程”,带领舞蹈家和青年舞者们坚持深入生活,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提升文艺本领。

  • 红网:国学进课堂,更应避免应试思维

    《贵阳市国学教育读本》两期培训班将对贵阳市1900余所学校(幼儿园)的2000名教师进行国学培训。(4月14日《贵阳晚报》)  不可否认,国学经典中蕴含的传统美德,确实对塑造孩子的健全人格裨益良多。

  • 宝宝学国学注意的五个问题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有着自己的个性和特色,家长在给宝宝选择国学班时一定要考虑宝宝的兴趣爱好,有的宝宝对音乐感兴趣,那么可以让宝宝学习钢琴或小提琴,有的孩子对绘画感兴趣,那么就让他学习画画。国学班大多注重对于孩子从小的人格培养和礼仪教育,以及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这对于孩子的成长也是非常有好处的。如果孩子对其他方面兴趣更浓厚,就要考虑孩子的接受程度,慎重选择。不要因为让孩子上过多的辅导班而带来负面的影响。

  • “一元两忠”组合 博学善良真实

    “一元两忠”的组合被观众誉为“成语金三角”,在节目中,钱文忠负责解读成语的前世今生,蔡志忠负责画出成语的前世今生,崔永元则重点探寻选手的前世今生。从最初的以成语命名的、朴实的甚至有点像大白话的《实话实说》开始,小崔正是用类似的风格打动了无数人,成了“小崔”。

  • “一元两忠”组合 博学善良真实

    “一元两忠”的组合被观众誉为“成语金三角”,在节目中,钱文忠负责解读成语的前世今生,蔡志忠负责画出成语的前世今生,崔永元则重点探寻选手的前世今生。从最初的以成语命名的、朴实的甚至有点像大白话的《实话实说》开始,小崔正是用类似的风格打动了无数人,成了“小崔”。

  • 漫画编入人教版教材

    有消息称人民教育出版社将推出首套“漫画版”中小学传统文化课程教材,除了将著名漫画家蔡志忠的漫画260个故事编入教材,还将制作成水墨动漫推出光盘教材。对于普通课本与漫画课本的耗资差,张健透露,前段时间蔡志忠一张A4的漫画拍出了20万元的价格,这么看来漫画教材堪称无价,但张健表示,此次漫画教材漫画家蔡志忠为无偿提供。

  • 武汉最大小学超载1300余人 如厕要看班级安排表

    学校大课间,因为操场容量有限,是按照周一至周五的时间安排不同的年级出来活动。张伟认为,农村人口向新洲城关大量转移是学校人数暴增的大背景,目前全校三分之一的学生是到新洲城关务工或买房的外来人员的子女。

  • 国学经典牵出家庭教育智慧之花

    2月24日下午,中原区华山路小学特邀著名中国国学研究院高级讲师、中原孔子学院高级讲师岳桂敏老师,在学校多功能厅,通过直播的方式,向全体家长进行了一个多小时的《国学智慧与家庭教育》专题报告会。

  • 小升初面谈题目千奇百怪:南极为什么没有熊?

    成都七中嘉祥外国语学校(锦江校区)将于今晚陆续发布成绩,并以短信的形式通知学生家长。

  • 新闻
  • 财经
  • 汽车
  • 体育
  • 娱乐
  • 健康
  • 科技

慢新闻

省招办辟谣!网传“河南50万考生无大学可上”数据错误百出 为不实消息 省招办辟谣!网传“河南50万考生无大学可上”数据错误百出 为不实消息

推荐视频

高考前"最后一课":我的故事都是关于你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