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热点新闻 > 正文

新一代个人网络身份标识发放 可防信息泄露

2018年04月17日09:38  来源:央视

5034

  近日(4月14日),公安部首批5万张新一代身份识别卡在江西共青城免费发放。这种卡叫SIM eID贴膜卡,是为了满足移动端应用需求而研发的,只需贴附在手机SIM卡上,用户无需更换SIM卡,就可以实现身份验证。

  简单来说,SIMeID贴膜卡是公民在网络上的一个身份标识,与手机SIM卡联合使用。当天(4月14日),市民拿身份证在指定地点申领,将个人信息写入这块小芯片上,再将厚0.19毫米的膜贴在手机SIM卡上,就完成了电子身份标识载入手机卡的过程。

  公安部新一代个人网络身份标识eID发放 可防泄露

  据介绍,当我们使用载有eID的SIM卡进行交易时,网站后台可以在线辨别eID的真伪和有效性,不用再保存用户的身份信息。也就是说,使用搭载了SIMeID的智能手机时,不需要在网上提交自己的姓名、身份证号码等个人信息,就能方便地进行网上交易,这将极大降低信息被盗用的风险,保障公民个人隐私。

  可有效防止网上个人信息泄露

  目前发生的诸多信息诈骗案件,根源就在于个人信息被泄露,成熟的地下黑客产业可以通过个人上网痕迹“勾勒”出现实生活中个人的真实状态,然后实施有针对性的诈骗。而SIM-eID贴膜卡,可有效防止互联网传输和存储中的用户身份信息泄露。

  据公安部第三研究所的工作人员介绍,SIMeID贴膜卡能够在不泄露身份信息的前提下,在线远程识别身份。

  公安部新一代个人网络身份标识eID发放 可防泄露

  公安部第三研究所eID事业部书记 严则明:SIMeID我们就把这个网络身份的认证手段放到了移动端,它是极其方便的,我们要把这个个人信息用“去身份化”的手段,在应用场景当中碎片化的手段来保护(个人信息)。

  目前,该卡不仅在电子政务、民生服务等领域全国推广,还会助力越来越多的政务服务事项走上“云端”。借助这张卡,市民可享受包括“港澳通行证线上二次签注”、“户政夫妻网上投靠落户”、“交通违法在线学习”等服务,让“一次不跑”成为可能。

  公安部新一代个人网络身份标识eID发放 可防泄露

  江西省共青城市公安局民警 吴佳丽:如果说你有交通违章,需要进行学习的时候,只需要拿到手机学习三个小时之后,后台接收到数据,就可以对你进行业务学习的指导,一次认证就可以完成所有业务的办理。既方便了群众,也减少了我们公安工作的审核时间,有效地提高了办事效率。

  公安部第三研究所的工作人员还表示,eID载入手机卡只是一个开始,未来包括不动产权自助查询、食药检查等方面,eID都将大显身手。

文章关键词:个人信息;SIM-eID;身份验证;身份信息;信息诈骗 责编:李宜馨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新一代个人网络身份标识eID发放 可防个人信息泄露

    近日(4月14日),公安部首批5万张新一代身份识别卡在江西共青城免费发放。据公安部第三研究所的工作人员介绍,SIMeID贴膜卡能够在不泄露身份信息的前提下,在线远程识别身份。

  • 支付宝收央行18万元罚单

    央行杭州中心支行近日披露的行政处罚信息公示表显示,支付宝(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因存违规行为于近期收到了央行罚单。

  • 南非3000多万份个人信息遭公布 或包括总统部长

    日前,媒体爆出南非3000多万份客户个人信息被放到网站上。南非《时报》19日披露称,祖马总统和财政部长吉加巴、警察部长姆巴鲁拉的个人信息可能也在其中。

  • APP不接受隐私条款无法使用 专家:规定不合理

    李先生对个人隐私问题比较敏感,因此点了“不同意”按钮,结果发现无法正常下载使用高德地图,使用导航等核心服务更是无从谈起。当记者问及关于高德客服的解释是否合理时,谢永江认为,客服的解释不应单独在协议之外,应在客户点选“同意”之前就告知,“这种隐私告知不应该是零碎的”。

  • 个人信息黑色市场:快递公司“内鬼”叫卖

    通过对“小何”的调查,荆州警方发现,其真实身份为杜某,属汪某所在快递公司河北公司的员工,遂在石家庄将其抓获。

  • 快递单黑色产业链:掌握保健品客户的快递员很吃香

    在“小何”的多次劝诱下,去年10月份的一天,汪媛媛打开了办公电脑,查询了“小何”发过来的数十条快递单号对应的收件人信息。

  • 真人信息网上出售仍存在 5分一条准确率85%

    通过其他方式,记者设法加了一个售卖个人信息的网友,该网友表示他们什么信息都有,尤其是车主信息。7月4日,经南通市崇川区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法院宣判主犯小燕被判处有期徒刑4年6个月,老公小东被判刑3年缓刑4年,其余被告也各自获刑。

  • 穿上法律“铠甲”的个人信息离“安全”还有多远?

    公开报道显示,2016年,全国公安机关共侦破网络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件数量2100多起,查获被侵害的公民个人信息500多亿条,抓获犯罪嫌疑人5000多人,其中属于各行业内部人员的达450多人。

  • 为个人信息加把“锁”

    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运行部高级工程师李佳表示,网站等运营平台的漏洞被攻破,黑客就能入侵并植入后门,造成大面积的海量信息泄露。

  • 贩卖精准个人信息理当从重处罚

    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日益猖獗,公民个人信息泄露途径日益复杂,治理形势日益严峻。不管如何,法律始终是一条底线,必须牢牢守住。对于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必须零容忍,依法从重处罚,以儆效尤。

  • 公开透明应与保护个人信息并重

    在个人信息保护上,有了良法,还需要公民重视个人信息自我保护、市场对个人信息合理利用、政府部门加大个人信息保护力度。只有这样,才能保护公民权益、维护市场秩序乃至保障国家安全。

  • 网络安全法今起实施 人肉搜索视情节可获刑3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今天正式实施。其中,新的司法解释明确,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行踪轨迹信息、通信内容、征信信息、财产信息等个人敏感信息五十条以上的,即构成犯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 从上游发力,保护个人信息

    法律并不能一劳永逸地解决所有问题。通过技术手段设立屏障、加强行业自律,发挥多元规则的作用,不断完善数字时代的文化环境与商业伦理,个人信息安全得到充分保障的未来才会更为可期。

  • 公民个人信息谁在泄露?快递等首当其冲

    海淀法院审理后认为,6人均犯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分别判处杨某、徐某等有期徒刑1年3个月至半年,及缓刑2年至1年不等,各处1.5万元至5000元不等的罚款。后徐某伙同物业公司的李某等三人,非法进入物业公司的电脑,窃取业主信息4000余条,并以人民币4000元的价格出售给被告人欧阳某。

  • 男子个人信息被泄露 名下突然“冒”出4辆车

    核心提示 日前,周口市沈丘县的刘先生向大河报·大河客户端反映,他在一次办事中意外查询得知,登记在他名下有4辆车,这让他焦躁不安,担心因此上当受骗或遭遇其他损失。至于4辆车的信息是如何登记在刘先生名下的,晋所长表示,事发在2013年,他是2014年才到车管所上班的。

  • 新闻
  • 财经
  • 汽车
  • 体育
  • 娱乐
  • 健康
  • 科技

慢新闻

省招办辟谣!网传“河南50万考生无大学可上”数据错误百出 为不实消息 省招办辟谣!网传“河南50万考生无大学可上”数据错误百出 为不实消息

推荐视频

高考前"最后一课":我的故事都是关于你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