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网肉类食品 > 焦点要闻 > 正文

食品类谣言缘何经常刷屏?

2018年08月02日09:47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5034

  网络谣言食品类别占比近半,社会危害非常大

  食品类谣言缘何经常刷屏?

  “葡萄皮上长刺还能吃吗”“小龙虾的致命真相:全世界都不敢吃,中国人却还被蒙在鼓里”……类似文章经常会在朋友圈刷屏,但最后证实其中不少都是耸人听闻的谣言。

  在近日举行的2018中国食品辟谣论坛上,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应急处处长方晓华表示,作为监管部门,农业农村部将积极主动加大正面宣传,在“产出来”“管出来”的同时,做到“讲出来”,用科学的声音占领舆论阵地。

  食品类谣言占45%

  今年上半年,网络中先后出现“吃草莓容易感染诺如病毒”“喝茶等于喝毒药”等谣言,使一些消费者无所适从。

  食品是网络谣言重灾区。数据显示,根据网络谣言所涉及的领域进行分类,食品类别占比最高,达45%。

  农产品作为食品的源头,其谣言问题一直备受关注。方晓华介绍说,舆情监测数据显示,农产品质量安全负面报道中近一半是谣言、传言。

  “农产品质量安全谣言产生的社会危害非常大,不仅给消费者造成恐慌,搞得老百姓吃啥都不放心,而且容易对产业造成冲击,有的时候甚至是毁灭性打击。”方晓华说。

  2015年曾经传出“毒草莓”谣言,致使当年全国多个地方的草莓滞销。北京昌平的草莓日销量下降了82%,销售价格下降了一半多,两周时间便损失了2600余万元。2017年初,一段2分钟的“塑料紫菜”谣言,更让晋江紫菜行业损失了近1亿元。

  微信成食品谣言传播主平台

  在互联网时代,谣言传播呈几何级数传递,危害更大。2017年食品造谣治理报告显示,微信是食品谣言传播的主平台,占比达72%;其次是微博,占比达21%。两者加起来有90%的传播量,成为食品谣言传播的主渠道。

  方晓华指出,农产品质量安全谣言在传播过程中的一大特征就是标签化,谣言普遍自带“致癌”“有毒”“激素”这样的标签,用极尽夸张的词语吸引网民的眼球。

  视觉化是另一大特征。“塑料大米”谣言中是把相关图片移花接木,到了“避孕药葡萄”谣言的时候,已经是小视频成风。“应该说谣言更倾向于用一些视觉化的表现手段,来让自己看起来更‘真实’。”方晓华说。

  在方晓华看来,网络空间自带的匿名化、低门槛、跨时空和去中心化特性,也助长了网络谣言传播的“蝴蝶效应”。

  “网络谣言散布在各个角落里面,此起彼伏,不会很快消除。”新华网政务大数据事业部总监吴新丽建议,应该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这样一些先进技术,及时发现谣言,并及时追踪它。

  2015年8月成立的中国食品辟谣联盟通过对食品谣言研判、规律、特点分析,建立了谣言案例库,对辟谣事件进行剖析,聚焦如何更有效地开展食品辟谣的宣传工作。

  吴新丽以“小龙虾的致命真相”谣言为例说,该谣言从6月10日开始传播,到6月23日基本结束,传播时长两周,传播总量688篇,传播渠道包括新闻、论坛、微博、微信、APP以及境外新闻。其中微信占比最大,微博其次。

  辟谣前后,网民们的情绪大不相同。网民看到谣言后普遍的反应是:“是真的吗”“以后再也不能吃小龙虾了”。而在辟谣后,变为:“原来是虚惊一场”“又可以继续美食了”等。

  “讲出来”占领舆论阵地

  一家知名咨询公司2017年发布的调研报告显示,公众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达到93.83%。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公众对于相关信息的了解只有50%左右。“强烈的信息需求和科学认知之间形成了矛盾,也为谣言的产生和传播创造了条件。”方晓华说。

  谣言产生并且得到广泛传播,最根本原因是信息不对称。在由政府、食品生产者、消费者和媒体构成的多元系统中,如果信息公布的不及时、不畅通,信息的交流不均衡,就容易引发谣言。

  对此,方晓华表示,作为监管部门,农业农村部将积极主动加大正面宣传,在“产出来”“管出来”的同时做到“讲出来”,用科学的声音占领舆论阵地。

  他指出,面对谣言,首先要“主动讲”。特别当突发事件或负面舆情出现后,要畅通沟通渠道,及时准确主动地发布权威信息,澄清不实传闻。

  其次,要“广泛讲”。积极发挥媒体和行业协会作用,开展常态化信息交流,通过博览会、展销会、公益广告和多种新媒体,加大优质安全农产品宣传推介力度,普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

  最后,要“深入讲”。深入基层、贴近群众,推广科学种养技术,不断提升生产者的质量安全意识。组织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等宣传活动,提高科学认知水平,引导公众放心消费。

 

文章关键词:食品;谣言;刷屏 责编:张钰洋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8批次食品不合格 味之源方便面过氧化值超标

    7月31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市场监管总局关于8批次食品不合格情况的通告》(以下简称《通告》)指出,近期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组织抽检方便食品、炒货食品及坚果制品、肉制品、糖果制品、调味品和食用农产品等6类食品540批次样品,抽样检验项目合格样品532批次,不合格样品8批次。

  • 食品标注“零添加”容易误导消费者

    走进超市,食品货架上很多包装都标注着“零添加”“不添加”的字眼。中国工程院院士孙宝国就此指出,食品企业在产品包装上标注“零添加”“不添加”,容易误导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剂的认识。

  • 打击食药“李鬼”显战果 河南警方公布十大典型案例

    食品药品的安全关系着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河南省公安机关食药侦部门以民意为导向,持续开展食药打假“利剑”行动,战果显著,多项数据均位居全国前列,两次受到公安部嘉奖。

  • 居民近三成支出 用于食品烟酒

    国家统计局16日发布数据,初步核算,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41896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8%。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6.8%,二季度同比增长6.7%,连续12个季度保持在6.7%至6.9%的区间。

  • 食品可追溯网点今年再增千余家

    昨天,市商务委主任闫立刚做客“市民对话一把手 提案办理面对面”系列直播访谈节目时表示,要继续加快蔬菜零售网点布局,更好地满足市民需求,同时扩大食品可追溯覆盖面,确保舌尖安全。

  • 27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发布

    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消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规定,经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审查通过,现发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 聚氧丙烯甘油醚》(GB 1886.297-2018)等27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 卖不合格食品 华润万家、大商上“黑名单”

    郑州市惠济区司氏水产店销售的1批次梭子蟹郑州市惠济区万通海鲜商行销售的1批次石头蟹郑州市惠济区时尚海鲜商行销售的1批次面包蟹郑州市惠济区苏榆海鲜商行销售的1批次冻梭子蟹

  • 消费者注意了!河南这25批次食品抽检不合格

    对于不合格样品涉及省内生产经营单位的,已要求郑州、开封、焦作、许昌、漯河、三门峡、南阳、商丘、信阳、周口、滑县、邓州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对涉及单位依法处理,责令查清不合格产品的批次、数量、流向,召回不合格产品,采取下架等措施控制风险,分析原因进行整改,并依法予以查处。

  • 4批次食品上“黑榜”!岳云鹏淘宝店食品菌落数超标

    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网站消息,近期,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组织抽检肉制品,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和水产制品等3类食品293批次样品,抽样检验项目合格样品289批次,不合格样品4批次。

  • 食品抽检大数据:不合格水产品里超九成是滥用兽药

    新京报统计国家食药监总局2017年通报的不合格食品,微生物污染成网售食品最大问题,水产品药物滥用是“重灾区”;专家建议推动技术发展。

  • 河南通报不合格食品 北京华联、全日鲜所售商品在列

    近期,河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承担国家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任务中,抽检了粮食加工品、炒货食品及坚果制品、糕点、水产制品、食品添加剂等27大类食品1840批次样品,抽样检验项目合格样品1800批次,不合格样品40批次,合格率为97.82%。

  • 食品价格回落 11月CPI继续走弱

    国家统计局9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11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环比持平,同比上涨1.7%,涨幅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

  • 河南保食品安全:狠抓用水、土壤、农药治理

    河南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再出大招,不仅要加强农业生产用水和土壤环境治理,深入推进实施高毒农药定点经营、实名购买和兽药良好经营规范等制度,切断污染物进入农业生产环节。

  • 国产优质奶粉大步“走出去”

    近年来,为恢复消费者信心,我国乳粉行业企业狠抓质量建设,产品品质大幅提升。日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食品安全监管一司司长张靖表示,今年第二季度中国婴幼儿奶粉抽查合格率达100%。

  • 吃过饼干 10猫狗暴毙

  • 新闻
  • 财经
  • 汽车
  • 体育
  • 娱乐
  • 健康
  • 科技

新闻热文
市场热文
协会热文
主播养成记3
曝光台

消费者漫咖啡就餐后腹泻

夏季是食品安全问题高发期,在外进行就餐如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一定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并让医生开具诊断证明。在餐厅就餐时一定要索取发票,以免产生不必要的分歧。

“三只松鼠”开心果霉菌值超标

天猫超市销售的标称三只松鼠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开心果,霉菌检出值比国家标准高出1.8倍。

虾蟹猫腻多 76元螃蟹38元绳

近日,记者走访京城多家海鲜市场发现,商家通过绑吸水皮筋、极粗塑料绳和使用海鲜专用塑料袋等多种手法“花式”加重,消费者稀里糊涂就为这些东西买了单。专家认为,这类“潜规则”是不理性竞争的后果。律师认为,商家做法涉嫌欺诈,消费者可索赔。

正林大师开心果吃出“鸡毛”

在家附近小超市购买的“正林大师开心果”袋内有一根五六厘米长的“鸡毛”,十分倒胃口。

食药监局曝光不合格保健品

近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组织监督抽检保健食品106批次样品,其中抽样检验项目合格样品103批次,不合格样品3批次。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个别项目不合格,其产品即判定为不合格产品。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