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省内新闻 > 正文

【砥砺奋进的五年】创新治理:建设美丽宜居的幸福家园

2017年08月23日07:34  来源:大河网-河南日报

5034

【砥砺奋进的五年】创新治理:建设美丽宜居的幸福家园

  焦作市孟州化工镇横山村每月组织村里60岁以上的老人免费聚餐一次,在当地形成了以孝为荣的良好社会风气。本报资料照片

  余正言 何报文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革,也引领着农村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的转变;不只是经济领域的改革,更涉及了生态、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涵盖范围广、触及层次深,是农业农村发展思路的一个重大转变。

  对美丽乡村的呼唤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以提高农业供给质量为主攻方向,不仅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农产品的需求,还要满足现代人新生活方式对农业观光休闲等的服务性需求、对良好生态的绿色化需求。

  2013年,党中央、国务院将新农村建设提升为美丽乡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的推进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铺展开更广阔的舞台,也为推动农业转型升级提供着新动能。

  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使美丽乡村成为一种高品质生活消费需求。城镇化在加速,市井的喧嚣和城市生活的快节奏,让感到“压力山大”的城市人时不时萌生逃离欲望,稍有闲暇,就想借寻觅乡村记忆冲淡困顿,寻找望得见的乡愁以释放困惑,寻味诗和远方的境遇以舒缓心态。

  运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思维建设美丽乡村,就是要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按照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要求,实现“山清、水秀、人和”与“富饶、美丽、幸福”的高度统一,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美丽乡村。

  美丽乡村建设,感受最强烈的是村容村貌的变化。过去曾经的垃圾围村、污水横流不是美丽乡村,越来越多的地方意识到,拉高村庄“颜值”必须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治理,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开封市祥符区的西姜寨乡,用“七个一”完成了乡村的“摇身一变”。“一把扫帚”扫美了乡村,“一棵树”是指带动当地花卉苗木种植产业发展的红豆杉,“一条道路”是道路硬化和道路整治工程,“一盏路灯”是全乡安装的5000余盏路灯,“一个盘鼓”是村村都有盘鼓队,“一座党群综合服务体”是总面积约19600平方米的各类综合服务场所,“一条西干渠”是24公里长的西干渠打造提升工程。西姜寨乡在全国70多家广电媒体主办的2016“中国最美村镇”两轮公众投票中,均取得全国第一的好成绩,荣获2016“中国最美村镇”生态奖。

  建设美丽乡村,人们对山青水美的渴望正在变成现实。郝堂村原本只是信阳市平桥区一个普通的远郊村庄,如今,它却成了美丽乡村的典范,被住建部列入全国第一批12个“美丽宜居村庄”示范名单,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美丽乡村”首批创建试点乡村。郝堂村按照“不破村、不挖山、不填塘、不拆房”的设计理念改造建设,重视传统村落人文价值和建筑风格的传承,保护抢救,推陈出新,追求现代文明与历史传统的有机融合。以前村里的青壮年劳力都往城市跑,如今茶叶、板栗、莲藕等特色产业颇具规模,农家乐红红火火,村里还办起了养老院和寄宿制学校,年轻人纷纷开始返乡创业。

  建设美丽乡村,无论是农民还是城里人,都触摸到了那份孜孜以求的乡愁。新县西河村现存古民居150余间,有着700多年历史,村前一条蜿蜒的小河静静流淌,河中怪石参差,两岸古木参天,是豫南传统民居的代表。近年来,西河村围绕古村落的保护与开发,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将传统与现代、中国与世界、都市文化与乡村生活完美结合,打造了“魅力西河梦里老家”乡村旅游品牌,被评为中国传统村落、中国景观村落和全国生态文化村。

  建设美丽乡村,不仅是外在环境的美化,农民的钱袋子也鼓了起来,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切实得到提高。汝南县老君庙镇小方村用了短短几年时间,从全县有名的后进村、省级贫困村化蛹成蝶,通过大力发展专业农机服务和特色种养两个主导产业,走上了脱贫致富和带贫致富的康庄大道。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的同时,也积累了改善环境的资本。如今的小方村柏油路宽阔干净,居民公寓鳞次栉比,有瓜果、蔬菜的特色种植,有香菇、黑木耳、羊肚菌等食用菌的规模种植,湖光无际,天水一色,小方村已成为一颗镶嵌在宿鸭湖岸边的璀璨明珠。

  建设精神家园

  文化是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美丽乡村,不只是物质的花园,更是精神的家园,是村里人的情怀安放之地和城里人心灵的寄放之所。完善多元共治的农村治理结构,文化建设至关重要。

  当前,我省农村文化需求激增,文化建设得到普遍重视。

  淅川县坚持“道德”为基,化育世情民风。开展“两弘扬一争做”教育实践活动,大力弘扬移民精神,弘扬好家风家训,县委、县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2016年评选表彰各类“最美人物”306人,渠首大地崇德尚贤奋勇争先主旋律高昂。通过“最美家庭”“最美乡贤”“好媳妇”“好婆婆”等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干部群众真切感受到基层“最美”的正能量,新风正气、奋发向上成为乡村社会主流。建立完善村规民约,成立村级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和谐促进会、禁毒禁赌会,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也为推进淅川转型跨越、绿色崛起夯实了思想道德基础,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

  杞县坚持“树立”为先,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涵养乡野。从宣传教育引导入手,以“践行价值观、文明我先行”主题系列活动为载体,运用图画、媒体、演讲、演出等多种形式,图说、话说、媒说、演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入脑入心。

  孟州市坚持“和谐”为要,营造“和睦家园”。孟州市在莫沟、横山、函丈等村开展试点,积极开展“和睦家园”建设行动,倡导村民把所在的村庄、单位和集体当成家,把孟州当成一个大家庭。以“孝道大讲堂”和“孝道大餐”等为平台,大力弘扬“和平、和睦、和谐、和善”等优秀传统文化,打造“和以处众、和衷共济、政通人和、内和外顺”的幸福家园。

  偃师市坚持“建设”为重,浓化文明氛围。偃师市切实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筹资2071万元,全市226个村全部建成村级文化活动中心。建立市、镇、村三级图书馆总分馆制度,切实把图书馆作为公共服务的一部分。2016年以来,组织开展元宵节社火进城、舞蹈大赛、非遗展演、牡丹歌曲大家唱、百姓大舞台广场舞大赛等大型广场文化活动100余场,带动各镇(办事处)、村开展各类群众文化活动1800余场,极大地丰富了农村群众文化生活,农村文化建设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我们基层有力量

  乡村是我们党执政大厦的地基,乡村干部是地基中的钢筋。

  不断创新社会治理既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要条件,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部分和基础支撑,这始终是农村社会发展的重大课题。

  近年来,南阳市村级组织功能不断强化,党群关系更加融洽,干部队伍活力竞相迸发,村干部岗位由冷变热,工作态度由消极应付变为积极主动。这一良好局面的形成,主要得益于南阳市采取四项措施,着力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在农村治理中的骨干作用。

  南阳市舍得投入,2014年市财政一次性拿出3亿元,将在职村干部的工作报酬整体性提高了77%,并每三年动态调整一次。村党支部书记的工作报酬已经由每月的1100元提高到2200元,村级组织的运转经费由过去的每村每年4万元提升到每村每年7万元,任职时间较长且正常离任的村“两委”干部生活补贴相应提高,确保了在职干部安心、退职干部顺心。

  为适应新形势对基层干部素质的新要求,南阳市大力实施“头雁计划”。市委组织部每年示范培训10%的优秀党支部书记,县区普遍轮训其他村“两委”干部,实现了培训全覆盖、无遗漏,促进了村干部观念更新、知识升级和能力提高。

  南阳市还采取一系列激励关爱措施,切实解决“不把村长当干部”的问题。两年来,全市共有60名村干部成功考录乡镇公务员,有467名村干部当选县以上“两代表、一委员”,按每人每年1000元的标准为村“两委”干部缴纳了补充基本养老保险,基层干部普遍感受到了组织的温暖。

  南阳市对村干部既厚爱又严管,树标准、立规矩,制定村干部权力清单、服务清单和负面清单,画出16条“红线”,明确了10种淘汰行为,使村干部有权不任性、有为不乱为。

  如何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邓州市进行了有益探索。

  邓州市运用“四议两公开”工作理念,探索实行“四化双评”治理模式,大力推进社会治理网格化、服务群众信息化、为民服务全程化、服务效能公开化,基层党组织评星晋级、党员评星争优。

  邓州市把网格化作为社会治理的新平台。按照一村民小组一网格,将全市625个村划分为6125个网格。划小治理单元,人财物向网格倾斜,网格长有职有权有责,问题在基层发现,矛盾在第一时间化解。

  把信息化作为服务群众的新载体。建立涵盖全市的基础信息数据库和资源共享的网络信息服务平台,积极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逐步实现所有行政审批事项和公共服务事项网上申报受理,让群众少跑腿,让信息多跑路。目前,与群众密切相关的临时救助、农机购置补贴、一孩二孩生育服务登记等108个办理事项已经实现网上办理。

  把全程化作为为民服务的新要求。从市镇党委政府到村级组织,全方位回应诉求、解决问题,从申请受理到办结,每个环节都及时反馈办理进程,变“群众来回跑”为“部门协同办”。

  把公开化作为提高服务效能的新途径。将部门职责、办理责任人、办事流程、办理时限等在网上公开,群众随时监督,系统实时监察,一切都在阳光下运行。

  同时,开展党组织评星晋级、党员评星争优活动,以“四化”建设成效为主要标准,在党组织、党员中开展五个星级争创,优秀者政治上有荣誉、经济上得实惠、项目发展有资金。

  群众反映,过去办个生育服务证,来来往往,需要两个多星期,如今只要对网格长说一声,就有人立马上门办理。“四化双评”工作开展以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服务意识进一步增强,服务效率明显提升,受到群众普遍好评。

文章关键词:建设;治理单元;幸福家园;羊肚菌;宜居 责编:王芳菲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国务院:建设综合保税区 加快复制推广自贸区改革成果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2月7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审议通过“十三五”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和国家信息化、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点规划,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经济结构升级;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修正案(草案)》。

  • 充分发挥督导作用,推动郑州47中“四园”建设

    近日,郑州47中督导室对学校的日常教学、学生管理、学科建设和安全保障等工作进行了一系列督导活动,促进了全校日常教育活动的健康、持续、科学、和谐发展。

  • 建设卫生文明县城 构建美丽和谐唐河

    今年,唐河县启动创建省级卫生县城、创建省级文明县城活动后,绿树掩映的“双创”标语随处可见,处处弥漫着浓浓的文明之风。

  • 建设更高水平“三城”的生动实践

    五年来,鹤壁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达到10.8%,固定资产投资突破690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1.9万元,是2010年的1.8倍;主要指标增幅位居全省第一方阵;先后获得全国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等国家级试点示范“名片”,38张“金字招牌”提升发展竞争力;全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淇河水质等主要生态环保指标保持全省领先;公众法制环境满意度连续3年全省第一,群众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 建设“三馆一院” 增辉文化南阳

    3月26日上午,市博物馆、图书馆、群众艺术馆和南阳大剧院建设工程正式开工。

  • “建设书香社会”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唯有读书,方能更好地提升文化素养、专业素养、人品修养等综合素养。”著名作家二月河日前针对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建设书香社会”,谈读书,谈感想,他思维敏捷,侃侃而谈,新意迭出。

  • 建设美丽乡村 须从环境整治做起

      春节期间,笔者跟随父母回扶沟老家过年。在农村,笔者发现,现在的村庄变美了,许多农民家里都盖起了漂亮的小洋楼,现在的农民真的富了,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

  • 建设市老年护理院

      作为河南省的人口大市,周口目前60岁以上老年人近140万,约占总人口的13%,已进入老龄化社会,且老年人群体呈现基数大、增速快、寿龄高、空巢多等特点。

  • 建设智慧城市 发展电子商务

     几天前,市民小李在收到来自电业部门的催费短信后,随即用手机通过淘宝账户交了200多元的电费。想起水费还没交,他又开车几公里,到了最近的银龙水务公司营业网点交了50多元的水费。

  • 建设生态文明新乡村

    秋日的早晨,一场秋雨过后,呼吸着清新的空气,记者来到了扶沟县韭园镇湾赵村。

  • 新闻
  • 财经
  • 汽车
  • 体育
  • 娱乐
  • 健康
  • 科技

慢新闻

省招办辟谣!网传“河南50万考生无大学可上”数据错误百出 为不实消息 省招办辟谣!网传“河南50万考生无大学可上”数据错误百出 为不实消息

推荐视频

高考前"最后一课":我的故事都是关于你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