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省内新闻 > 正文

郑州小学生7万多元打赏主播 最高一天刷走3个“1888”

2018年08月02日08:06  来源:郑州晚报

5034

  漫画来自新华社

  随着网络直播平台的兴起和发展,“熊孩子”花巨资打赏主播的事件频发,打赏数额也从几万到十几万不等。

  从事服装生意的市民陈女士最近就遇到了这样的“烦心事”,年仅11岁的女儿涵涵自去年9月份以来,频繁在美拍直播平台充值打赏,共计消费7万多元。

  小学女生打赏网络主播7万多元

  “没想到,她会在直播平台上花费这么多钱,我很不理解。”陈女士说,女儿平时很懂事,学习也很好,还是班级里的班长。

  去年以来,陈女士发现女儿总是玩手机,教育过几次,但并未放在心上。“现在孩子都喜欢玩手机,又想着女儿平时也很听话,没做过什么出格的事情,假期玩玩也无妨。”

  然而,就在假期,网络直播平台“乘虚而入”,涵涵用自己的QQ号注册了一个美拍账号,未进行实名认证,又用自己的手机号进行了注册,并进行了身份认证。

  记者查询了涵涵在美拍上的打赏记录,QQ号绑定的账号共计打赏14806元,手机号绑定的账号共计打赏61988元。打赏记录大多集中在晚上,假期最甚。

  “平日里的打赏数额相对较小,多为三五十元,大额的打赏主要集中在假期,仅去年十月,就打赏了十几个1888元,其中10月8日连刷3个1888元,整个10月的打赏额度将近3万元。”陈女士说,此外,今年的2月份、5月份,也有大额的打赏数目出现。

  “平时用微信支付的时候,女儿就在旁边,也没有刻意回避,估计女儿偷偷记下了支付密码。”陈女士说,女儿的微信账户里除了平时的零花钱,并没有大额的现金,而打赏主播的钱,是女儿偷拿自己的手机,在微信上进行发红包和转账。

  陈女士说,做生意时,不少客户会往自己的微信账户里打钱,平日消费自己也用,加之女儿又删除了发红包和转账的记录,所以很长时间,陈女士并未发现。目前,陈女士希望美拍可以退还女儿的打赏款。

  直播平台:确认用户是未成年人才能退钱

  那么,对于此事,美拍方面作何回应?记者第一时间联系了美拍所属公司厦门美图网科技有限公司。

  “目前,这个事情正在调查中,首先我们要确认用户是否真的是未成年人,之后才可以退还打赏款。”美图市场部张恺说,确认未成年人的身份是需要证据的,也需要时间跟用户进行沟通,只要证据完善,便可以退款。

  据悉,涵涵的美拍账号,其中一个已经进行了身份认证,输入的有身份证号,可以证实自己的未成年身份;另一个账号大多使用的是微信支付进行打赏,而微信支付进行了实名认证,是否可以确认涵涵是未成年人?

  张恺说,微信的实名认证,他们并不能看到后台的数据,还需要通过查看用户平时在平台里的记录和直播内容,来确认美拍账号和支付账号是否为同一人,并且均为未成年人。

  证明“打赏人”是未成年人成维权难题

  据了解,进入美拍直播平台,只需要输入手机号,或者绑定微信号、QQ号便可进入,并不需要实名认证,因此未成年人注册起来并不受限。那么,对于未成年人盲目消费,平台如何管理呢?

  张恺说,在给主播送礼物进行消费时,会跳转到一个充值页面,在页面的最上方,会提示是否为监护人陪伴模式,一旦选择这个模式,则无法提供充值服务。

  只不过,虽然平台设置了这个限制,但并不是硬性要求,对于不少未成年人而言,并不会主动开启监护人陪伴模式,充值打赏的行为依然可以进行。

  随着直播平台的火爆,全国各地未成年人花巨资打赏主播的事情屡屡发生,面对此问题,几乎所有的直播平台都会要求证明用户在进行打赏主播时,是未成年人,然而,如何证明?这也成为未成年人父母进行维权追回打赏款时的一大难题。

  律师:超出未成年人行为能力的民事行为无效

  近年来,网络直播平台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频频暴露出监管缺失的问题,不仅是淫秽物品传播的重灾区,同时也由于对未成年人缺少设置防线,导致未成年人沉迷直播平台不能自拔,屡屡出现斥巨资打赏主播的事件发生。

  “未成年人自控能力差,很多行为需要在家长的监管下才能发生,即便是自愿打赏主播,未成年人的这一行为也属于无效行为。”郑州律师楚先生说,我国法律规定,10周岁以上未满18岁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如果超出行为能力,除非父母进行追认,否则民事行为无效。

  确实,未成年人没有能力处置较大金额的财产,一方面家长要看护好孩子,另一方面网络直播平台应逐步完善。“监管部门下一步应重点关注一些网络主播是否有诱导用户尤其是未成年人的行为。”楚先生说,网络直播平台应逐步完善风险提示,履行审核、验证身份的义务。

  此外,也有业内人士认为,在移动互联网普及的当下,支付方式变得更加快捷,父母对于孩子玩手机,也要加强安全防范,引导孩子养成健康积极的互联网使用习惯。(记者 赵柳影 文/图)

文章关键词:打赏;主播;未成年人;小学生;微信 责编:王芳菲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小学生打赏主播7万多元 最高一天刷走3个“1888”

    随着网络直播平台的兴起和发展,“熊孩子”花巨资打赏主播的事件频发,打赏数额也从几万到十几万不等。”  然而,就在假期,网络直播平台“乘虚而入”,涵涵用自己的QQ号注册了一个美拍账号,未进行实名认证,又用自己的手机号进行了注册,并进行了身份认证。

  • 小学生一个月打赏主播3万多 直播平台回复可退钱

    在知道儿子打赏网络主播、游戏充值将要“刷净”银行卡里的钱后,中牟县茶庵村村民刘女士期盼直播平台会打来电话,把儿子打赏的钱退回。刘女士儿子打赏主播充值记录,最多一天刷了3个“1688元” (河南商报记者 王访贤/摄)

  • 男子疯狂打赏女主播 钱被挥霍后割伤自己谎称被抢

    把从朋友处筹来合伙做生意钱都用于打赏网络女主播后,陈某觉得无法向合伙人交代而陷入尴尬。“根据我们现场勘查,陈某报案时说的被逼停的位置完全有路可逃,但受害人却并未逃脱。

  • 男子迷上语言大胆动作不雅女主播 见完面又干这事

    女主播有何魅力让他们铤而走险?当事人有何畸形心态不能自拔?法律法规是否存在漏洞缺陷?唏嘘之余,近日,《法制日报》记者采访有关专家,探究“冒险打赏女主播”的背后原因。

  • 他疯狂打赏女主播还日赚50万 警察发现背后秘密

    “娇娇”(化名)是一名主播,因为年轻貌美又擅长卖萌,她的账号在短短一年时间,迅速累积了上百万粉丝,大多数是男性。其中一个粉丝出手很阔绰,动辄刷出“皇冠、戒指、海洋之心”等价格不菲的礼物,还送给她一笔“广告大单”。

  • 男子看直播花百万

    电脑前,30岁的男子廖某紧盯直播画面,快速点击鼠标。小廖没有特别钟情某个主播,而是看到漂亮或顺眼的,就按心情打赏不同的礼物。从2016年7月开始,小廖陆续将几笔销售款占为己有,用于打赏主播、购买彩票和日常开销。

  • 小学生被网游主播诱导打赏36笔 共7000元

    齐女士给记者提供了这位网游男主播的另外一些截图,其中一位“好好95529”的网友直接留言说:“哥我是小学生。齐女士表示,她将向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对快手直播平台存在的引诱小学生消费等行为进行投诉。

  • 12岁女孩打赏主播10万元 直播平台:父母也有责任

    仅仅三天的时间,张先生账户内的近10万元就被尚未成年的女儿挥霍一空,用来为直播平台上的主播打赏。“一直播”的代理人表示,作为成年人,张先生应该管理好自己的手机,萍萍得知了张先生的支付密码,并完成了支付,也应承担责任。

  • 11岁女孩春节打赏主播9万 家长要求全额退款遭拒

    2月27日上午,南都记者就未成年人打赏问题询问快手客服,客服人员表示“已用于正常消费的情况下,(金额)是没有办法退还的。

  • 女孩春节打赏主播9万 家长要求退款遭拒

    2月27日上午,南都记者就未成年人打赏问题询问快手客服,客服人员表示“已用于正常消费的情况下,(金额)是没有办法退还的。

  • 男孩打赏主播花父亲救命钱 父母索要须证明不知情

    滨州邹平县魏桥镇常女士向山东商报记者反映称,最近几日10岁的儿子将给她丈夫治病救命的近两万块钱,偷偷花在了网络刷礼物和打赏主播上。对于快手平台要求证明孩子是在大人不知情的情况下消费,王新亮称,对方的这个行为从法律的角度是符合要求的。

  • 男孩不到2月打赏女主播16万 父母10年攒下这笔钱

    男孩认识了触手TV主播“大乃敌”,他给自己取了个网名叫“独宠大乃敌”,在接下来的两个多月里打赏16.6万元。“大乃敌”的粉丝有5.1万,在贡献榜里,居榜首的叫“独宠大乃敌”,签名“人帅话少”,就是现实里这个14岁的男孩子。

  • 男孩打赏女主播16万 父母10年攒下这笔钱

    男孩认识了触手TV主播“大乃敌”,他给自己取了个网名叫“独宠大乃敌”,在接下来的两个多月里打赏16.6万元。“大乃敌”的粉丝有5.1万,在贡献榜里,居榜首的叫“独宠大乃敌”,签名“人帅话少”,就是现实里这个14岁的男孩子。

  • 女孩抵押房产打赏女主播 见其"变心"偷转14万被诉

    自从迷恋上网络女主播胡某,陈某开始疯狂给她刷礼物,不惜借高利贷、甚至抵押了房子来承担巨额费用。争吵中,陈某要求胡某退还她为胡某开支的钱,用于偿还高利贷。但为了给胡某捧场,陈某拿自己的房子抵押贷款10万元,还借了18万元的高利贷。

  • 已婚男侵吞930万公款打赏包养主播 最多1晚花10万

    前不久,江苏镇江京口区人民法院公开审理了一起案件,被告人王某沉迷网络直播,竟然盗取公司930万元,以打赏的方式博取网络女主播的欢心。镇江市京口公安分局经济犯罪侦查大队副大队长 董贝冰:一开始的时候,认为这个跟玩游戏一样,也就是蛮开心的,蛮刺激的。

  • 新闻
  • 财经
  • 汽车
  • 体育
  • 娱乐
  • 健康
  • 科技

慢新闻

省招办辟谣!网传“河南50万考生无大学可上”数据错误百出 为不实消息 省招办辟谣!网传“河南50万考生无大学可上”数据错误百出 为不实消息

推荐视频

高考前"最后一课":我的故事都是关于你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