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天下新闻 > 正文

飞向更深更远的太空(众说十九大)

2017年12月08日16:22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5034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也为我们航天事业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作为载人航天工程的参与者,作为一名航天员,我感到前所未有的紧迫感,要争分夺秒地努力,为早日实现航天强国、航天梦贡献自己的力量。”航天英雄、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杨利伟说。

  十九大报告中提到的天宫、蛟龙、天眼、悟空、墨子、大飞机等重大科技成果体现着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的丰硕成果。“听到习近平总书记第一个点到的就是‘天宫’,我感到非常振奋!”杨利伟说,党中央高度重视和关怀航天事业,过去五年,也是中国航天人砥砺前行的五年。

  杨利伟介绍,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在1992年正式立项,到今天已走过25年。“无论是看成就还是看国内外影响力,我们可以自信地说,过去五年是航天事业发展最迅猛的五年。”

  十八大以来,以提升载人航天核心能力为重要方向,紧紧围绕空间实验室任务目标要求,载人航天工程全线奋力拼搏,突破和掌握大量关键技术,取得了众多创新成果,实现了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全部既定任务目标,为空间站建造和运营积累了重要经验,也推动着我国从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

  “就拿太空飞行次数来说,过去五年的载人飞行密度远远超过前面十几年。在2003年首飞之前,我为这一飞接受了长达6年的训练。之后的载人航天任务也基本维持在两到三年一次的频率。现在,仅过去一年就成功执行了3次载人航天任务。”杨利伟说。

  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杨利伟认为,目前整个载人航天工程论证的未来发展和这些目标阶段的安排基本同步,十九大报告起到了完全的指引作用。今年4月,我国成功发射首艘太空货运飞船天舟一号,并完成推进剂在轨补加等一系列关键技术的验证,既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发展战略的第二步完成,也意味着中国进入了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三步”——空间站阶段,并计划在2022年建成空间站。目前航天专家们也正在探讨是否有可能在2035年前后进行载人登月,实现“后空间站时代”的突破,从而加快推进实现航天大国到航天强国的转变。

  新事业、新征程的美好前景,离不开认真干事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一直以来,我们中国人努力突破技术封锁,凭借自力更生硬闯出一条航天发展道路。但在其他国家都在加快航天事业发展步伐的情况下,我们不做好新时代的规划,很容易被甩在后面。当前尤其要思考后空间站阶段的发展问题。”杨利伟感慨,十九大报告恰恰为航天事业下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解决了如何进一步发展的问题。

  关于创新的论述是十九大报告中的重要内容,也让杨利伟印象深刻。“没有创新,航天事业就没有活力。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们也正在探索用创新的机制去努力打破航天发展中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从1998年加入中国航天员大队开始,杨利伟的个人命运就同航天事业发展紧紧连在一起。“听到总书记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我很受触动。能赶上这么好的一个时代,实现飞行梦,是我们航天员的幸运。”

  航天员是极少人从事的职业,对个人的挑战巨大,每一次执行任务也都面对高风险。迄今为止,中国已有11名航天员、14人次执行过飞行任务、进入过太空。杨利伟说,现在每次飞行前,航天员们都会在国旗下庄严宣誓并签上自己的名字,这种“惯例”,体现的正是不忘初心、勇于担当。

  航天事业的新发展对航天员队伍提出了新要求。未来的航天任务会越来越密集,航天员需要更好地延长自己的飞行寿命,飞向更深更远的太空。

  “我对新入队的航天员说,现在已经不用讨论一个人到底飞不飞的问题,而是一个人能飞几次的问题。国际上,一位航天员在职业生涯中飞3至5次是常态。”杨利伟说,将来一旦建造好空间站,需要中国航天员长期驻留,这对航天员的数量和素质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正在进行第三批航天员的选拔工作,在航天员种类上,除了传统的驾驶员,我们还要增加工程师和载荷专家。”

  2003年首飞时,听到零号指挥员倒计时5秒,飞船舱内的杨利伟发自内心地敬了一个军礼,“事先并没有设计这个环节,我只是想表达一名军人、一名航天员内心的使命感和信心。”如今,这个令人动容的动作也不经意间成了航天员们在发射前的“标配”。

  《 人民日报 》( 2017年12月08日 04 版)

文章关键词:航天员;太空飞行;载荷专家;天舟;空间实验室 责编:安文靖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神十一航天员平安飞抵北京 将进入医学隔离期

    圆满完成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的航天员景海鹏、陈冬,18日晚乘坐专机从内蒙古平安飞抵北京。18日13时59分,神舟十一号飞船返回舱在内蒙古中部预定区域成功着陆,执行飞行任务的航天员景海鹏、陈冬身体状态良好。

  • 航天员返回后看到的第一个地球人

    通俗地讲,开舱手就是飞船着陆后第一个上前把飞船舱门打开的人,“所以经常被朋友开玩笑说,我是航天员返回地面后看到的第一个地球人。

  • 神十一载人飞船航天员返回第一餐吃点啥(图)

    原标题:独家揭秘:神十一载人飞船航天员返回第一餐吃点啥  航天员安全返回后进入医监医保直升机,换下航天服,检查完身体,紧接着就要吃上“回家”第一餐饭。

  • 航天员展示自创巡天太极

    昨天中午12点41分,神舟十一号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成功实施分离,航天员景海鹏、陈冬即将踏上返回之旅。天宫二号航天员与深圳“绿航星际”试验的志愿者展示“中华神功”。

  • 航天员寄语大学生 “创青春”赛场论英雄

    “载人航天和大学生创业都离不开科技创新。”

  • 航天员太空首次收看新闻联播 为长征英烈默哀

    21日晚上,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首次在太空播出,景海鹏、陈冬两名航天员在天宫二号实验舱内,首次天地同步收看到了《新闻联播》节目。据了解,在轨飞行任务期间,按照计划,地面科研人员将持续每天实时上传新闻联播,此外还将推送航天员自己喜爱的其他节目。

  • 航天员在太空如何保障健康

    首次30天驻留飞行任务,对航天员身心素质、工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航天员健康保障、生活保障带来了更大挑战。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副总设计师黄伟芬说,越到后面,出情况的可能性越大。这对于航天员和地面支持团队应急处置能力是一个大的挑战。

  • 神舟天宫成功对接 航天员进入空间实验室开启试(实)验

    神舟十一号飞船于北京时间19日凌晨3点半左右与天宫二号成功实施自动交会对接。完成组合体飞行后,神舟十一号将撤离天宫二号,并于1天内返回至着陆场,天宫二号转入独立运行模式。

  • 神舟到底“神”在哪?专家解读“神十一”相关四大“神器”

    为航天员营造一个“家”,有适宜的温度和氧气等。环控、热控分系统主要采用流体换热技术进行温度控制,通过流体流动将船上产生的热量传递给外部辐射器,再通过辐射器将热量辐射到太空中。

  • 神十一航天员太空第一餐吃了啥:饼干雪菜辣豆干

    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航天营养与食品研究室副主任曹平介绍,“神十一”航天员的食谱是5天一个周期。专家介绍说,这次给两名“神十一”航天员每人带了8套内衣,5天左右换一套,来保障一个月太空生活的衣着卫生。

  • 神十一航天员太空第一餐吃了啥:饼干雪菜辣豆干

    这次给两名“神十一”航天员每人带了8套内衣,5天左右换一套,来保障一个月太空生活的衣着卫生。

  • 两位航天员开启33天"太空之旅" 揭秘飞船设计细节

    昨日上午7时30分,搭载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一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约575秒后,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景海鹏、陈冬两名航天员送入太空,两位航天员开启33天的“太空之旅”,发射取得圆满成功。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副主任张道昶介绍,由于技术的改进,神舟十一号飞船航天员比以往提前35分钟入舱,即在发射前2小时10分钟进舱。

  • 揭秘:神十一航天员飞行33日吃啥 19种佳肴来自河南!

    10月17日上午,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这是中国人时隔3年多后再次出征太空,景海鹏和陈冬两位航天员将搭乘神十一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交会对接,并在“天神”组合体中生活、工作30天。

  • 神舟十一号航天员出征 民众挥舞红旗欢送

    2016年10月17日4时40分,神舟十一号航天员出征仪式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圆梦园广场举行。两名航天员向现场民众挥手致意。现场民众挥舞红旗夹道欢送航天英雄。现场图。

  • 中国新款航天员服装首次亮相 胸前V字寓意胜利

    10月16日上午,执行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的航天员景海鹏、陈冬精神饱满,身着新款航天员秋冬常服,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问天阁首次与媒体见面。

  • 新闻
  • 财经
  • 汽车
  • 体育
  • 娱乐
  • 健康
  • 科技

慢新闻

省招办辟谣!网传“河南50万考生无大学可上”数据错误百出 为不实消息 省招办辟谣!网传“河南50万考生无大学可上”数据错误百出 为不实消息

推荐视频

高考前"最后一课":我的故事都是关于你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