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天下新闻 > 正文

央行VS财政部释放了什么信号?

2018年07月18日07:44  来源:界面新闻

5034

  近日来,央行研究局局长徐忠关于《当前形势下财政政策大有可为》的一番讲话,引起市场热议。徐忠从赤字率、减税等方面指出,当前的财政政策并不是真积极,甚至是紧缩的。

  如果从官方公布的信息看,徐忠的话似乎有点道理。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安排的赤字率是2.6%,和去年的3%相比是紧缩的。今年上半年基础设施投资同比下降了13.8个百分点,既来源于金融去杠杆造成信用紧张,也反映了清理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造成的流动性紧张。此外,今年1-6月累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4331亿元,同比增长10.6%,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31237亿元,同比增长36%。两者合计的财政收入为135569亿元,创同期历史新高。

  但简单地用赤字率、财政收入、财政赤字衡量财政政策是否积极,可能对于专门研究财政体制和政策来说是不够严谨的。身为央行研究局局长的徐忠也说,中国的财政报表,他也看不懂。眼下大家都在一边倒地关注徐忠的讲话,但很少有人说说财政部是怎么看的。

  事实上,徐忠是在7月13日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举办的一个论坛上发表上述观点的,就在当天论坛上,财科院院长刘尚希就对他的讲话作了回应。刘尚希说,财政政策问题非常复杂,各个方面有不同的看法,但财政政策绝对不是说财政部的政策。

  “赤字率多高,财政部定不了,可能要上常委会,所以对于财政政策的基调不是一个部门的行为,反映的是一个国家行为,体现在财政部因为是国家赋予它履行财政的职责。”刘尚希再三强调,对财政政策的认识和理解要避免“部门化”,不能说“这个政策是这个部门的,那个政策是那个部门的”。当然部门会发挥重要的作用,给国务院提出建议,但是它没有决定权。

  既然两位权威专家都说了财政问题“看不懂”、“非常复杂”,如果再讨论中国的财政政策是否积极、如何积极之类的问题,似乎有班门弄斧之嫌。不过,从这场争论可以看出,当前中国在把握稳增长、去杠杆与防风险之间的平衡难度越来越大。

  7月16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今年上半年中国经济主要数据。上半年GDP实际增长6.8%,比去年同期低0.1个百分点,数据看上去并不差。但仔细推敲,可以发现从投资、消费到工业增加值,实体经济均出现了放缓的迹象。(点击这里:一图看懂中国上半年经济成绩单)

  与此同时,在去杠杆、金融严监管下,资金链持续紧张,违约事件频发,甚至部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出现了一些风险事件。加上中美贸易摩擦形势不明,中国经济面临的压力超过了多数政府官员、经济学家和分析师在年初时候的预期。

  基建投资往往是中国经济的重要引擎,甚至是托底经济的主要手段。不少分析人士认为,今年上半年基建投资增速出现大幅下滑和地方融资平台的收紧有很大关系,而收紧地方融资平台体现的财政政策力度在收缩,清查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清查各类投资基金变相举债制约了地方政府的融资能力。而清查PPP和各类投资基金变相举债用意是防风险,毕竟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是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三大攻坚战”之首。

  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长、首席经济学家管清友在微博上就指出,“就事论事,就目前经济状况,央行不愿放水也不能再放水,财政部不愿出钱也出不了钱。最后还需要领导统筹吧,但这已经反映了部委层面对当前经济形势的态度。”

  一位不愿署名的知名经济学家对界面新闻表示,在当前环境下,地方政府举债和对地方政府隐性负债的调查都面临较大压力,上半年基建投资下滑非常明显,在这种情况下,财政政策需要平衡,要做好结构调整。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宏观分析师唐建伟对界面新闻表示,不管是财政政策还是货币政策,都是为了达成短期宏观经济目标所采取的短期政策。从政策操作空间而言,当前国内外经济金融环境下,财政政策的调节空间可能更大一些。

  他说,货币政策方面,在发达国家货币政策正常化,美联储持续加息缩表的国际大环境下,中美利差的缩小会加剧人民币汇率贬值的压力,所以中国货币政策进一步放松的空间非常有限。同时,国内去杠杆防风险的政策环境下,也要求货币政策必须保持稳健中性,不能大幅放松,否则可能导致前期政策取得的成效前功尽弃。

  比较而言,财政政策的操作空间要大一些。唐建伟指出,今年政府制定的财政赤字率为2.6%,略低于上一年,如果中美贸易摩擦加剧导致出口放缓幅度较大时,作为应对,将财政赤字率适度提升到3%还是可行的。而且,今年上半年财政收入及税收收入增速都超过GDP增速和全国居民的可支配收入的实际增速,财政减税降费仍有一定空间。

  “更重要的是,未来中美贸易冲突加剧,中美两国在经贸领域将从原来的全面合作转向全面竞争,而竞争力的关键是两国税率的竞争,中国目前不管是公司税还是个人所得税率,整体都要高于美国,要在这场竞争中最终胜出,必须全面减税。”唐建伟说。

文章关键词:央行;VS;财政部;货币政策;风险事件 责编:王芳菲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央行将发行中国高铁10元纪念币

    据中国人民银行网站消息,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发布公告,定于2018年9月3日发行中国高铁普通纪念币一枚。

  • 央行两度喊话 离岸人民币飙升约700点

    昨日早晨,在岸、离岸人民币一度双双跌破6.7大关。随后央行行长易纲、副行长兼外汇局局长潘功胜齐齐向市场“喊话”提振市场信心。午后在岸、离岸人民币双双反弹,飙升约700点,至昨晚8点均收复6.65关口。

  • 备付金100%交存 支付机构告别躺着赚钱

    6月29日,央行在官网披露公告,宣布将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集中交存比例逐步提高至100%。支付机构靠备付金“躺着赚钱”的时代渐行渐远,对支付机构影响有多大?

  • 央行开展600亿逆回购净回笼1500亿

    为稳定半年末资金面,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央行27日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600亿元7天逆回购操作。鉴于当日有2100亿元逆回购到期,全天净回笼1500亿元。

  • 流动性跨季无忧 未来充裕可期

    央行26日重启公开市场操作,释放了呵护市场资金面的信号。央行表示,随着季末财政支出加大,可对冲逆回购到期影响,并进一步推高流动性总量。

  • 央行年中组合拳维稳市场资金面

    展望下半年,分析人士认为,尽管流动性措辞由“合理稳定”微调至“合理充裕”,但整体而言,央行稳健中性货币政策基调不会改变,未来货币政策在推进去杠杆时,也会更加注重力度和节奏,更好把控宏观流动性平衡。

  • 报告:房地产市场发展总体平稳 一些房企偿债压力较大

    报告指出,当前房地产市场发展总体平稳,租赁住房市场发展加快,房地产投资韧性较强。但同时,也存在有待解决和完善的一些问题。

  • 央行定向降准0.5个百分点

    中国人民银行24日表示,自今年7月5日起,下调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交行5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和中信银行、光大银行等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可释放资金约5000亿元,用于支持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项目,同时撬动相同规模的社会资金参与。

  • 央行年内第三次降准:有何不同?传递哪些政策信号

    央行24日宣布年内第三次定向降准。为此,央行鼓励5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和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运用定向降准和从市场上募集的资金,按照市场化定价原则实施“债转股”项目。

  • 央行再次定调货币政策稳健中性

    央行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金融市场流动性合理稳定,未来将继续实施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把握好政策的力度和节奏,加大对小微企业等实体经济支持力度,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

  • 央行逆回购1500亿 操作利率“按兵不动”

    央行14日进行700亿元7天、500亿元14天、300亿元28天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分别为2.55%、2.70%、2.85%,均与上次持平,未跟随美联储“加息”。

  • 央行发布5月份金融统计数据

    中国人民银行6月12日发布的数据显示,5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1.15万亿元,同比多增405亿元。

  • 央行开展企业银行账户“备案制”试点

    记者11日从中国人民银行获悉,即日起,将在江苏省泰州市和浙江省台州市开展取消企业银行账户开户许可证核发的试点工作,试点地区的企业开立基本存款账户调整为备案制。

  • 央行续作4630亿MLF对冲巨量到期资金

    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稳定,同时进一步加大对小微企业、绿色经济等领域的支持力度,促进信用债市场健康发展,在上周五宣布适当扩大MLF担保品范围的基础上,央行6日开展MLF操作4630亿元,对冲到期后MLF余额新增2035亿元,无逆回购操作。

  • 央行对支付机构的各类处罚"节奏"加快

    今年以来,央行严厉打击支付乱象,规范市场秩序。一些第三方支付机构存在超范围经营跨境支付业务、未按规定审核接入商户背景、未按规定审核客户身份信息、超交易限额办理跨境支付、未按规定采集业务订单信息以及未按规定报送异常情况报告等涉嫌违规问题遭到央行重罚。

  • 新闻
  • 财经
  • 汽车
  • 体育
  • 娱乐
  • 健康
  • 科技

慢新闻

省招办辟谣!网传“河南50万考生无大学可上”数据错误百出 为不实消息 省招办辟谣!网传“河南50万考生无大学可上”数据错误百出 为不实消息

推荐视频

高考前"最后一课":我的故事都是关于你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