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候选人物事迹 > 正文

张菊

2017年10月15日12:12  来源:映象网

5034

  张菊,女,50岁,普通群众,现任金水区红十字会孝慈志愿者服务队队长,曾荣获2016年第二届全国最美家乡人提名奖、2016年度河南省最美家乡人。张菊相继在平顶山、许昌、洛阳、新乡、周口、驻马店、南阳、天津等地成立了8支孝慈志愿服务分队,积极开展各项扶贫活动,已成为中原大地的一面公益旗帜。

  扶贫帮困成为全天候志愿者

  张菊很早就在郑州经商,也是河南最早的驴友之一,她所到的地方都是人迹罕至、极为偏僻的旅游未开发地区,正是在这些地方,她发现了不少依然生活在贫困中的人,善良的她看不得有人受苦,每次都是倾其所有帮助那里的老人和孩子。1997年,她索性把生意交给丈夫,开始全身心地投入到公益扶贫事业之中。最初,她是个独行侠,自己寻找弱势群体,自己拿钱接济对方。时间长了,她感到一个人的力量太渺小了,而需要帮助的地方和人群太多了,必须有组织有团队来做。2012年,她加入金水区红十字孝慈志愿者服务队,2013年任队长,成了全天候的志愿者,身体力行地带领队员们,义无反顾地投入到“扶老、助残、救孤、助学、济困、寻亲、赈灾”等各项公益事业之中。

  扎根“穷窝”成为民间驻村“干部”

  2014年6月的一天,张菊根据志愿者提供的信息,翻山越岭,来到距离郑州200多公里的鲁山县下汤镇杨家庄村。这个村地处伏牛山深处,山高路远,总人口约1500人,除去长期出外打工创业的,常住人口只剩下600多人,大都是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他们分别居住在该村周边20多平方公里范围内的山坡沟壑,不但出行极为不便,而且都是靠天吃饭,吃水穿衣都没有保障,是真正的贫困地区。

  “发现穷窝了!”张菊为发现有这么多需要救助的对象而激动。她对团队成员说:“这下子够忙活一阵子了,暂时不用再到别处寻找救助对象了”!

  之后,为了便于开展工作,张菊便在杨家庄小学住了下来,一住就是两年。期间,她作为一名普通群众就像国家派驻的驻村干部一样,走东家,访西家,不分白天和黑夜,不畏路遥和山险,到各家各户了解民情,登记信息。两年来,她与郑州和全国各地的爱心人士对接,为这里排忧解难。通过她的辛苦努力,一批批衣服、粮油、学习用品以及爱心款,像一股股暖流不断注入杨家庄,累计价值超出百万元,受益对象包括杨家庄之外的周边其他山村。更值得一提的是,为解决村民吃水难的问题,2015年7月,张菊顶高温战酷暑,发动社会爱心力量筹集十几万元,在有村民居住的地方分别建造了10座水窖,有了水窖再铺设上管线后,家家户户打开水龙头就有“自来水”用,村民们再也不用找泉眼挑水吃了,彻底解了这里的“干渴”之苦。

  关爱贫困儿童成为爱心“菊妈”

  多年来,张菊除了积极组织扶贫助困、关爱空巢老人外,还重点对贫困地区的孩子实施救助。她不辞辛苦,在穷乡僻壤四处奔波寻访,受她救助的孩子已经超过千人。给孩子们提供帮助的,从最初她自己的几个亲戚朋友,发展到来自全国各地的600多名爱心人士,她也被孩子们亲切地称作“菊妈”。

  王泽言,今年11岁,女孩,鲁山下汤镇龙潭村人。她出生不久,有智障的母亲就走失了。3岁时,她父亲在工地干活从高处摔下受重伤,卧床不起三年多。王泽言家里没有老人,和父亲相依为命。

  当张菊走访到她家时,发现她家周围的草长得有一人多高,房子窗户都没有玻璃,连塑料布都没有盖,冬天屋里像冰窖一样冷。张菊和她交流,发现她面无表情,因为长期不说话,连语言功能快要丧失了。张菊忧心忡忡,她先联系到苏州一位在保险公司工作的李玲玲女士,结对定期对王泽言进行生活上的资助。今年暑假,张菊把王泽言接到自己家里住了一个月,对她像女儿一样。待她慢慢恢复,能够正常与人沟通后,把她送到了免费给贫困儿童提供食宿的马沟儿童福利院,还让她在附近学校上学。只要她愿意学习不断进步,从现在直到将来上大学,所有费用都有爱心人士承担。

  这些特殊的孩子还有很多,有孤儿,也有单亲家庭的孩子,有的即使有父母,因为父母残疾、离异等原因,事实上也没有人管,像野草一样生长。张菊发现他们的情况,把他们从闭塞的山沟送到生活条件好特别是能受教育的环境里,改变了他们的命运。

  二十年扶贫路成就“张菊现象”

  20年来,张菊累计为弱势群体募集善款500余万元,仅2013年至今就为社会募集款物200多万元,用于贫困山区的助学、助老、扶贫帮困、爱心水窖建设以及红十字精神传播,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她的扶贫路被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的领导称为“张菊现象”。在她的扶贫路上,不仅有自己,更有千百位爱心人士参与,这都源于对她的信任,是她的爱心行动成就了她的影响力。她因扶贫结缘的256个微信群,3000多个微信好友,以及遍布中原大地的红十字孝慈志愿者服务队,使之成为了共同传递爱心的坚强后盾。今年,省红十字会开展“结伴同行脱贫路”以来,张菊的干劲更大了,她不断发挥自身的行动力和影响力,先后开展了“送医下乡”、“暑期支教”、“贫困助学”等多项扶贫活动。作为一名红十字志愿者,她始终把“慈善之道人愿行,各人目的道不同,不言身前身后事,奉献只为心平衡”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总是逃避采访,不愿“曝光”,但她的行动感动了大家,使得中国首部关注志愿者题材电影《为了谁》,就是以她的事迹为蓝本创作完成,充分发扬了“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更为扶贫攻坚战奉献了自己的力量。

文章关键词:张菊;2017河南扶贫人物 责编:王芳菲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河南女子19年如一日做慈善 事迹被拍成电影

    志愿者张菊19年如一日,常常奔走在慈善事业中,事迹被搬上了银幕,却只想低调做公益。吃过午饭,开始赶路,要翻山越岭进深山,孝慈志愿者服务队栾川分队队长贺州接力,开着自家的皮卡车来帮忙。

  • 周口人张菊荣获全国十佳“最美家乡人”提名奖

    12月8日,周口晚报记者从郑州获悉:由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联合郑州晚报及全国30家媒体开展的第二届“最美家乡人”全国评选结果揭晓,在郑周口人张菊荣获全国十佳“最美家乡人”评选提名奖。

  • 新闻
  • 财经
  • 汽车
  • 体育
  • 娱乐
  • 健康
  • 科技

慢新闻

省招办辟谣!网传“河南50万考生无大学可上”数据错误百出 为不实消息 省招办辟谣!网传“河南50万考生无大学可上”数据错误百出 为不实消息

推荐视频

高考前"最后一课":我的故事都是关于你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