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夫山泉携手网易云音乐 玩转AR
网易云音乐和农夫山泉达成战略合作,联合推出合作限量款“乐瓶”,“乐瓶”上还加入了AR元素
无论对于互联网产品还是日常消费品来说,都面临着线上、线下营销成本高的现状。8月7日,网易云音乐和农夫山泉宣布达成战略合作,联合推出合作限量款“乐瓶”,将在北京、上海、杭州等全国69个城市首发,京东同步联合发售。“乐瓶”上还加入了AR元素,用户可以通过网易云音乐APP扫描瓶身图案,体验定制化AR。扫描完成后,手机界面将会让用户置身于沉浸式星空,点击星球会弹出随机乐评,用户可以拍照、同框合影,并即时分享到社交平台。
边喝水边听歌,玩转AR
这款网易云音乐和农夫山泉联合打造的“乐瓶”充满了音乐的元素。从外形上,网易云音乐黑胶唱片的图案和用户乐评印制在农夫山泉瓶身上;乐评不仅停留在“看”的阶段,通过任意APP扫描附在瓶身上的二维码,无需下载,可直接跳转至网易云音乐APP的相应歌单,实现从看乐评-扫码-听歌-分享互动的音乐体验全闭环。
为了进一步增加音乐的趣味性和互动性,用户可以通过网易云音乐APP扫描瓶身图案,体验定制化AR。扫描完成后,手机界面将会让用户置身于沉浸式星空,点击星球会弹出随机乐评,用户可以拍照、同框合影,并即时分享到社交平台。
农夫山泉和网易云音乐看似领域不同,不过这次合作确是双方深思熟虑之后的结果。
农夫山泉希望获得年轻用户的关注和喜爱。“与网易云音乐一样,农夫山泉在消费者心中有着良好的品牌形象,近年来,农夫山泉通过一系列的品牌活动,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关注并喜爱,基于理念及品牌的认知,我们与网易云音乐达成了本次合作”,农夫山泉方面负责人表示,希望品牌更年轻化、更适合年轻的消费者。
农夫山泉目前在国内瓶装水领域名列前茅,《法治周末》联合第三方舆情监测机构发布的《十大瓶装水网络口碑报告(2017上)》显示农夫山泉瓶装水以超过21000的全网信息量高居本次十大品牌热度第一位。而网易云音乐则是近年来在线音乐市场的一匹黑马,4年时间里累计拥有超3亿用户。
跨界合作,网易云音乐渗透到新场景
在信息爆炸的今天,各种各样的花式营销日益增多。如何控制营销成本,不增加消费者的负担?
对此,农夫山泉方面负责人表示,农夫山泉所有的天然水都是从远离城市的水源地搬运而来,“农夫山泉有点甜,搬来搬去不赚钱”,是对我们营销成本最恰当的诠释。基于这样的产品属性,考虑到投入产出比,我们可能把更多的费用投入到一些消费者接触面较广的渠道。“我们和网易云音乐的跨界营销是经过我们仔细考量的,不只是相互借力,而是想给消费者带来更多的利益”。
而网易云音乐也希望通过农夫山泉渗透到饮用水的场景、出行的场景。
“这次和农夫山泉联合推出的乐瓶,是希望将线下场景进一步拓展到饮用水的场景”,针对成本方面,网易云音乐负责人则表示,“乐评专列和乐瓶这两个项目,我们都是零成本,从创意到活动到实施,完全产自于内部”。
营销也在不断创新,传统的定位理念是否仍有效?跨界合作时,如何平衡双方的用户重合度?
对此,网易云音乐表示,传统的定位理念是营销的基础,当然营销理念随着时代的进步,也会不停地更新。我们在进行跨界合作的时候,当然会考虑对方的品牌属性,力争强强联合,实现更多的品牌溢价。具体到这次合作,网易云音乐和农夫山泉都有很高的知名度,尤其在年轻用户群体中的黏性很高。在用户理念上,虽然网易云音乐和农夫山泉的产品形态不同,但是其内核理念是一致的,网易云音乐致力于为用户提供最优质的音乐体验,农夫山泉为消费者提供最安全、最健康的饮用水。
农夫山泉与《京华时报》社的名誉侵权纠纷案件,在农夫山泉的撤诉中落下帷幕。
从包装设计来看,新款变得更圆润,有点药品胶囊的感觉。从造型上看,与目前市场上的维生素水相比,的确比较特别。
从包装设计来看,新款变得更圆润,有点药品胶囊的感觉。从造型上看,与目前市场上的维生素水相比,的确比较特别。
水是生命之源,基于水开发的产品长盛不衰。其中最纯粹的是矿泉水,也有上百个品牌在厮杀。成功者有其优势,失败者也有其原因。在这之中,三瓶水的故事很典型,值得我们深思!
继2013年农夫山泉和京华时报的口水大战后,饮用水市场或将引发新一轮的战火。
而在农夫山泉对怡宝的指控中,怡宝TDS(溶解性总固体)值接近0,农夫山泉称,这说明该水中不含任何矿物元素。但周力则解读认为:“这恰恰说明怡宝瓶装水是酸性的,我们的比较实验所呈现的是客观事实。
据了解,北京市朝阳区法院此次将同时审理农夫山泉起诉京华时报和京华时报起诉农夫山泉两起案件,而庭审内容则是进行举证、质证等工作。” 在业内人士看来,随着京华时报与农夫山泉的名誉侵权案进入庭审阶段,未来双方的交锋会更加激烈。
农夫山泉诉京华时报社侵犯名誉权纠纷案将于今日在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公开开庭。这是京华时报连续报道农夫山泉“标准不如自来水”以来,两家的第七次交锋。据悉,农夫山泉向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举报《京华时报》虚假报道一事尚无进展。
今年5月,本报记者赴京采访农夫山泉“标准门”事件时,曾专访钟睒睒,问:为什么先起诉,而不向行业主管部门举报?当时钟答:时机未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