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焦点图 > 正文

陕州区西李村乡脱贫攻坚工作纪实

2018年01月05日21:40  来源:三门峡日报

5034
陕州区西李村乡脱贫攻坚工作纪实
雏鹰农牧蓝色猪舍漫山遍野 资料图

陕州区西李村乡脱贫攻坚工作纪实

西李村乡乡长王跃泽(右)在李村社区二期工程现场督导工作

陕州区西李村乡脱贫攻坚工作纪实

西李村乡党委书记刘阳(右一)在李村社区与贫困户交谈

陕州区西李村乡脱贫攻坚工作纪实

西李村乡脱贫攻坚指挥部工作人员挑灯夜战

陕州区西李村乡脱贫攻坚工作纪实

岳庄香菇丰收了

陕州区西李村乡脱贫攻坚工作纪实

李村社区一角

陕州区西李村乡脱贫攻坚工作纪实

朝天椒产业基地

  陕州区西李村乡是革命老区,地处伏牛山余脉,境内有三山、五岭、七十二道沟。西李村乡是河南脱贫攻坚主战场——“三山一滩”重点乡,有27个行政村,其中10个是省级贫困村。全乡6332户24573人,2016年全乡建档立卡贫困户2749户8929人。

  2016年12月3日,河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谢伏瞻来到这里调研。

  截至2017年底,西李村乡完成贫困人口脱贫1261户4390人,占脱贫总任务的55%,脱贫攻坚工作取得阶段性胜利。

  1贫困农户把帽摘

  2016年12月3日,省委书记谢伏瞻先后来到西李村乡寨上村贫困户周红伟、龙脖村贫困户刘群超家中看望慰问。谢伏瞻每到一户都嘘寒问暖,认真察看村民的饮食起居,详细了解家庭收入情况。谢伏瞻鼓励贫困户要树立脱贫的信心,相信有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和帮助,一定能够如期脱贫,还反复叮嘱他们要注重卫生健康、防止因病返贫,抓好子女教育,走稳增收路子,把脱贫成效巩固好。

  省委书记谢伏瞻到西李村乡调研已经过去一年,周红伟、刘群超两家有什么新变化?日前,记者先后到他们家中采访,发现他们两家已经成功脱贫,还被三门峡市委、市政府评为2016年脱贫先进户。

  “2016年冬天,谢书记来调研就坐在我家的院子里,谢书记和我们一起拍的照片印在挂历上。”周红伟激动地从里屋墙上摘下挂历向记者展示。这张照片下面是2017年1月份的月历,到现在他也不舍得翻过这一页。一年来,这张照片成为他致富奔小康的强大动力。

  2017年,周红伟通过易地搬迁,被安排在大营镇吕家崖村和美家园,分到了120多平方米的楼房。前不久,周红伟一家住进了新房,新房离学校很近,两个孩子上学再也不用跑远路了。如今,周红伟夫妇仍留在老家给雏鹰农牧养猪,签约的猪舍离家只有几百米。“我在雏鹰农牧一年养一茬猪,六七个月就出栏了,收入近4万元。”周红伟笑呵呵地说。

  一进龙脖村,陕州区老促会帮扶龙脖村的20座蔬菜大棚映入记者眼帘,工人们正在挖沟埋管。刘群超承包了4个塑料大棚,上半年种了一茬香瓜,收入1.2万元;下半年种的是蒜苗,春节前就能上市,预计每斤不低于2元。“蔬菜大棚配套小型提灌项目投资50多万元,是从区水利局申请的,如果大棚蒜苗能浇上水,收入肯定要超过去年的7000元。”刘群超说,2017年,我承包了50亩土地,种的是烟叶,伏天遇大旱,烟苗长得低矮,没卖上价,一年下来不挣不赔。如果能遇上好年景,收入会非常可观的!

  2016年脱贫的刘群超,也享受到了易地搬迁政策,在陕州区城区幸福里小区分得一套129平方米的楼房,现在他一家六口已经搬迁入住。

  2誓把穷乡容颜改

  冬日暖阳温暖着大地,西李村乡李村社区新建的贫困户安置房成排成行。每一座小院都安装的是白色花瓶柱围墙、不锈钢大门,墙外预留着绿化带,淡黄色的房屋在蓝天的映衬下格外醒目。

  高沟村三组贫困户张玉忠和妻子趁天气晴好在小院里摘朝天椒,张玉忠说:“2017年我家种了4亩辣椒,可收入七八千元。”

  张玉忠一家四口,分的房子为75平方米,两室一厅,他们的生活得到了质的改善。据了解,西李村乡李村社区安排易地搬迁贫困户625户1890人,是三门峡市最大的扶贫安置小区。

  李村社区建成后,大大改善了易地搬迁贫困户的居住生活环境,在后续产业发展方面,李村乡将结合雏鹰农牧的黑猪养殖及向阳合作社的玉露香梨、中药材种植、花椒种植等产业项目带动贫困户尽快脱贫。雏鹰农牧50万头黑猪养殖产业化项目,依托当地荒山荒坡资源,采用种养结合、土地轮牧等方式,促进资源综合利用,实现生态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项目的实施,对加快农村土地流转、城镇化建设步伐,解决农民脱贫致富等将起到积极地推动作用。2017年,雏鹰农牧带动李村、泉沟、原村等贫困群众149户623人就业,每户年收入增加1.6万至2万元。

  万亩玉露香梨项目计划总投资2亿元,建设规模1万亩。2016年,流转土地1500亩,发展高标准示范园,然后用3至5年时间带动周边村再发展1万亩玉露香梨,使李村、泉沟、原村、王彦、河洼等村人均达到1亩香梨。目前,该项目已带动61户212人就业。

  3基础设施大改观

  为啃下脱贫攻坚这块“硬骨头”,西李村乡全面加强贫困村水、电、路、通信、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围绕贫困村退出标准,统筹考虑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产业发展、集体经济收入等综合因素,按照“缺什么、建什么”标准,推动西李村乡由精准扶贫向精准小康跨越,全面打造西李村乡经济社会发展升级版。

  同时,省、市、区各级各部门派出精兵强将,带着项目走进西李村乡,群策群力、众志成城,水、电、路、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产业培育扎实开展,帮扶资金第一时间落实到项目、落实到产业、落实到民生,让帮扶资金吹糠见米,民生事业不断发展,百姓心存感恩,积极参与到西李村乡大建设中,一个个的扶贫项目通过大家苦干实干变成现实。

  2017年,西李村乡新修道路7条,共计26公里;新建扶贫产业园基地15个,总面积3000余亩;全面启动解决群众饮水困难的供水工程,全面规划启动河流、水库及农业产业发展供水工程;启动全乡电力、通信工程改造;投入6800余万元加强李村社区路网建设。短短一年间,西李村乡各项事业悄然发生着可喜的变化。

  4产业脱贫奔富路

  岳庄村是西李村乡最偏远的行政村之一,与洛阳市洛宁县交界。岳庄村四面环山,两条小河在这里交汇,空气湿润,非常适合发展食用菌种植和蔬菜种植。

  如今,村里成立了两家合作社,200多个塑料大棚鳞次栉比,蔚为壮观。

  2016年,岳庄村组织群众到卢氏县参观大棚香菇种植,当时大家的心都很热,跃跃欲试。回来后,许多人又顾虑重重。岳庄村村民张保锋在乡村干部的鼓励下,率先承包大棚香菇种植。之后,张保锋又牵头成立了西李村乡燎原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自建6个大型塑料大棚,承包村里10个小型塑料大棚,另外动员12户农户参与种植香菇56棚,其中贫困户4户10棚。

  在张保锋的香菇大棚里,刚刚采摘过的料袋又长出了小香菇,一朵一朵很是稠密。他说:“第一茬菇卖了3万元,接下来只要按技术要求去管理,香菇会出到明年春季。”

  “2017年秋季,我们装了12万袋香菇料袋,以每袋4元的成本价分给社员,让他们先种,等香菇卖了再付钱。”张保锋说,这是刚刚建起的冷库,鲜菇冷藏然后错季销售可卖个好价钱。

  产业是脱贫的核心。西李村乡结合实际,选择主导产业、发展特色产业,重点围绕雏鹰农牧、玉露香梨、蔬菜大棚等产业项目,带动贫困户脱贫。以长短效益结合抓产业,长抓“果、林、光、牧”,短抓“薯、烟、椒、油”。在全乡规划产业基地15个,涉及19个行政村,覆盖贫困户455户1627人,预计产生经济效益610余万元。该乡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投资928万元,鼓励各党支部采取“党建+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模式发展694个蔬菜大棚、1个苗木基地、1个葡萄种植基地等,破解村级集体经济难题,为贫困村脱贫提供保障。

  5金融扶贫拓富路

  在西李村乡乡长助理张晓武的带领下,记者驾车沿龙脖水库岸边蜿蜒的水泥路,一路前行到达上断村。依山傍水的上断村在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贾麦群的带领下,发展起了葡萄、草莓、樱桃、艾草等特色产业,在精准扶贫的道路上迈出大步。

  贫困户刘英军在金融扶贫“户贷户用”政策的帮助下,贷款5万元种了4亩葡萄树,并在树下套种了草莓,还在梯田上种了2亩多艾草。下一步,他还要买水泵、压水管、立水泥桩,把园子建起来。昔日过着穷日子的贫困户,今日在扶贫政策的帮助下走上了致富路。

  西李村乡按照“政、银、担、保”四位一体模式和“简便易学、各方满意”的基本原则,结合实际,制定了《西李村乡金融扶贫实施方案》。针对“群众不好贷、银行不愿贷”的情况,主动作为,成立了西李村乡金融扶贫服务站,27个村成立金融扶贫服务部,建立起乡、村金融扶贫服务体系,层层夯实责任。实行“五个一”金融扶贫做法,一揽子解决金融扶贫过程中的放贷难、手续繁、风险大等问题,取得初步成效。

  2017年8月17日,西李村乡在上断村召开了金融扶贫现场会,全乡共评出信用户2670户,其中A级信用户1396户,AA级信用户837户,AAA级信用户401户,AAAA级信用户36户。银行对申报的456户信息进行筛查后,审核通过“户贷户用”147户、“社贷社用”1户和“1+1”贷款7户,共计放贷资金820万元,为全乡产业发展和贫困人口稳定增收提供了强有力资金支持。

  6把钱用在刀刃上

  西李村乡统筹抓好扶贫资金监管、使用,把各项扶贫资金用到刀刃上,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一是切实加大脱贫攻坚领导力度。各村党支部、村委会要抓好脱贫攻坚的工作导向、用人导向,让工作力量、资金资源向脱贫攻坚聚焦,让干得好的干部受表彰奖励,让干得不好的干部受到警示惩戒。二是层层传导压力。各村均成立了脱贫攻坚责任小组,明确了工作任务和职责分工,每户贫困户都有区、乡机关干部帮扶。三是加大脱贫攻坚督查巡查力度。乡党委、乡政府成立脱贫攻坚督查巡查组,实行专人、专职、专责,以定点常驻、暗访为主,经常开展脱贫攻坚督导巡查。乡、村两级持续开展自查自纠工作,切实管好、用好扶贫资金,确保各项工作任务如期顺利完成,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

  7众志成城“啃硬骨”

  西李村乡曾经是中共陕县县委、陕县抗日民主政府驻地。革命老区党员干部群众在没有硝烟的扶贫攻坚战场上,克难攻坚,奋勇向前。

  夜幕降临,西李村乡人民政府大院灯火通明,便民服务中心民政窗口和社保医保窗口的工作人员还在加班,旁边的办公桌上李金娥的小女儿正在写作业。“白天,我们忙着接待前来办理低保的农民,夜晚,加班填表,明天赶紧给区人社局报过去,不能耽误低保户领低保费。”正在电脑上填表的乡民政所工作人员李金娥对记者说。

  便民服务中心的斜对面是乡脱贫攻坚指挥部,三位工作人员正对着电脑屏幕专心填写。“白天进村入户,晚上加班整理资料档案,撸起袖子加油干已成我们的工作常态。”乡党委副书记水卫东感慨道。

  “发展产业是关键,只有抓住了产业这个扶贫攻坚的‘牛鼻子’,才能实现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目标。”西李村乡党委书记刘阳如是说。

  2017年12月8日,西李村乡党委副书记、乡长王跃泽带领乡党委班子成员、各村驻村第一书记、党支部书记、村干部60余人前往渑池县陈村乡、洪阳镇观摩学习党建和扶贫工作,他说:“观摩找差距,交流补短板。通过观摩学习才知道扶贫工作的差距,还需要抓紧时间迎头赶上。”

  脱贫攻坚,历史的使命,人民的重托。西李村乡咬定目标,万众一心。随着一幅幅脱贫攻坚的生动画卷徐徐展开,决胜年度脱贫攻坚任务,首胜可期;宏伟小康梦,必将变成现实!

文章关键词:陕州区;西李村乡;脱贫攻坚;工作纪实 责编:邵恰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三门峡市陕州区:党性教育 锤炼作风

    9月11日,三门峡市陕州区委组织部联合区委老干部局,利用周末时间,组织30余名机关干部职工到渑池县刘少奇故居,集中开展“党性教育 锤炼作风”主题活动。

  • 陕州区夏秋季旅游线路推介会成功举办

    近年来,陕州区主动适应“大众旅游”新趋势,举全区之力、集全区之智,全力将陕州区打造成为三门峡主城区旅游发展的核心区、黄河金三角区域中心城市新城区、中原温泉养生休闲文化名城。

  • 三门峡陕州区一农户荣获“全国最美家庭”称号

    近日,从全国妇联传来喜讯,三门峡陕州区张茅乡东村李瑞茂家庭作为河南三门峡市的唯一代表,荣获全国“最美家庭”荣誉称号。

  • 三门峡市陕州区:为贫困妇女撑起关爱雨伞

    日前,河南三门峡市陕州区妇联联合区红十字会,组织工作人员冒雨前往豫西深山区——店子乡大石涧村,看望慰问该村南山组贫困妇女陈群花。

  • 中国最美乡村——三门峡市陕州区北营村

    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在中原大地传承延续,河南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也给我们留下宝贵的财富。在河南,历史文化俯首皆是。三门峡市陕州区张汴乡北营村,在豫西地区拥有存量最多、保存最完好的“地坑院”。

  • 新闻
  • 财经
  • 汽车
  • 体育
  • 娱乐
  • 健康
  • 科技

慢新闻

省招办辟谣!网传“河南50万考生无大学可上”数据错误百出 为不实消息 省招办辟谣!网传“河南50万考生无大学可上”数据错误百出 为不实消息

推荐视频

高考前"最后一课":我的故事都是关于你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