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斐,男,27岁,河南平顶山人,河南科技大学车辆与交通工程学院2015级硕士研究生
“每天叫醒我的不是闹钟,而是梦想。”魏斐说,微信朋友圈经常出现的这句话,就是魏斐的座右铭。
魏斐学习成绩优异,综合成绩位于班级第一,先后荣获货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河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奖、河南省优秀研究生干部、河南省三好学生、河南省文明学生、河南省优秀应届毕业生、河南社会实践“三下乡”先进个人、2017年大学生创业英雄百强等称号。
在科研方面,他和团队先后研发了“新型便携式环保空调”“新型集成化驱动控制系统”“多元化智能柔性系统”等10多个科技项目。此外,他还申报了8项国家实用型专利,在国家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6篇,并参与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先后获得第四届“创青春”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河南省金奖、第十届“挑战杯”河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竞赛金奖、第三届河南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等荣誉。
特别是2017年5月,他作为“新能源汽车新型集成化驱动控制系统”项目带头人组建的创业团队,以省级创意组第一名的成绩入选全国决赛,夺得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银奖。该作品受到许多知名企业的青睐,此后与宇通新能源汽车、奇瑞新能源汽车等车企达成合作意向。他和团队所研发的新型五合一控制器,目前已成功销售到河北御捷汽车、波导汽车等多家企业,其创造的经济价值在短短三个月内已突破百万元。
程兆东如鹰隼般捕捉并紧抓身边每一个学习提高的机会和平台。加入学校CAD(利用计算机及其图形设备帮助设计人员进行设计工作)协会后的锻炼,夯实了他的专业基础能力。
2011年,刚入高一的吴人杰罹患Ⅰ型糖尿病。面对现代医学在糖尿病这种慢性疾病上难以逾越的鸿沟,正值青春的他便承受着同龄人不曾有的巨大压力。
杨恒杰从踏入大学校门起,便“疯狂”爱上了志愿服务工作。2014年,刚入大学的杨恒杰参加了“焦融育苗”广西支教团,展现出对志愿服务的极大热情,在他心中埋下奉献志愿服务工作的种子。
他个人先后获得河南省优秀志愿者、河南省大学生志愿者之星个人奖、第六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优秀志愿者等称号。
他坚持阅读学术名著、史料原典、期刊论文,积极参加各种学术活动。4年来,旁听学术前沿报告及学术会议共计87场,发表学术论文3篇。
闫畅来自一个小山村,出生时手脚便带有先天残疾。生活的压力让闫畅选择了自立自强、刻苦求知。
陈晚晴先后获得2016年“中国梦-全国优秀论文/课件评选大赛大学专业组一等奖”、河南省福兴儿童公益基金会优秀志愿者、新乡市文明学生等荣誉称号。
他先后参加上海东方卫视《诗书中华》、真人秀《萤火虫》等节目的录制。他还在江苏卫视《味道》节目中讲述创业经历和家乡历史,将自己创作的“草本烩菜”带到南京,带上舞台。
刘相臣大一刚入学就携笔从戎,进入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吉林省公安边防总队服役。在部队,他先后被授予优秀士兵、内务标兵等称号,获得团级嘉奖一次。
他从生活中的一件件小事中捕捉灵感,先后改进研发了新型“洗涤用品包装瓶”“降低青少年近视笔套”“收割机除尘装置”等实用的发明创造。
刘芸在大学里学的是美术专业国画方向,虽然是一个小姑娘,但身上却有着一股韧劲和不服输的精神。
国家励志奖学金、河南省2016年度文明学生、河南省三好学生、商丘好人、河南民办教育十大新闻人物、2015年感动商丘工学院年度人物等一个个殊荣是她努力的见证。
参加组织公益活动100多次,支教覆盖山区1000多名孩子,募捐2000件衣服、4000册图书,累计服务时长3000多小时,这是朱罡佑大学期间交上的答卷。
张永升因挺身而出保护文物的义举,先后被项城市授予“文物保护先进个人”,被周口市授予“文物卫士”荣誉称号,被郑州市文明办授予“文明市民”荣誉称号,荣立个人三等功一次。
1993年出生的尹青超,大学四年来,参与和组织校内外各类志愿服务活动百余次,累计服务时长2000余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