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天下新闻 > 正文

"收购玉米获刑案"当事人:若判无罪还收玉米

2017年02月13日07:01  来源:新京报

5034

 2月11日,王力军在自家门口的玉米堆里。新京报记者 江峡 许研敏 摄

  2月11日,王力军在自家门口的玉米堆里。新京报记者 江峡 许研敏 摄

  新京报讯 今日上午9点,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中级人民法院将应最高人民法院指令,开庭再审农民王力军因收购玉米被判非法经营罪一案。新京报记者了解到,再审辩护律师将为王力军做无罪辩护。

  据新华网报道,2014年11月至2015年3月间,巴彦淖尔市临河区白脑包镇永胜村农民王力军从周边农户手中收购玉米。2015年底,经群众举报,王力军因无证收购玉米被工商局等相关部门查获,随后他到公安机关投案自首。

  2016年4月15日,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临河区人民法院以被告人王力军没有办理粮食经营许可证和工商营业执照而进行粮食收购活动,违反《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相关规定为由,依据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第(四)项规定,以非法经营罪判处王力军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二年,并处罚金人民币2万元。

  2016年12月16日,最高法就此案做出再审决定书,指令由巴彦淖尔中院对此案进行再审。据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五条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对各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如果发现确有错误,有权提审或者指令下级人民法院再审。

  据人民法院报报道,最高法认为,就本案而言,王力军从粮农处收购玉米卖予粮库,在粮农与粮库之间起了桥梁纽带作用,没有破坏粮食流通的主渠道,没有严重扰乱市场秩序,且不具有与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规定的非法经营罪前三项行为相当的社会危害性,不具有刑事处罚的必要性。

  王力军的再审辩护律师王殿学告诉新京报记者,王力军案一审时的适用法律错误是非常明显的,一审时有多个国家机关均未根据最高法院司法解释办案,也没有遵循刑法的谦抑性原则,人为扩大了兜底性条款的适用条件。他将为王力军做无罪辩护。

  对话

  “如果判我无罪,今后还要继续收玉米”

  2月12日晚8点,巴彦淖尔市的天空布满星星,46岁的王力军还在屋里忙着接记者打来的电话,今天上午9点,他的案子将再审开庭,各地媒体都在关注。

  王力军大半辈子都在务农,皮肤被太阳晒得黝黑。他身材高大,不善言辞,说话时带着浓浓的当地口音。

  “是不是可能会判我无罪”

  新京报:什么时候得知要重审你的案子?

  王力军:去年12月29日上午,巴彦淖尔中级法院的人给我打电话,让我下午去中院拿再审决定书。下午,我打了车,3点到中院,中院的法官把决定书递给了我。

  新京报:当时心情如何?

  王力军:我心里觉得有希望了,是不是可能会判我无罪。之前我都没想过能再审。

  新京报:你判刑之前,日子过得怎样?

  王力军:没这事以前,我自己有个农用车,自己做点买卖,收购玉米、蔬菜、哈密瓜啦,一年能有七八万块钱贴补家用。

  2008年开始收购玉米,做了6年,家里条件改善了,供女儿读大学,供儿子去天津学美发,买了台4000块钱的电视机。父亲2014年得癌症,如果不收玉米,医院都去不成。

  新京报:判了刑之后呢?

  王力军:自从判了以后,我不能做买卖了,经济来源受到了挺大的损失。现在只能靠种地,家里40多亩地,如果收成好,一年挣三四万块钱,能解决基本的温饱。今年收成不好,种地几乎没挣到钱。还得付车的保险费和年检费,不管跑不跑这车,一年得交4000多块钱。

  “不觉得我犯罪了”

  新京报:当时怎样找到的律师?

  王力军:开庭前,我去区法院,看到法院对面开了一家律师服务所,我就花了100元咨询。律师说非法经营罪可能要判3至5年,罚款非法获利的1至5倍。这时候我才开始害怕了,就请个律师帮我辩护,总是比我会说,因为他懂法。

  2016年4月5日开庭,15日拿到判决书,当时挺冤枉挺委屈的。请的律师在法庭上的辩护词就5个字:无意识犯罪。

  新京报:为什么不上诉?

  王力军:律师觉得结果挺好的,不用坐牢,我自己不懂法律问题,也这么想,缓刑能回家种地,人生还自由一些。

  当时家里没有经济条件,这是一个原因;我也认为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要是上诉就像是和政府打官司,我觉得打不赢。

  新京报:打官司前后花了多少钱?

  王力军:罚了2万块,交了6000元的非法所得,雇律师花了5000,经侦大队、检察院这些部门要我去接受调查,来回车费,加起来花了四五万。

  新京报:缓刑期间,你要做什么事情?

  王力军:每个星期要给镇司法所打一个电话,汇报最近这一个星期在做什么。每个月要去司法所报到一次。还要手写这一个月对法律的认识,学习了什么法律知识。

  新京报:你会怎么写?

  王力军:写对法律的认识,有什么感想。比如说,写因为自己不懂法,触犯了法律,对社会造成了危害这些话,还感谢司法人员保住了我,给我在外服刑的机会,在家种地,赡养老人。每次写三四十个字。

  新京报:你心里是这么想的吗?

  王力军:我心里还是不理解。司法所给我发了一本《社会服刑矫正人员学习手册》,按照学习手册来写我的认识,我没看。因为我不觉得我犯罪了。

  新京报:你和身边其他收购玉米的人怎么看待这件事情?

  王力军:在巴彦淖尔市,还有上千人在收购玉米,都没事,没被判刑,因为大家心里都觉得这不违法。

  我自己也是种玉米的,我们拖玉米去排队卖,这是好事情,给农民节省了很多体力劳动,农民们欢迎我们这样收玉米的。

  我们挣的也就是辛苦钱,一直都是谋这样的营生,怎么就犯罪了呢?心里受委屈,但是没办法,忍着吧。

  “心情总是不好,憋屈得不行”

  新京报:判刑之后,街坊邻居对你的态度有变化吗?

  王力军:他们会说,不知道我干了什么坏事,还判了刑。有的以前关系很好,因为这个事情不再理我。我也不愿找邻居说这事,我本来话就少。

  新京报:家人什么态度?

  王力军:去年元月初八,我女儿出嫁,当时案子还没开庭,我不敢告诉亲家我的案子,直到案子判了,亲家离我这里不远,就知道了。他们对我的态度没变化,他们也觉得这不犯法。一家人都这么觉得,我没犯法。但想到这个事情心里都不好过,我爱人一想到我被判刑就哭鼻子。

  新京报:你这两年心情怎样?

  王力军:出了事,心情总是不好,憋屈得不行。经常睡不好觉,脑子里一直想我自己的案子。我老母亲给我从大夫那儿买了安神补脑液和维生素C,一直在吃,有点作用。

  以前一天抽一包烟,这个事情以后一天抽2到3包,烦躁的时候就喝白酒,一次喝7两到1斤,喝醉了就睡过去。

  “如果判我无罪,我今后还要继续收玉米”

  新京报: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很多媒体关注你?

  王力军:以前不能理解,现在能理解了。自从媒体采访了以后,去年国家粮食局规定农民今后想收购粮食,不用再办理粮食收购许可证了。

  新京报:如果再让你选择一次,你会去上诉吗?

  王力军:我现在懂这么多了,如果再判我犯罪,我会上诉。

  新京报:你现在怎么学习法律?

  王力军:我看电视,以前都只看打仗的好看电视剧,自这以后,我会看中央十三频道的新闻,还有法治在线、社会与法这样的节目。

  新京报:你对再审结果有什么期待?

  王力军:我现在不知道结果,心里还是没底。

  新京报:若被判无罪,你今后有什么打算?

  王力军:如果判我无罪,我今后还要继续收玉米和其他农副产品,不能让我的车和机器烂在院子里,赚些钱养家,让日子好过些。

  新京报:如果再审无罪,你会去申请赔偿吗?

  王力军:会。这两年,买卖做不成,车每年还得花钱,对家里的经济损失挺大的,要求赔偿这些,还有精神上、名誉上的损失,我就要求这么多。

  内蒙古农民无证收购玉米被判非法经营13日将再审

  2017年2月4日晚,澎湃新闻从律师王殿学处获悉,当日17时30分许,他接到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中院电话,称他代理的原审被告人王力军“收购玉米被判非法经营罪”一案,将于2月13日上午开庭再审。

  王力军系巴彦淖尔市临河区白脑包镇永胜村农民。据新华网报道,2014年11月至2015年3月间,王力军从周边农户手中收购玉米。2015年底,经群众举报,王力军因无证收购玉米被工商局等相关部门查获,随后他到公安机关投案自首。

文章关键词:王力军;社会与法;刑案;无罪辩护;收购粮食 责编:彭向华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玉米案农民:国家赔偿多少无所谓 重在恢复名誉

    备受舆论关注的“农民收购玉米案”有了新进展。他告诉记者,自从被判无罪后,自己又可以自由收玉米了,人身自由也不再受到限制,可以自由出入临河。

  • “内蒙古农民收购玉米获刑”案再审改判无罪

    今天上午9点“内蒙古王力军收购玉米获罪案”再审宣判,巴彦淖尔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撤销原审判决,改判王力军无罪。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新闻媒体记者、社会公众以及王力军的家属等60余人旁听了该案的公开宣判。

  • 农民收购玉米获刑案再审 当事人:兴奋得只睡2小时

    昨日上午9点,内蒙古巴彦淖尔中院按照最高法的再审指令,对当地农民王力军收购玉米一案开庭再审。庭审中,巴彦淖尔市人民检察院作为公诉方,认为原审判决适用法律错误,王力军的行为不构成非法经营罪。

  • 农民收购玉米获刑案”今日再审 律师做无罪辩护

    今天上午9点,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中级人民法院将应最高人民法院指令,开庭再审农民王力军因收购玉米被判非法经营罪一案。法院认为王力军违反国家《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的规定,非法经营玉米收购,且非法经营数额达到21万余元,数量较大,已构成非法经营罪。

  • 肖晓琳病逝 创办《今日说法》爱提携后辈

    【搜狐视频娱乐播报】7月12日,有网友微博爆料央视主持人肖晓琳因癌症已在美国病逝。1987年,身在湖南的肖晓琳考入中国社科院深造,次年被调入中央电视台,主持的第一档节目就是针砭时弊的社会类节目《观察与思考》。

  • 都市频道记者崔松旺登上央视《新闻联播》

    昨晚央视《新闻联播》即将结束的时候,播出了一条节目预告:“由中央电视台制作的特别节目《青春榜样》于今晚9:39在CCTV12社会与法频道播出。”随之画面切换,曾因乔装卧底解救智障奴工而为大家熟知的河南电视台都市频道记者崔松旺,作为《青春榜样》的主人公之一,出现在电视画面中。

  • 患面容松弛症女孩求助《小莉帮忙》连续报道

    听着患“怪病”女孩胡娟的泣血哭诉,民生频道《小莉帮忙》出镜记者刘小莉决定用尽全力去帮助她。27岁的胡娟,却有着绝不属于这个美好年纪的容颜:松弛的皮肤、下垂的眼角、深深的皱纹,让她看上去俨然是一个耄耋老者。

  • 患面容松弛症女孩求助 《小莉帮忙》连续报道

    ”听着患“怪病”女孩胡娟的泣血哭诉,河南电视台民生频道《小莉帮忙》出镜记者刘小莉决定用尽全力去帮助她。27岁的胡娟,却有着绝不属于这个美好年纪的容颜:松弛的皮肤、下垂的眼角、深深的皱纹,让她看上去俨然是一个耄耋老者。

  • 新闻
  • 财经
  • 汽车
  • 体育
  • 娱乐
  • 健康
  • 科技

慢新闻

省招办辟谣!网传“河南50万考生无大学可上”数据错误百出 为不实消息 省招办辟谣!网传“河南50万考生无大学可上”数据错误百出 为不实消息

推荐视频

高考前"最后一课":我的故事都是关于你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