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豫论头条 > 正文

刷脸技术应大胆探索小心应用

2017年09月22日09:10  来源:广州日报

5034

  最近一段时间,“刷脸”成了最火热的黑科技。除了手机可以刷脸解锁之外,越来越多的场景和事项可以“看脸”了。火车站可刷脸进站、宾馆刷脸入住、部分提款机实现刷脸取款。但也有业内人士呼吁,刷脸技术在安全性和个人隐私保护方面还有很多漏洞,不能对其盲目乐观。

  似乎就是在一夜之间,我们进入了“刷脸时代”。最新款的手机可以使用刷脸解锁,让人大呼惊奇。可更奇妙的事情还在后面呢:武汉火车站宣布全面实现刷脸进站、支付宝启动商用刷脸支付、杭州一些宾馆不用身份证刷脸即可入住、北师大宣布学生宿舍也可以“刷脸开门”,连我们最熟悉的取快递,也能靠脸开箱取走。短短几个月,我们这张脸好像已经取代了很多东西,银行卡、身份证、手机验证码、火车票,乃至开门的钥匙。

  然而,比起我们脑海中只有自己知道的密码,“刷脸”真有那么安全吗?恐怕很多人还是半信半疑。这些担忧早已成就了段子手的狂欢。比如“一张网红脸可以解锁一整个酒吧的手机”,比如“老婆想买啥,趁着老公睡觉刷下脸就行了”。虽然段子只是段子,但内里包含的担忧却是真实存在的。不久前,中国工程院院士、信息安全专家郑建华就在一次演讲中提到,刷脸支付安全隐患很大,生物密码必须与传统密码相结合才能有更好的效果。

  那么,到底应该如何看待刷脸技术?在我看来,需要从两个角度来思考。

  其一,刷脸技术当然是科技的又一次伟大进步,但是否真的能取代最为简单原始的密码?或者说有没有取代的必要?当然,比起输密码、按指纹,刷脸来得更加爽快,技术的革新固然值得称赞,但到实用层面,必须综合考量风险、成本和收益。从现阶段看,刷脸还达不到取代其它所有认证方式的技术水平,从长远来看,也不一定非得把现有的密码、指纹都扔进垃圾桶才算成功。实际上,在银行等安全性要求相当高的应用场景下,刷脸取款也必须要输入密码。换言之,刷脸是增加了一重认证方式,而不是取代了别的认证方式。这也许是刷脸技术最务实的应用理念。

  其二,这世界上没有完美的技术,更不存在一面世就能解决所有问题的技术。就好像我们最熟悉的汽车,已经有上百年历史了,仍然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仍然有不断提升的空间——更安全的气囊技术、更环保的驱动方式、更智能的驾驶辅助等等,但从来不会有人否认汽车是伟大的发明。刷脸技术也一样,不能指望它能一劳永逸地解决所有涉及安全认证的问题,但正是不断地解决现存的问题,才能推动这一技术不断逼近“完美”。俗话说,“武功再高也怕菜刀”;刷脸技术再牛,碰到劫匪把人绑到取款机前也是没辙。但这些待解难题,不仅不会阻挡刷脸技术的应用,还会推动这一技术不断完善。

  眼下,科技进步成了推动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的最主要动力。但在科技进步的同时,人们还应对科技的作用与局限有一个合理的期待和认知。无论是对方兴未艾的刷脸,还是对人工智能、基因技术、机器人等前沿科技,都应在保护个人隐私的前提下大胆探索,小心应用。(张 涨)

 

 

 

文章关键词:刷脸技术;个人隐私 责编:王庆河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共同铸就保障个人隐私的有效防御体系

    推动各国采取措施制止利用网络侵害个人隐私的行为,并就尊重和保护网络空间个人隐私的实践和做法进行交流。

  • 微信朋友圈"精准广告"存在隐私风险

    我们很多人对于Cookies相关的隐私并没有太重视,原因是认为Cookies信息不会与我们的真实身份直接关联。但是对于微信来说,情况就不一样了,因为我们的微信都是实名的,而且我们每个人的信息除了浏览行为外,还会涉及微信钱包的消费、通信信息、通信记录、联系人等等诸多内容。

  • 郑州网络界就保护公民个人隐私作出公开承诺

    7月19日,郑州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组织属地网络界认真学习《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并就保护公民个人隐私作出公开承诺。中原网、郑州广播在线、郑州教育信息网等属地重点网站提出要切实增强网站工作人员对保护公民个人隐私重要性的认识,并就保护公民个人隐私作出公开承诺。

  • 网信办关闭第三批40家涉“网络敲诈”网站

    5月5日,记者从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获悉,近日,40家涉嫌从事网络敲诈、有偿删帖等违法违规活动的网站被关闭。这是“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开展以来,互联网主管机关集中关闭的第三批违法违规网站,数量较前两批有所增加,专项整治的力度进一步加大。

  • 媒体评奥朗德分手戏:“扫一屋为扫天下”

    据海外网报道,当地时间1月25日下午,被绯闻折腾了两周的法国总统奥朗德和他的“第一女友”瓦莱丽.特里维耶里终于不再躲在“个人隐私”帷幕后,而是双双在推特上承认分手。1月25日,根据事先早已安排好的行程,特里维埃里需应非政府组织“战胜饥饿”ACF邀请,去印度参加一个扶助营养不良儿童的计划。

  • 买指纹膜替代迟到 有安全隐患可能泄露个人隐私

    天气渐冷,面对单位“铁面无私”的指纹打卡考勤机,一些“上班族”为了避免迟到受罚,在网上购买材料自制“指纹膜”,托同事代为打卡。民警表示,虽然指纹膜能让人应付考勤,但也易给使用者埋下安全隐患。

  • 肖烨等人敲诈勒索案涉及个人隐私将不公开审理

    【重庆:肖烨等人敲诈勒索案6月20日开庭因涉及个人隐私将不公开审理】记者7日从重庆市渝北区人民法院获悉,肖烨、许社卿、严鹏、赵红霞等六人涉嫌敲诈勒索一案,将于6月20日上午在该院开庭审理。

  • "追踪器"是以爱的名义伤害孩子

    近日,武汉晚报记者遇到了一个同样不淡定但很有办法的父亲:他给孩子身上装了3个“追踪器”,孩子的情况24小时尽收眼底。

  • 8招保证iPhone个人隐私

    8招保证iPhone个人隐私

  • 智能手机成收集个人信息“手雷”

    随着互联网与人们生活的日益紧密,以上所提到的各种状况或许会更加频繁地出现在大家身边。在今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维护网络安全”首次出现,不少业内人士认为,这意味着网络安全已上升到国家战略。但另一方面,网络上个人信息泄露事件仍层出不穷。

  • “大印财富通”多举措保护投融资会员个人隐私

    在“互联网+”提升为国家战略并得到快速发展的今天,消费者的个人隐私如何得以有效保护?南阳市大印财富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通过实践,给出了明确的答案:依法自律,信守承诺,谨慎发布信息,保护会员个人隐私,多措并举,努力建立起“诚信为本、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的信用小环境。

  • 别在“抢票”中迷失“规矩”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每一项规矩的制定都有它的合理性和必要性,铁路春运火车购票办法也是如此,它限制和约束的是不法购票行为,保护的是正常出行旅客的权利。

  • 新闻
  • 财经
  • 汽车
  • 体育
  • 娱乐
  • 健康
  • 科技

慢新闻

省招办辟谣!网传“河南50万考生无大学可上”数据错误百出 为不实消息 省招办辟谣!网传“河南50万考生无大学可上”数据错误百出 为不实消息

推荐视频

高考前"最后一课":我的故事都是关于你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