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天下新闻 > 正文

90后公开艾滋身份:舅舅"恭贺"他给家里长脸

2016年12月01日14:46  来源:北京时间

5034

90后公开艾滋身份:舅舅

  2013年8月,刘石在西单门口征婚。

  四年前,只是在门口抽根烟的功夫,刘石发现整个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员都在找他。当他拿到了HIV阳性的检验报告后,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结束自己的生命。

  在朋友的鼓励下,刘石重拾生活的信心。“知道是艾滋感染者后,一开始让我住院的医生忙改口让我回家。”刘石对“北京时间”(ID:btime007)说起自己的遭遇。

  “社会上对艾滋病人的歧视的情况依然存在,依旧没有得到根本改善。”刘石此后加入了艾滋病相关的公益组织,并成为近60万艾滋病患者中为数不多敢于公开身份的人,“为这个群体呐喊,争取基本的权利。”

  但即使是这个勇敢的“斗士”,“不会主动跟室友说明病情,很有可能会被赶出来。”他坦言,没有公益组织给予的生活保障,他也不会选择在媒体公开身份。

  确诊后一门心思想“寻死”

  “得知感染后的第一感觉就是想死。”说这话的时候,刘石竟是一脸的阳光。

  刘石个头不高,身穿运动裤和套头衫,显得很有活力。头上还抹了一点发蜡,左耳带着一个很别致的耳钉。如今谈起自己的患病经历,他表现地非常淡定从容。

  刘石是一位男性同性恋,2012年7月,他身体出现严重不适。因为曾有过高危性行为,他意识到自己应该去疾控中心做HIV病毒检查。很不幸,检查结果最后显示为阳性。

  那一年,他刚20岁。

  回到四年前,他极度消沉,一门心思想“寻死”。

  确诊成为HIV病毒携带者之后,他以患急性淋巴性白血病的理由辞职,回家后便开始不停地查资料,找网友咨询,就是为了找个“不那么痛苦的死法”。

  “一幢靠近海边的别墅!”从小生活在内陆城市的刘石想到了一个最佳的自杀地。

  他把真实的病情告诉了一位最信得过的朋友。听闻他的病情,朋友立马赶来安慰并照顾他,这也成为了他“向死而生”的转折点。

  “他陪了我一个月,帮我做一切我想做的事,陪我吃一切我想吃的东西。”刘石很庆幸自己有这样的朋友,“等他离开的时候,他问我这段时间快乐吗?如果感到快乐,为什么不能快乐地过好每一天?”

  “从内心底讲,我毕竟是想活下去的。”一个月后,刘石打消了轻生的念头。

  他开始学着接受现实,并进行了系统的治疗。四年来,他的免疫力细胞(CD4)由极低的2个上升到500个左右(正常人是500-1600)。“我的身体已经和普通人基本无异。感冒发烧的小毛病,吃正常的药物也可以好。”

  选择正视病情,并不意味着可以坦然面对他人的目光。

  “舅舅在医疗领域做事,对艾滋病的了解会比别人多。当时他看我身体不好,频繁地去传染病科和疾控中心,就开始有所怀疑了。”刘石不得已告诉了舅舅实情。

  “千万不要告诉我爸妈。”刘石对舅舅千叮万嘱,父母始终是他心里最难迈过的坎。刘石觉得父母肯定承受不了自己的独子既是同性恋又是艾滋病患者的事实。

  直到有一次离家时,妈妈把他送上公交车,回头时,刘石看见妈妈在哭。他担心母亲是不是知道了什么。“毕竟这么大的事情,家里人肯定得知道。”后来证实,舅舅确实告诉了母亲。

  “此前,身体不舒服父母总是会刨根问底。知道我感染艾滋以后便不再问了。”刘石发现父母的关心变得异样起来,说话越来越小心,桌上的饭菜越来越多。

  “不太聊生病的事情,总是说‘多吃点这个增加免疫力’、‘天冷了要多加衣服’的话。”刘石听了觉得五味杂陈,“就像一个人快要死了,见一面少一面,需要临终关怀。他们会背地里哭,不让我看到。”

90后公开艾滋身份:舅舅

  刘石在一场关于艾滋病的报告中做演讲。

  公开艾滋身份家庭被孤立

  真正的重生是在刘石加入公益组织之后,他在那找到了心灵的慰藉,并且大胆做出了公开身份的决定。

  2012年10月,走出生命中最阴暗的一段时光后,刘石首先加入了山西一家防艾志愿团体做兼职,学习如何快速检测,如何帮助别人检测,如何对阳性患者关怀陪同。

  “因为周围的人和我一样,志愿者知道我的病情,也会鼓励我。那段时间我非常开心。”刘石对“北京时间”(微信号:btime007)说。

  此后,刘石认识了魏建刚,他在一家专注于中国性与性别以及性健康问题的NGO工作。

  有一次,魏建刚问刘石:“你愿不愿意站出来以感染者的身份去发声,这个时候我觉得应该有一个人做这件事情。”

  刘石告诉“北京时间”(ID:btime007),在周围的朋友及志愿者的鼓励下,他做出了公开身份的决定。

  2013年7月,刘石在一场爱滋徒步发布会上首次公开了自己的身份。为了能让大家记住他,他给自己取了“刘石”这个名字,“好记”。1个月后,他来到北京加入魏建刚所在的组织,开始从事全职公益工作。

  “尽管每月只拿五六千元的薪水,但能够满足在北京的开销了。”刘石为生病之后仍能够养活自己而感到骄傲。

  初次的曝光并没有带来如潮的关注。前来报道的媒体把视线放到了参加活动的一位影视明星身上。

  一个月后由他策划的在西单门口公开征婚的活动,对他产生了始料未及的影响。那年的七夕节,刘石来到西单大悦城门口,微笑着举起写有“我是艾滋病感染者,七夕征婚”字样的粉色牌子,向大众宣传艾滋病人的正常权利。

  次日,一条关于“90后艾滋病感染者征婚”的消息登上了各大网站的头条。

  “几乎各大网站的醒目位置都是这条新闻。各大新闻客户端的页面,甚至弹窗也推送。”刘石有些窃喜,心里觉得“好牛逼呀,到处都是我”。

  很快,压力接踵而至。

  第一通“问罪”的电话是上海的一位亲戚打来的,“你是感染艾滋病了么?”

  “我只是配合当地的媒体做新闻,没感染。只是配合他们演出。”刘石慌乱极了,本能得想把事情隐瞒过去。

  紧接着是舅舅电话,“恭贺”他给家里人长脸了。

  很快这条消息也被父母知道了,来自家庭的巨大压力让刘石后悔了一段时间。有些朋友也开始疏远他,甚至干脆不再联系。

  但他很快调整了自己,“我觉得自己还是做了件好事,觉得自己也算伟大了一回。”

  令刘石感到欣慰的是,周围真正亲密的朋友没有离开他,工作的伙伴也没有离开他。

  但他始终对父母抱有歉意,“他们(父母的亲友)会想为什么我们家是这样?虽然见面的时候表面上依然和气,但背地里的猜疑甚至中伤早就把隔阂建立了起来。”

文章关键词:刘石;艾滋病人;90后;长脸;北京时间 责编:彭向华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我国拟禁止艾滋病人进入公共浴室事件引发争议

    近日,国务院法制办就商务部起草的《沐浴业管理办法》征求意见。该办法拟规定,沐浴场所应在显著位置设立禁止性病、艾滋病患者入浴的警示标志。该征求意见稿公布后,公共浴所对艾滋病人说不有没有必要,也引发了业内人士和社会公众的争议。

  • 商务部:若艾滋病人进澡堂不传染将删规定

    10月12日,中国商务部起草的《沐浴业管理办法》正试图将所有性病、艾滋病患者杜绝在公共浴室门外。他认为,国家部门出台这样的规章是在明文提醒大家“艾滋病患者跟我们不一样”,会加剧公众对他们的误解和歧视。

  • 专家称澡堂拟禁艾滋病人并非歧视 建议分级管理

    对于这些观点,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免疫学系教授王月丹认为过于乐观,并且误读了《淋浴管理办法》的规定。”考虑到这一规定可能涉及歧视,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免疫学系教授王月丹表示,禁止艾滋病患者进入公共浴室,是出于对大众健康的保护,而非对艾滋病患者的歧视。

  • 漯河HIV携带者二七广场请人喝茶

    来自河南漯河的34岁艾滋病毒携带者秦跃杰继11月29日在西安鼓楼请路人喝茶之后,30日来到郑州二七广场。他在街头竖着一个“请人喝茶”的牌子,邀请路人喝茶,只为告诉大家,艾滋病毒不会通过茶杯、餐具等日常生活用品传播。

  • 吸毒者针扎多名儿童 欲散播艾滋谣言被批捕

    近日,甘肃兰州市城关区人民检察院对一起公安部门高度关注、社会反应特别强烈的危害公共安全案件实施提前介入。

  • 30省份艾滋患者个人信息疑泄露 官方回应

    近日,全国30省份275位艾滋病感染者称接到了诈骗电话,艾滋病感染者的个人信息疑似被大面积泄露。

  • 11岁艾滋女孩求学记:两度上学被家长们赶走

    两年前被确诊出艾滋病后,莎莎上学的努力遭到了其他学生家长的强烈反对,经过一年多的反复拉锯,莎莎还是失学了。

  • 国务院拟规定公共浴室禁艾滋病患者入浴引争议

    近日,国务院法制办就商务部起草的《沐浴业管理办法》征求意见。该办法拟规定,沐浴场所应在显著位置设立禁止性病、艾滋病患者入浴的警示标志。沐浴场所应在显著位置设立警示标志:包括禁止性病、艾滋病和传染性皮肤病患者入浴标志。

  • 国务院拟规定公共浴室禁艾滋病患者入浴引争议

    近日,国务院法制办就商务部起草的《沐浴业管理办法》征求意见。该办法拟规定,沐浴场所应在显著位置设立禁止性病、艾滋病患者入浴的警示标志。沐浴场所应在显著位置设立警示标志:包括禁止性病、艾滋病和传染性皮肤病患者入浴标志。

  • 男子疑患艾滋用被子捂死妻儿

    记者刘晓燕 因怀疑自己得了艾滋病产生绝望心理的文中元,用被子捂死睡梦中的妻儿,涉嫌故意杀人罪昨日在深圳中院出庭受审,他对所犯罪行供认不讳,称连续几个月没睡好,精神几近崩溃,杀死妻儿是不想让他们受苦。据公诉机关起诉称,2012年9月起,文中元怀疑自己得了艾滋病,随后怀疑把艾滋病传染给了妻子吴女士和儿子小旭。

  • 新闻
  • 财经
  • 汽车
  • 体育
  • 娱乐
  • 健康
  • 科技

慢新闻

省招办辟谣!网传“河南50万考生无大学可上”数据错误百出 为不实消息 省招办辟谣!网传“河南50万考生无大学可上”数据错误百出 为不实消息

推荐视频

高考前"最后一课":我的故事都是关于你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