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频道 > 财经观察 > 正文

部分城市楼市放松限制引关注

2018年01月15日09:41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5034

  楼市调控不会“拉抽屉”(锐财经) 

  近期,兰州、南京等城市先后对楼市调控政策进行调整,其中有关限购规则的部分引发海内外广泛关注。有观点认为,中国部分城市对限购政策进行某种程度上的“松绑”,表明中国楼市调控已出现基调转向、“拉抽屉”等问题。对此,专家指出,部分地方楼市政策调整属于对前期政策中刚性、粗糙部分的适时修正。在“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已成为全社会强大共识的背景下,中国楼市从严调控的基调不会改变、长效机制建设的步伐不会放慢、防范和化解风险的决心不会动摇。

  放松限制引起关注 

  2018年伊始,部分城市对楼市调控政策进行了调整。具体来看,这一波调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将“一刀切限购”变为“差别化限购”。例如,兰州取消了对偏远区域的住房限购政策,放松部分城区限购条件,同时在有过热倾向的城区加码限售政策。二是定向放松以吸引优秀人才。例如,南京重点针对优秀人才放宽购房条件,允许符合条件的人才先落户再就业。

  分析人士指出,之前各地推出的房地产调控措施略显粗糙,很多规定带有“一刀切”色彩,有些还是临时照抄其他城市的调控措施。随着楼市调控常态化,一些地方势必会结合本地情况对楼市调控措施进行细化与优化。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兰州楼市的过热主要集中在市区,一些郊区及偏远地区的新房库存则较高,对相关区域变“限购”为“限售”,既去库存也防范炒房,具有积极意义。中泰证券则分析认为,定向放松限购是部分土地财政依赖程度较高或人才流出压力较大的二线城市引进人才、维持楼市平稳运行的手段。

  在全国房地产商会联盟主席顾云昌看来,当前部分城市政策调整没有越过“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这一红线,符合分类调控的要求。顾云昌认为,以往调控更多是从需求侧着手,未来将更加重视供给端调控,调整住房供应数量和结构。

  微调不必过度解读 

  那么,部分城市调整政策是否意味着中国楼市调控主基调发生变化了呢?多位业内人士指出,中国楼市长期存在房价总体偏高与结构性失衡并存的问题。前者推升了实体经济成本,削弱了家庭消费能力以及生育意愿;后者影响着城镇化进程和质量,制约着地方政府财力。因此,楼市从严调控、长期调控的基调不会改变。

  平安证券分析认为,中央明确强调要保持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因此未来虽然不排除更多城市对楼市政策进行适度微调,但期待全面放松或大幅度放松仍不现实。海通证券也预计,限购限贷政策仍将是影响一、二线城市需求的主要因素,这些调控政策有很大概率会持续下去。

  天津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丛屹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同一种调控政策纵向上不可能从头到尾起作用,横向上也不可能对所有城市都起作用,因此才要因时而动、因地制宜、因城施策。重要的是,分类施策必须殊途同归,共同的目标都是实现房地产市场长期健康发展。

  “近期调整楼市政策的城市,基本上不属于涨幅过快的一线和强二线城市。这些城市一方面依然面临一定的去库存与城镇化压力,另一方面也需要在城市竞争中留住高层次人才,所以需要对原有政策进行一定程度的完善。若对此过度解读,认为中国楼市调控基调改变或反反复复‘拉抽屉’,则显然是以偏概全的。”丛屹说。

  遏制炒作将长期化 

  对于房价过高、上涨过快的危害,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祝宝良指出,高房价加剧了收入分配不平等和社会分化,影响到城市化进程及居民的其它消费。祝宝良认为,刺激房地产市场虽然可以在短期内拉动了经济增长并带来财政收入增加,但却推高了实体经济的生产经营成本,反而影响中国经济长期健康发展。

  事实上,住建部对2018年工作进行部署时也强调,坚持完善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坚持调控目标不动摇、力度不放松,保持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严格执行各项调控措施,防范化解房地产市场风险。住建部指出,要针对各类需求实行差别化调控政策,满足首套刚需、支持改善需求、遏制投机炒房。

  “楼市调控的核心目的,就是要让房屋回归居住属性。此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加快建立多主体供应、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其实,‘租购并举’就是我们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不断落实的长效机制。目前,很多地方正在积极构建长期住房租赁市场,一些房地产企业也开始转变以往的开发模式,大举布局租赁市场。这些,都意味着中国楼市正在发生积极的结构性变化。”丛屹说,未来,如何确保“租购同权”将成为各地的重要命题,从而与“限购”“限贷”“限售”、财税等手段共同构成系统性的楼市调控体系。

文章关键词:楼市;放松;限制 责编:王永芳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2018年楼市发展前景展望:分类调控不会“手软”

    进入2018年,我国楼市调控政策将会何去何从?有没有松动的可能性?这些问题都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有业内专家表示,2018年我国楼市调控政策会维持中性趋紧。

  • 2018年楼市展望:分类调控不会“手软”

    进入2018年,我国楼市调控政策将会何去何从?有没有松动的可能性?这些问题都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有业内专家表示,2018年我国楼市调控政策会维持中性趋紧。

  • 楼市分类调控开始落实:兰州首个松绑限购

    2018年楼市分类调控政策在地方得到落实,兰州成为此轮调控来首个松绑限购城市。1月5日晚间,兰州市发文对部分区域取消限购;继续限购区域则取消限购社保、纳税证明,但同时加码实施限售,需满3年才可交易。

  • 2017楼市供应成交均减少 改善需求支撑新房市场

    未来的买房人群又该如何划分呢?尤其2018年是一个几乎所有从业人员都难以预测的一年,买房人群势必会随着政策、市场、产品变化而更加多元,更需要一个相对精准的定位。

  • 2017楼市供应成交均减少 改需求支撑市场

    未来的买房人群又该如何划分呢?尤其2018年是一个几乎所有从业人员都难以预测的一年,买房人群势必会随着政策、市场、产品变化而更加多元,更需要一个相对精准的定位。

  • 楼市密集调控一年 2018开启“租赁时代”

    2017年,我国经济整体运行平稳,其中房地产市场发挥了重要作用。多种迹象表明,在“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指导下,我国房地产市场已呈现收窄态势,未来随着“去库存、去杠杆”的推进,国内房地产市场很可能进一步降温。

  • 楼市密集调控一年 2018开启"租赁时代"

    多种迹象表明,在“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指导下,我国房地产市场已呈现收窄态势,未来随着“去库存、去杠杆”的推进,国内房地产市场很可能进一步降温。

  • 2018楼市:房价“最稳”的1年 杠杆买房门槛增高

    2018年的房地产市场将何去何从?市场研究机构中国指数研究院和链家研究院都接受了记者的采访,针对楼市下一步走向发表了自己的意见。比较统一的是,业内专家普遍认为,2017年将成为“超级繁荣期”的尾巴,中国房地产市场在调控压力下预计总体将保持稳定的态势。

  • 2018楼市:房价最稳的1年 杠杆买房门槛高

    2018年的房地产市场将何去何从?市场研究机构中国指数研究院和链家研究院都接受了记者的采访,针对楼市下一步走向发表了自己的意见。比较统一的是,业内专家普遍认为,2017年将成为“超级繁荣期”的尾巴,中国房地产市场在调控压力下预计总体将保持稳定的态势。

  • 2018楼市 换二手房是最大“刚需”

    二套房“认房又认贷”,普通自住房的首付不低于60%,非普通自住房的首付不低于80%……今年升级的调控政策大幅提高了购房人换房的门槛,但却不妨碍换房需求继续担纲市场成交主力。

  • 明年楼市将差别化调控:冒头继续打 县城去库存

    在业内分析人士看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后召开的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对于明年的房地产调控做了更为具体的陈述,会议提出,明年将针对各类需求实行差别化调控政策,满足首套刚需、支持改善需求、遏制投机炒房。

  • 楼市将差别化调控:冒头仍打 县城去库存

    在业内分析人士看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后召开的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对于明年的房地产调控做了更为具体的陈述,会议提出,明年将针对各类需求实行差别化调控政策,满足首套刚需、支持改善需求、遏制投机炒房。

  • 变相为楼市“输血” 银行频吃罚单

    自楼市启动“去杠杆”的调控政策以来,变相为楼市输血成为银行频吃罚单的一个原因。北商研究院发布的《2017年北京金融业发展报告》显示,截至11月23日,银监系统2017年共开出2467张罚单,平均每月约240张。

  • 报告:楼市将迎调整和降温期 建议明确房产税时间表

    《报告》建议2018年将房产税纳入立法议程,明确房产税时间表,实行住房租金抵扣个人所得税政策。将交易环节的契税征收的税率调整等权限授予地方,让城市政府可以因城施策进行调整。

  • 楼市深度调控下:50宗“地王”为何仅有一成入市?

    2016年被房地产行业业内人士称为“地王年”。这一年,全国诞生了350宗地王,且绝大部分都集中分布在一、二线热点城市,其中杭州、南京、天津、上海等市的“地王”成交总价均超过了800亿元,合肥的地王幅数更是达到了32幅。

  • 新闻
  • 财经
  • 汽车
  • 体育
  • 娱乐
  • 健康
  • 科技

银行头条

浦发银行专注并购金融 助力中国制造“走出去” 浦发银行专注并购金融 助力中国制造“走出去”

保险头条

中国太保荣获上海金融创新奖多个奖项

股票资讯

财经要闻

网站简介 | 招聘信息 | 会员注册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