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省内新闻 > 正文

平顶山“背上兄弟”34年的故事:这辈子 一起走!

2017年02月17日06:49  来源:郑州晚报

5034

平顶山“背上兄弟”34年的故事:这辈子 一起走!

  有较重病患时,两人会同时会诊检查

平顶山“背上兄弟”34年的故事:这辈子 一起走!

  兄弟两人

平顶山“背上兄弟”34年的故事:这辈子 一起走!

  李永和背着窦小伟出门

平顶山“背上兄弟”34年的故事:这辈子 一起走!

  上学时期,李永和背着窦小伟进教室(翻拍)

平顶山“背上兄弟”34年的故事:这辈子 一起走!

李永和用轮椅推着窦小伟回家

  “走不成路,觉得没法上学了,特别难过。”坐在轮椅上的窦小伟忆起往事表情很复杂。他是不幸的,因患先天性肌营养不良症,直到5岁才能慢慢走路,12岁就失去了正常行走能力,用他的话来说,没有人比他的童年过得更艰难和辛酸了。但他又是幸运的。

  这时候,他遇到了同学李永和。“以后送小伟的事情就包在我身上了。”从小学、中学到大专,从少年、青年到中年,从单身、恋爱到结婚,从后背、摩托到轿车,他也没想到,这一背就是30多年。而这句平淡的承诺也成为改变他人生命运中最有分量的一句话。

  34年,是一段长长的路;34年,是一份浓浓的情。他们不是亲兄弟却胜似亲兄弟,演绎了一段旷世“奇缘”。前不久,央视《焦点访谈》重点关注了平顶山这对“背上兄弟”的故事,传遍四方,感动了无数国人。“我就是你的双腿,好兄弟,这辈子,一起走!”

  郑报融媒记者 石闯/文 周甬/图

  发自河南平顶山

  先天不幸,他却遇到了好伙伴

  “我有两个哥哥,在三个兄弟中,父母对我操心最多。”2月14日上午,坐在平顶山湛河区开源路与湛南路附近的“伟和疼痛门诊”诊断室里,42岁的窦小伟向记者回忆起30多年前的往事很感慨。一缕缕温和的阳光透过窗玻璃照射过来,使得房间里温暖如春。

  1983年9月1日,平顶山新华区联盟路小学开学的日子。作为一年级新生,窦小伟按捺不住内心的兴奋。因自幼患先天性营养不良症,直到5岁才能扶着墙走路,上学一度成了他的奢望,“好几个学校不愿接收”。入学第一天,小伟就认识了同年同月出生的李永和。

  “我行动不便,永和给了我不少帮助,我俩说话很投机,就玩到了一块。”窦小伟说,由于脾气相投,小伟与永和很快成了形影不离的伙伴,两人放学一起回家,一起做作业。窦小伟的爸爸窦建政在医院上班,工作繁忙。有一天,永和找到小伟的家对他的爸妈说:“叔叔,阿姨,我家在王庄村,离这儿不远,就让我早上来接他,放学后顺路把他送回来吧”。

  窦小伟的父母听了非常感动,眼圈红红的。“这孩子心地很善良,小伟真是交上了一个好伙伴。”从这以后,永和每天早晨总是提前半小时出门,接上小伟后扶着他慢慢往学校走,放学后再把他送回家。而这一切,永和的父母并不知情。小伟学习好,永和也变得上进起来。

  就这样过了几年后,小伟又因下半身逐步萎缩,体重增加,双腿无力支撑,行走越来越困难,直到无法正常行走了。那一年,小伟12岁,上五年级,命运给了他最沉重的打击。

  “从那时起,我就更离不开永和了,我们俩就绑在一块儿了。”窦小伟说,他最感动的是,他自己上厕所不便,李永和下课后背着他去厕所,甘愿忍受刺鼻气味,毫无怨言。对此,李永和说:“当时班主任让大家多帮助小伟,说他身体不好,我记住了,其实是应该做的。”

  “叔叔要没空,我就天天背他吧”

  小学毕业后,1988年秋天,李永和与窦小伟双双考入平顶山市一中初中部,被分到不同的班。此时,病情逐渐加重的小伟已经不能站立和行走,上学全靠两个哥哥接送。这时,李永和向学校申请,把他和窦小伟分到同一个班继续坐同桌,这样平时可以照顾他。

  学校了解之后,答应了李永和的请求,这让窦小伟喜出望外。之前,他的二哥去外地上大学,他的爸爸和大哥在上班,接送比较吃力,母亲身体不好又背不动了。“小伟行动不便,谁来接送照顾他呢?”窦小伟的父母很头疼。“叔叔、阿姨,别着急,有我呢!”李永和说。

  这让窦小伟的家人吃了一惊。自此,李永和主动承担起推着自行车接送窦小伟的“难缠活儿”。每天往返4趟,他为此要多走上将近10公里的“冤枉路”。其实,李永和也是孩子,身高大约1.4米,和自行车梁差不多高,还不会骑车。每天清晨,他提前半小时起床,用自行车推着窦小伟上学、回家。“那时候俺俩关系非常要好,他家人也背,我也背。”

  李永和表示,初二时,有一件事很难忘。他说,有一次背窦小伟回家后,窦小伟在平煤总医院工作的爸爸看他满脸通红,就做了检查,一量体温高烧,耳后还有白点,确认他是出麻疹了。“等我爸妈过来接我时,叔叔说永和也是自己的孩子,一家人不说两家话,在这儿治好了再回去吧。”李永和回忆着,眼眶湿润了,他没想到,一家人待他这么好。

  “在小伟家里住了快半个月,小伟的爸爸对我特别照顾。小伟也不怕传染,还和我睡一屋,陪我说话,我心里感到很温暖。”康复后,李永和暗下决心,“叔叔要没空,我就天天背他吧!”

  1991年,李永和与窦小伟又一同进入市一中高中部。他也学会了骑自行车,方便多了。高中时,李永和又和窦小伟住一间宿舍。他每天提前起床,打好温水,端到小伟床头让他洗漱,然后背着他去教室;课间,背着他到操场上看同学们打篮球,或到山坡上“散步”。

  “高三那年的冬天,下大雪,那个周末返校,路面结冰无法骑行,永和用自行车推着我和两个大书包,走了近3个小时才到学校。”窦小伟说,在路过一个上坡时路滑,自行车推不上去,永和就先把自行车锁路边,背着他上坡,这时脚下一滑,一个踉跄跪在地上。

  “我也没想到,摔倒的那一刹那,他仍然紧紧地背着我,没松手。”窦小伟说,到了学校后他才发现,李永和的秋裤已经被血渍浸透了,真是好兄弟啊。窦小伟说罢流下了眼泪。

  为谋生开办诊所一起经历风雨

  高中毕业后,俩人一起报考了洛阳医专平顶山分校,又在一起学习了三年。“小伟身体不便,怕读不下来,我选择和他一起上医专。”李永和表示,窦小伟自幼受父亲影响,学起来得心应手。他学得慢,窦小伟就经常熬夜帮他补习功课,让他消化理解。

  三年之后,医专毕业了,为了谋生,两人相约一起开一家诊所。他们的想法得到了窦小伟父亲窦建政的支持,1997年,为了把两个孩子带出来,他提前退休,开起了门诊。

  然而,一年后,窦建政不幸患病去世,开办不久的诊所也陷入困境,无奈关门。2000年,在窦小伟大哥的帮忙下,窦小伟又在五一路社区开了诊所,2006年搬到中兴路做专科,取名“伟和疼痛门诊”,2010年搬到了湛南路上。“我俩都不甘心,这么多年都闯过来了,特别想把诊所干出点样子来,用成绩来回报老人家。”李永和说。

  然而,尽管门诊又在闹市区重新开张了,但前来就诊的病人依然不多,生存压力很大。“李永和每月的薪水也很少,他有两个孩子了,顾不住。”窦小伟说,有一次,他身体不适在外治疗,让李永和去诊所照看,然而,李永和没有去。他火了,吵了他一顿,结果没想到,李永和赌气地甩下一句“我不干了”,便扬长而去,这让窦小伟非常郁闷和着急。

  “说实话,这么多年来,要是没有永和的帮助和照顾,我走不到今天。”窦小伟说, 当晚,他躺在床上,辗转难眠。让他感到意外的是,次日一早,李永和又回到了诊所,一切照旧。“这么多年了,我们俩的经历几乎是重叠的,朋友圈也几乎一样,而且几乎天天在一块。在不少外人看来,如果我们俩不在一块,他们会感到很纳闷,会问永和或者小伟去哪了。”

  经过多方学习和研究,诊所的生意有了起色,医术也越来越精湛。2001年夏季,由于效益不错,为了接送窦小伟上下班更方便,他们买了一辆摩托车。2002年7月,因工作太累,窦小伟身体吃不消,两人经过商量后,决定发挥特长,专治颈肩腰腿疼。由于他们共同研制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中药治愈了不少患者,因此平顶山市湛河区人民医院聘请两人到医院坐诊。此时,李永和接送窦小伟上下班的“工具”已换成了轿车。

  在“伟和疼痛门诊”内,记者看到挂满了患者送的锦旗,有来自山东、青海等地的患者。窦小伟说,他们研制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中药,已经治愈了省内外的数千名患者,在当地终于小有名气了。“我深受病痛折磨,深知对患者来说能解除病痛最关键。”他说。

  “帮他张罗婚事还把他背入洞房”

  “李永和,太好了!”与李永和同窗10多年的李健对他赞不绝口,“每当窦小伟遇到难处了,也许同学、朋友都会帮他一两次。但是,坚持这么多年的,只有李永和一个。”

  “说实话,永和对小伟比对我还好,我都吃醋了。”于爱梅谈到丈夫李永和多年照顾小伟,感慨地说,“2000年,结婚那天,永和把小伟送到门诊后,才去参加婚礼。我们刚结婚不久,永和就琢磨起解决小伟的终身大事了。还说我必须从心里接受他,还像以前一样。”

  于爱梅笑着说:“相亲、恋爱,本来是俩人的事情,很私密。但是,窦小伟与权伟敏从相亲、相爱到新婚入洞房,都是李永和背着去的。”她说,起初权伟敏的父母很反对,但经不住女儿的劝说和决心,也看重了窦小伟的实诚,2003年,窦小伟与权伟敏走进了婚姻殿堂。

  “我们兄弟这么多年来能坚持下来,我也没想到。”每当问起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他这样做的,李永和总是淡淡一笑,“这么多年,接送小伟上下班习惯了,哪天不接送,反而不习惯。”

  “从小到大,我是最亏欠家里的。”李永和坦言,结婚前家里的事基本上都是哥哥、妹妹打理。各自成家后,妻子于爱梅在家中操劳更多。如今,李永和已有两个儿子,而窦小伟也有了一个女儿。两家人经常约着一起出去游玩。窦小伟的上海、杭州之行,就是在李永和的陪伴下完成的。十几年来,两家去过很多地方,很多景点,窦小伟包揽了所有费用。

  李永和也先后荣获平顶山市道德模范、鹰城雷锋等荣誉。2016年11月,李永和还被评为“河南省助残先进个人”、“河南十大正能量代言人”。而窦小伟也被评为平顶山市优秀创业能手、自强残疾人,平顶山市残联还邀请他给众多残疾人朋友分享创业经验。

  “永和帮助了我这么多年,我心里有数,有了能力也会帮助他。”窦小伟说,“我们俩没有任何约定,也没有任何承诺,如果没有永和这么多年细心照顾,无法想象我现在会是什么样。在我的心里,永和是兄弟,一辈子的好兄弟,今后的路还会一起走下去。”

  如今,门诊生意好了,窦小伟一个月给李永和发5000元,年底还有10000元年终奖。平时他买衣服,总给李永和也买一件,连袜子也给他买。窦小伟看李永和的媳妇于爱梅摆摊卖炸串太辛苦,就出钱让两人的媳妇一起到郑州学习小儿推拿,并在去年底出资近20万元,在联盟路开了个小儿推拿店,窦小伟说:“赔了是我个人的,赚了是我们两家的。”

  《焦点访谈》让兄弟俩的故事感动全国

  1月31日,大年初四,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春节特别节目《感恩的礼物》,对平顶山市残疾人窦小伟和李永和“背上兄弟”的感人故事进行了重点关注。这不是亲兄弟胜似亲兄弟的“兄弟情”让全国人民为之感动,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好评如潮。

  李永和的妈妈看了节目后掉下了眼泪,她说:“永和是个好儿子,以前不怪他,现在也不怪他。他把温暖和善良送给了别人,自己也收获了信心和希望。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我为有这样的儿子感到骄傲!”

  而于爱梅表示:“10多年来,我们家吃早饭比别人家早,晚饭比别人家晚,早已习以为常了。永和性格腼腆,不善言辞,他是个好人,心里有大爱,我喜欢的就是他这一点。”她说,他能对窦小伟30多年不离不弃,说明他责任心很强,“嫁给他一点不亏”。

  对此,李永和自己的心里也有数,他对窦小伟也是充满了满腔感情。“虽然我照顾了小伟,但没有小伟的自信自立自强,就不会有我们俩目前的生活,在我心里,小伟很好。”他说,30多年过去了,窦小伟就像是他的亲兄弟一样,“直到白发苍苍,我还和他在一起。”

  “从少年起到成年,我一直趴在永和的背上,非常不容易。他背着我,我心里有了依靠,感觉到了世间的温暖。他对我的深情是我一辈子都偿还不了的。我们两家早已化成一家人了。”窦小伟表示,他们俩已经42岁了,一直在争取各方支持,希望有一天能把诊所扩大,一起招纳残疾人来这里就业。窦小伟表示:“我想把永和对我的这份温暖和大爱传递下去,动员和鼓励更多的社会力量扶残助残,努力为广大残疾人创造幸福美好的生活。”

文章关键词:平顶山背上兄弟;背上兄弟; 责编:安文靖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新闻
  • 财经
  • 汽车
  • 体育
  • 娱乐
  • 健康
  • 科技

慢新闻

省招办辟谣!网传“河南50万考生无大学可上”数据错误百出 为不实消息 省招办辟谣!网传“河南50万考生无大学可上”数据错误百出 为不实消息

推荐视频

高考前"最后一课":我的故事都是关于你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