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中新网4月29日电 教育部部长助理陈舜今日回应“有没有考虑大幅度提高艰苦地区老师的待遇”时表示,实际上国家已经出台了“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已经有明确的规定,对在边远地区工作的老师要给予津贴补助,已经在逐步实行。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今日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教育部部长助理陈舜和水利部副部长田学斌介绍《加快中西部教育发展行动计划(2016-2020)》和《农田水利条例(草案)》的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在发布会上,有记者问:现在有没有考虑大幅度提高艰苦地区老师的待遇,甚至提到比城市里的老师还要高一些,从而鼓励老师到中西部地区的农村去。
陈舜介绍,我们国家在中西部有大量的小规模学校,不足100个学生的学校我们通常称为教学点,到去年底中西部教学点有9万个左右,在这些教学点读书的孩子有400万左右,量大面广。
陈舜介绍,办好这些教学点,是兜住整个教育底部的关键,所以这次《若干意见》提出了多方面的措施。
一是合理布局,办好必要的教学点,满足偏远地区的孩子就近上学的需要。
二是完善标准,即便是小规模的学校和教学点,也要根据国家的基本要求,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办学标准,按标准办学。
三要配齐资源,根据制定的标准,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把资源配足。最重要的一个措施就是要实现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全覆盖。
四是开齐课程,小规模学校最大的问题是音体美教师很难配齐,这一次明确提出来都得开启国家规定的课程,关键的措施是中心校和这些教学点统一管理,统一安排老师、统一编排课程、统一教学进度。
五是保证质量。要采取多方面的措施,确保这些教学点的教学质量跟常规学校是一样的。
至于有没有考虑大幅度提高艰苦地区老师的待遇,陈舜则表示,实际上国家已经出台了“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已经有明确的规定,对在边远地区工作的老师要给予津贴补助,已经在逐步实行。
4月15日,在都安瑶族自治县菁盛乡义德小学弄豆教学点,蓝启飞老师(右)和学生蓝孟源在升国旗。新华社记者陆波岸摄 4月15日,在都安瑶族自治县菁盛乡义德小学弄豆教学点,蓝启飞老师在给学生蓝孟源上课。
“我希望更多的人去关爱贫困的孩子。”
近日,灵宝市教体局与中国移动灵宝分公司并肩破解了宽带“最后一公里”的难题,使优质教育资源“班班通”的梦想在两岔河教学点成为现实,一举实现了全市中小学网络宽带“校校通”的全覆盖。
撤并方案要逐级上报省政府审批,撤并必须坚持先建后撤,保证平稳过渡。据郑州市政府副秘书长王霄鹂介绍,虽然去年竣工的项目增加了25020个小学学位和10600个初中学位,但是市区入学难、大班额现象依然突出。
李改轻家离学校并不远,每天去上课的时候,她都会从家里面烧一壶热水带到学校,供学生们饮用。李改轻说,她之所以一直在坚守着,就是希望山沟里的这群孩子能够安心地学习,有朝一日能够走出大山。
记者今天从教育部获悉,随着西藏教学点设备11月底安装调试的完成,全国6.36万个教学点全面完成“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建设任务,实现设备配备、资源配送和教学应用“三到位”。音乐、美术、英语等课程开课率显著提升,农村边远地区教学点长期以来缺师少教、无法开齐开好国家规定课程的问题将逐步得到解决,教学点的课堂正逐步变得丰富多元、生动活泼起来。
昨日,省教育厅、财政厅、人社厅和省编办联合发出通知,2014年,全省计划招聘1.1万名特岗教师,其中,国家计划特岗教师6000名,地方计划特岗教师5000名。今年重点吸引鼓励优秀大学毕业生到村小、教学点任教,着力加强体音美、外语、信息技术等紧缺薄弱学科教师的补充。
在洛阳嵩县一个偏僻的小山村,有个被称为“孤岛”的教学点。
在洛阳嵩县一个偏僻的小山村,有个被称为“孤岛”的教学点。一条宽阔的河,阻挡了孩子们的出山之路。
秦兴国是广西桂林市灵川县海洋乡小平乐中心岐教学点的一名教师。9岁那年,一场小儿麻痹症让他右脚变成残
秦兴国是广西桂林市灵川县海洋乡小平乐中心岐教学点的一名教师。9岁那年,一场小儿麻痹症让他右脚变成残疾。但他通过努力,在1991年完成初中学业,1999年,他又获得大专文凭。
今后,未经河北省政府审批,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不得随意撤并。原则上,每个乡镇都应设置初中,人口相对集中的村都设置村小学或教学点,人口稀少、地处偏远、交通不便的地方保留或设置教学点。
10月15日,我省召开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进会提出,坚决制止盲目撤并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会议明确,到2015年,全省70%左右的县(市、区)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基本达到省定办学条件标准,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之间基本均衡。
近期,网曝“湖南湘西贫困地区部分孩子吃不起4元校餐”。对此,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教育和体育局局长包太洋表示,国家推行的“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只针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因此“部分学龄前孩子吃不到营养餐”的情况确实存在。
安阳市龙安区马投涧镇,丘陵地带,在偏远的郭贺驼小学教学点,为了乡村孩子的求知梦,58岁的王平只坚守了40年,从这个简陋的小学里送出47名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