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文脉颂 > 正文

【喜迎十九大·文脉颂中华】绞胎瓷传承人柴战柱:历经风雨 铸就传奇

2017年09月26日15:34  来源:映象网

5034

  喜迎十九大·文脉颂中华

  历经风雨 铸就传奇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当阳峪绞胎 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柴战柱

  他,从普通烧炉工成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高级工艺美术师、河南省陶瓷工艺大师、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河南省杰出陶瓷艺术家,成为一位意气风发、纵横捭阖的企业家,成为失传千年的绞胎瓷传统烧制技艺的恢复者。每一个耀眼光环的背后都凝聚着他对绞胎瓷事业的执着和付出,都凝聚着他对于绞胎瓷艺术的热爱与痴迷,他的人生注定与土、水、火交融的绞胎瓷艺术结下不解之缘。他,就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当阳峪绞胎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焦作市绞胎瓷行业领军人物、焦作市金谷轩绞胎瓷艺术有限公司艺术总监——柴战柱。

  艰苦求索,秉承瓷韵遗风

  1982年,柴战柱在高中毕业那年因一场疾病与高考失之交臂,又因家庭生活困难,他在18岁时便进入一家碳素厂干起了窑炉工。可是,这家厂子经营不善,逐步走向倒闭的边缘,柴战柱无奈于22岁时离开了工作4年的工厂。出于对陶瓷艺术的情有独钟,1985年,柴战柱开始师从王友洲等人学习绞胎瓷烧制技艺,1987年至1991年,他在河南省矿业学院进修学习采矿专业,了解矿物土壤的成分,为以后研究绞胎瓷瓷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进修期间,他还到瓷都景德镇陶瓷研究所担任瓷器造型设计师进修瓷器设计及制作。

  凭着对家乡绞胎瓷的挚爱和坚韧不拔的毅力,柴战柱始终行走于坎坷不平、荆棘密布的艺术苦旅,他多次来到当阳峪瓷窑旧址,漫山遍野挖寻当年遗留的残片,走家串户购买农家收藏的瓷片。他把这些瓷片带回景德镇,开始试验烧制。先后到郑州、洛阳、北京等地千方百计购买专业书籍刻苦研读;多次专程到省内外陶瓷厂参观学习,虚心讨教。2000年底,他说服妻子毅然卖掉了经营多年的饭店,并向亲友借贷,终于筹集了50多万元启动资金,组建了焦作市金谷斋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专门研究绞胎瓷的传统手工技艺,逐渐掌握绞胎瓷羽毛纹、菊花纹、席编纹、类木纹、自然纹等纹理的基本技法。

  陶瓷业界人士都知道,绞胎瓷是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瓷泥糅合拉胚成形,这些瓷泥的膨胀系数、收缩率是不一样的,所以极易造成开裂。起初,柴战柱烧制的瓷器成品率极低,有时甚至整窑瓷器都全部报废,一窑的成本就达到了十几万元,柴战柱看着多年的心血和巨额资金付诸东流,心如刀绞,但他没有气馁,而是继续专程赴北京、景德镇、江西耀县等地邀请陶瓷专家现场指导,带领他的团队反复试验,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终于逐步解决了温度曲线、釉色和釉料配制、泥土温度、收缩率差异等方面的问题。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压力和艰难险阻后,幸运之神终于眷顾了这位一心痴迷绞胎瓷的汉子。2002年4月28日零时,他烧制的第一件真正意义上的绞胎瓷出窑了!柴战柱和他的团队多年来的辛勤付出终于有了回报,他们激动地又唱又跳、又哭又笑。同年,绞胎瓷传统工艺通过省级鉴定,并获得河南省科技成果三等奖。

  拓宽思路,创新绞胎技法

  柴战柱并不仅仅满足于对绞胎瓷传统手工艺的简单继承,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才是发展的真谛所在,他认为:继承是为了发展,为了创新,我们不能跟着古人的脚步亦步亦趋。我们制作的绞胎瓷一定要走出日用品的小圈圈,瞄准艺术瓷、珍藏品的大目标,为美化人民生活,为建设文化河南做出新贡献。

  柴战柱和他的团队在全面继承传统手工艺的基础上,运用现代先进技术,对绞胎瓷制作的传统配方、工艺、配料等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创新,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先后发掘、研制出绞胎瓷自然纹、方格纹、风车形纹、圆柱纹、十字纹、星星纹、三角纹、大理石纹、团花纹、流沙纹、梅花纹、牡丹纹、羽毛纹、菊花纹等基本文饰16种,经过数十年的努力,又将绞胎瓷的纹饰技法发展到上百种,品种器形也由最初的碗、碟、罐发展到绞胎仿古瓷、绞胎与浮雕结合、绞胎与镂雕结合、绞胎与彩绘结合、绞胎与绞釉结合、绞胎与紫砂结合、绞胎雕塑、绞胎瓷版画、绞胎日用瓷等9大类100多个品种。绞胎瓷的色泥也由原来单一的黑白两泥丰富到赤、橙、黄、绿、青、蓝、紫等多种颜色。为丰富和发展我国陶瓷艺术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曾获得“绞胎艺术瓷及生产方法”等4项发明专利。柴战柱认为运用新工艺,成品率高,产品成色好,能实现鲜亮如玉的效果,基本上解决了传统绞胎瓷在高温下易崩裂和难成大器的问题。从市场调查看,这些创新举措也更符合现代人对艺术的审美和需求。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名誉理事长李铁映同志在北戴河观看并听取了绞胎瓷创作方面的工作汇报,指出“绞胎艺术瓷是传统的文化、新兴的产业,要扩大规模”。中国陶瓷专家叶喆民观赏了绞胎艺术瓷后,这位与当阳峪绞胎瓷结下不解之缘的老人十分激动地说:“我没想到的事情你们都做到了,你们的东西在某些方面不如古代,但在很多方面都大大超过了古代啊!”中国古陶瓷协会会长、上海博物馆副馆长汪庆正在考察了柴战柱所在公司瓷器展馆后欣然题词:“汲古创新,天下称奇。”

  绞胎艺术瓷是柴战柱和他的团队倾力研制和推出的一种集传统元素和现代审美情趣完美结合的陶瓷艺术形式,将传统的枕、盂、碗、钵、球、盘、杯等为主的绞胎瓷发展为更符合现代人审美和要求的绞胎艺术瓷。还尝试与书画名家合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譬如,著名书画家何水法先生在金谷轩绞胎瓷上题写了一些书法作品,这批瓷器立刻身价大增。绞胎艺术瓷以其独具魅力的外观造型、丰富多样的文化内涵、精湛绝伦的烧造技艺体现了河南人民的惊人创造力和聪明才智,彰显了中原文化的博大精深。

  追求卓越,奋力铸就辉煌

  目前,柴战柱和他的团队已研发并生产出内容涉及焦作山水、历史人物、经典故事、山水花鸟、风土人情等方面,现代陶艺等方面上百个花色品种,其作品主要分为绞胎陶艺、绞胎美术瓷、绞胎瓷韵画、绞胎瓷雕、绞胎雕塑艺术瓷、绞胎绞釉瓷等八大类。其中,《花器》、《硕果》两幅作品2006年被人民美术出版社选入《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美术》课本。全国多家主流媒体竞相刊发100余篇关于绞胎艺术瓷的宣传报道;中央电视台一套、七套和河南电视台都在黄金时段播出专题报道;中央电视台还专门为河南的绞胎艺术瓷制作了专题片,向国内外发行了1万多张光盘;2007年绞胎瓷被命名为河南省知名文化产品;2007年,《龙凤宝瓶》、《秋菊》、《赏梅》、《抚琴》、《天水一色》等作品被评为河南省工艺美术精品;2010年焦作市金谷轩绞胎瓷艺术有限公司成为绞胎瓷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专用标志企业;2011年还被评为河南省文化创意产业最佳园区;目前公司总资产达8000多万元,产值9000多万元,利税750万元。公司现有职工120余人,专业技术人员80多人,其中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1人,博士3人,硕士8人,中高级职称50余人,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6人,高级工艺美术师8人,工艺美术师和技工30余人。2012年和2015年,柴战柱均参与起草了《当阳峪绞胎瓷河南省地方标准》。近年来,柴战柱多次赴深圳、山东等地参加由文化部、河南省文化厅组织的全国、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大力弘扬我市传统陶瓷文化引起强烈反响,2014年,柴战柱的绞胎瓷作品《峪中藏宝》等作品在河南省第二届民间艺术节中分获一等奖、二等奖荣誉。

  柴战柱曾充满豪情地说:“我要把毕生精力献给绞胎艺术瓷事业,为建设文化河南竭尽全力!”从他的话语中我们感受到了一为陶瓷艺术家对传统文化的炽热情感,我们感受到了一位当代企业家的创业豪情,我们更感受到了一位河南人对我省文化建设的责任和担当!(焦作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韩丽)

文章关键词:喜迎十九大;文脉颂中华;绞胎瓷传承人;柴战柱 责编:王文静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新闻
  • 财经
  • 汽车
  • 体育
  • 娱乐
  • 健康
  • 科技

慢新闻

省招办辟谣!网传“河南50万考生无大学可上”数据错误百出 为不实消息 省招办辟谣!网传“河南50万考生无大学可上”数据错误百出 为不实消息

推荐视频

高考前"最后一课":我的故事都是关于你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