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布会现场
军民融合 中原北斗产业提速汇聚各方优势
北斗导航领域的军民融合工作主要由信息工程大学五院牵头成立的“北斗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承担,河南北斗平台公司等单位是创新中心的创建成员单位之一。该中心自2012年底正式成立以来,汇集中原地区北斗导航领域的人才优势、技术优势、区位优势,有效推动了中原北斗产业建设。
以本次北斗服务平台建设为例,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依托“五星学科”——测绘导航学科的绝对优势,凭借基础地理信息、网络技术、大数据服务、信息安全等领域的雄厚实力,创造性提出基于信息系统建设的“云架构”,并顺利完成总体设计、核心软件研发。
平台构建了全国首个省级北斗大数据中心,将来直接接入高新区大数据中心,为河南北斗“在中原深度利用,在全国便捷共享”扫清技术障碍,同时利用大数据挖掘、海量数据分析等前沿技术,可为各级政府部门决策管理提供适时、便捷的数据支撑。平台按照“深度融合,寓军于民,平战结合,共建共享”的思路合力建设,以国家信息系统防护标准构建了安全防护系统,能够为日常位置服务、灾难应急响应等提供可靠、稳定的信息支持,是经得起国防建设、经济发展检验的军民两用平台。
河南北斗卫星导航平台公司作为北斗(河南)信息综合服务平台承建单位,充分发挥在市场运作、协调沟通、资金募集、工程建设方面的优势,在国防科工局和交通厅大力指导下开展项目整体规划、论证、立项,自行投入资金8000万元,仅用一年时间就完成63座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点的选址、工程施工、设备调试等繁重建设任务,并协调联通河南省分公司为该平台在全省定制了一张“独立专网”,充分显示了中原北斗产业发展中“企业的力量”。
北斗(河南)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在这样短的时间内能够实现“一次规划,两步跨越”“一个平台,军地共用”、“一次建设,多方受益”,完全得益于军方、地方政府、企业的融合聚力。
北斗手机、北斗可穿戴设备明年或将面世
作为具体指导河南北斗建设的政府主管部门,河南省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局积极发挥主导作用,携手军方、企业,聚焦位置服务、空间信息与国家安全,大力推进产业发展,做好民生服务。
“我们正在牵头草拟河南省北斗导航产业发展规划,按照抓资源、打基础,谋规划、促应用,育产业、上规模的‘三步走’战略推进河南北斗产业发展。河南省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局李钢副局长表示。
河南省测绘地理信息局局长刘济宝介绍,作为卫星导航地基增强系统运营管理部门,河南省测绘地理信息局下一步将制定相关法律,抓好顶层设计、统筹谋划协调我省地基增强系统的建设。
河南北斗卫星导航平台有限公司董事长胡建立表示,这次平台建设为河南北斗产业发展补齐了短板,为全省范围推广应用、服务融入搭建了大舞台,下一步该公司将在交通、水利、农业、警务四个领域开展全省范围的试点应用。明年,北斗手机、北斗可穿戴装备等时尚元素将走进寻常百姓的生活。
总参测绘导航局原局长袁树友、科技委副主任杨宝峰等领导强调,河南北斗基础设计建设虽然迈出坚实的一步,但要打造产业品牌,应尽快从企业牵头示范的自然生长状态,向政府出面“强制一批、引导一批、示范一批”的强势生长状态转变。
11月5日,我国北斗三号首批两颗卫星飞上了天。该控制系统还具备单机级和系统级故障安全设计,在星上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提高了北斗三号卫星的自主故障实时诊断和处理能力。
11月5日19时45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两颗北斗三号全球组网卫星。北斗二号建成后,在向国内提供系统服务的同时,即公开向北纬55度到南纬55度、东经55度到180度的亚太地区提供定位精度优于10米、测速精度优于0.2米/秒、授时精度优于50纳秒的免费服务。
”在“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网络科技特色体验展区“通信导航”专题区内的飞行校验系统模拟屏上,详细介绍了北斗卫星导航的具体应用。展区内,观众们可以看到由我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体验北斗高精度导航下的模拟汽车驾驶和飞行校验过程。
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是我们国家自主建设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现在正处在建设和应用推广的阶段,由五颗静止轨道卫星,和30颗非静止轨道卫星组成,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预计将在2020年左右提供一个全球性的服务。因为2007年4月17日就是北斗所申报的频率资源的最后期限,所以要求北斗试验星必须提前发射,这在我国航天史上是非常罕见的。
作为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经过30年的建设,运行范围已开始面向全球拓展,并成功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在问天求索的路上,王飞雪和他的团队,用忠诚智慧和火热青春,让“北斗”之光耀射浩瀚星空!
韩国《中央日报》报道称,此前“马航客机失踪事件”中,中国动用所有尖端科技参与搜救,其中就显示了卓越的航空航天实力。《东亚日报》称,如果朝鲜在中国学习了卫星导航技术,他们很可能用在军事上,这更引发“担忧”。
近日,经教育部和总参谋部批准,2014年全国“北斗/GNSS(全球定位导航系统)融合应用”研究生暑期学校在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举行。来自清华大学、武汉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郑州大学、河南理工大学、等25所高校和科研单位的博士、硕士和本科生共100余人参加了本届暑期学校。
据《经济日报》报道,随着中国—东盟务实合作的全面深入,中国北斗导航系统覆盖东南亚的巨大工程也进入人们的视线。科技领军、先进实用、物美价廉,北斗在东南亚地区的应用领域广阔,中国与东盟国家在技术合作方面还有很大空间。
报道称,这颗名为IRNSS-1A的导航卫星重量约为1425公斤,设计使用寿命约为10年,是印度规划中的区域卫星导航系统7颗在轨卫星中的首颗。据悉,印度计划在2015年前后初步建成国产的IRNSS后,再发射大约10颗导航卫星,最终形成印度版全球卫星定位系统。
6月9日,郑州市举行北斗系统应用及产业化高端论坛,邀请国内北斗方面的知名专家、学者为北斗技术产业化发展出谋划策。到2020年,郑州市北斗产业年销售收入要达到200亿~300亿元,建成国内重要的北斗产业应用示范基地、北斗技术创新研发基地和北斗高端人才培养基地。
6月9日,郑州市举行北斗系统应用及产业化高端论坛,邀请国内北斗方面的知名专家、学者为北斗技术产业化发展出谋划策。到2020年,郑州市北斗产业年销售收入要达到200亿~300亿元,建成国内重要的北斗产业应用示范基地、北斗技术创新研发基地和北斗高端人才培养基地。
我国自主研发、独立运行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技术落户泰国,为该国提供预测气象的服务,是北斗首次走出国门,迈向国际市场。
美媒称,巴基斯坦正持续将其军队转变为一支能在网络环境下作战的力量,但它仍将依赖中国提供的带宽。” 昆塔纳还列举了巴基斯坦通过共享中国卫星的带宽所能获得的好处,包括可以获得通过其自身无法获得的专用设备的访问权限以及中国“北斗”卫星系统的访问权限。
“虽然仅仅是从10米误差缩小到1米,但就是这样一小步,让船舶助导航服务迈出了一大步。差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还能兼容GPS信号,这就意味着安装差分北斗船载终端的船舶既可以单独使用北斗导航,也可以使用“北斗”和GPS“双模”导航。
据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提供的消息,目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经向亚太大部分地区正式提供区域服务。天津市积极支持“北斗战略新兴产业园”落户武清,要求武清区全力以赴,做好规划设计,落实优惠政策,为企业入驻提供优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