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天下新闻 > 正文

杨建国:2017年,中国经济何处去?

2016年12月16日15:50  来源:环球网

5034

  12月14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在总结2016年经济工作形势的同时,确定2017年经济工作基调和重点。

  回顾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的关键,其中,最大亮点是首次提出了经济发展的九大新常态,涉及基础设施、对外开放、新兴产业、健康产业、差异化竞争和树立品牌、环保和新能源行业……

  2016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开局之年、推进结构性改革攻坚之年,也是“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全面对外开放的关键之年。这一年的中国经济,就像处于从青春期向成年期过渡的关键时期,“新常态”的提出,为其转型过渡,提供了“强心针”和保障。

  “新常态”,是主要表现在经济领域的“名词”,究竟该如何去理解?笔者认为,如果说“旧常态”下,中国改革是让市场发挥“基础性作用”,那么“新常态”之下,中国的改革则是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

  这一年,中国的经济增速,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从传统增长动能转向新的增长动能……

  这一切变化都是为了更好的激发中国经济的潜在能量,也是“新常态”带来的结果。

  在这样的经济发展形势下,“一带一路”,全面铺开,再一次为中国的经济转型过渡保障加大了砝码,为中国经济发展,打通了血脉,奠定了基础。

  “一带一路”,绝不只是区域规划。这项战略的实施,不仅让沿线所有区域受益,而是改变中国乃至世界的经济格局。2016年,中国全面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中国以自身发展推动世界发展,为构建世界经济提供了“中国方案”,为世界经济复苏出谋划策。

  无论是中国早期的经济特区、还是去年成立的自贸区,都是以单一区域为发展突破口,而“一带一路”打破了原有点状、块状的区域发展模式,从纵、横的方向,联络起国与国之间的桥梁。

  对于中国内陆发展而言,“一带一路”开辟了解决供给侧改革的新出口,新增了大量有效资源进入通道,让国内资源获取更加的多样化。如此一来,“走进来”和“走出去”,俨然已成为国内区域经济发展必须适应和做到的。

  一年过去,2017年,中国经济还能否保持中高速增长?笔者注意到,近日,一个新的名词被提及,那就是——“中国经济新方位”。

  什么是中国经济的新方位?文章指出,新常态、新理念、新实践,就是新方位最鲜明的特点。

  笔者看来,未来一段时期,我国经济将继续增速换挡,改革和转型将继续加快步伐。“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这是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新发展理念,同时也是经济发展的新方位。

  随着资源约束、消费增长、城镇化提速等问题,传统发展理念已无法适应当下环境。然而新方位却能够带来新的机遇,创新成为了经济进步与突破的必由之路。

  依靠创新驱动,打造发展新引擎,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一年来,国内一大批高质量、多元化、精细化的生活性服务产业,金融密集、知识密集、科技密集、人力资本密集的生产性服务产业诞生。这也标志着我国经济向发达经济的转变,标志着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改变。

  笔者分析,创新性产业不是一个独立的概念,而是与城镇化进程、促进区域平衡相辅相成。

  从发展趋势上看,这些带着中国民族品牌烙印产业的发展,未来将是以产业链的强弱来抉择,将是由对外开放的程度来决定。这需要我们用集聚的眼光,去发展创新型产业链条,用开放的方式,去竞争和占得市场。

  笔者认为,从开启对外开放,到如今“一带一路”背景下新的对外开放时期,我国的产业,经历了一个从散到聚、从引进到输出、从制造到创造的过程。这与国家的开放程度逐步提升、生产技术逐步提高以及中国在国际市场所扮演的角色日益重要息息相关。

  中国经济,如今正在经历从以工业为主导的时代,向以服务业为主导的时代即后工业化时代的重大转变。未来,在新常态、新理念、新实践和“一带一路”的背景下,不断创新的中国,正在稳步惊艳世界舞台。(作者是中国产业集聚研究专家)

文章关键词:中国创造;经济工作;经济增速;经济转型;一带一路 责编:王芳菲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杨建国:2017年,中国经济何处去?

    这一切变化都是为了更好的激发中国经济的潜在能量,也是“新常态”带来的结果。在这样的经济发展形势下,“一带一路”,全面铺开,再一次为中国的经济转型过渡保障加大了砝码,为中国经济发展,打通了血脉,奠定了基础。

  • 新华社评论员:拓展中国制造的创新之路

    对中国制造而言,把脉“供给侧”,中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供给不足,正是深层症结所在。

  • 中国“三大红利”助力网络命运共同体建设

    近期,互联网业界及广大网民正在翘首期待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召开,如此高规格的世界性大会落户美丽乌镇,主要看的可不是“气质”,而是近年来中国互联网真切而令人瞩目的快速发展。

  • 中国品牌是国家软实力的世界表达

    从今年3月2日起,人民日报头版推出《中国品牌中国故事》系列报道,通过讲述中国品牌背后的中国故事,来展示中国科技创造的奇迹,中国人民创业创造的传奇,中国文化迸发的精神魅力。

  • 唱衰中国也要有点常识

    过去20年,每当中国经济部分指标数据下降,一些舆论就会冒出唱衰中国发展的论调。2015年全球利好消息明显:美国经济增长将使全球外需回暖,将大大有利于中国扩大出口;原油价格大幅下跌将有利于中国企业节约成本和消费者的消费支出增长。

  • 李克强出席达沃斯论坛 德国热议中国经济“新常态”

    多家德国主流媒体热议中国“新常态”:   dpa Deutsche Presse Agentur德意志新闻社或德意志通讯社,简称德新社,是建于1949年的德国国家通讯社。——《法兰克福汇报》   旋风般的发展速度在中国已经成为过去,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人们开始找寻新的经济发展动力。

  • 听,中国“智造”的好声音

    随着“泽菲”研制成功、上市,2001年美国的原研公司举起专利“大棒”,以侵犯其工艺专利为由对豪森提起专利侵权诉讼。功夫不负有心人,2010年瞿金平的“基于拉伸流变的高分子材料塑化输送方法”的新型设备“横空出世”,存在了200年的必备零件——螺杆被成功取代。

  • 主动适应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秘书长 王一鸣   要主动适应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首先要弄清楚形成这一历史阶段的主要动因。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郭克莎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基本特征是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

  • 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身

    牵引电传动系统是列车的动力之源,被称为“高铁之心”。设计了四千多张图纸,修改了外方三十多项设计缺陷,今年10月22日,中国北车自主研发的“高铁之脑”通过技术评审,成为国内首个获准批量装车的动车组列车网络控制系统。

  • 智能化将领衔未来十年中国制造业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和社会发展形成历史性交汇,互联网和制造业融合正在日益向我们走来。”杨拴昌说,我国虽然已是头号制造业大国,并建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制造业体系,但创新能力、质量品牌、产业结构、信息化水平都有待进一步提高。

  • 中国经济十年记:内地首富资产增长10余倍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跨国公司研究中心主任王志乐对《中国经济周刊》说,中国制造业目前正面临挑战,挑战的关键是能不能转型升级、节能环保。拉米认为,2001年中国加入WTO,是中国经济开放中重要的历史时刻,是一个对中国的增长和发展非常关键的决定,这个决定使得中国经济实现了迅速的发展。

  • 中国动画片被指走进误区

    新民晚报7月16日报道“通过给境外公司做相应的外包服务,绝对不是中国动漫产业将来的方向。罗宾京认为,动画片如果故事平庸,即使用最炫最酷的技术效果也救不了这个片子。罗宾京很直率地表示,中国动漫进入了一个误区,就是“总认为动漫是做给小孩子看的”。

  • 高铁“吸粉”凭的是“内外兼修”

    实力与诚意的叠加,让中国高铁走进人们的心坎里,也让中国高铁走向世界,在世界高铁舞台上大展身手、屡有斩获。我们期待中国高铁一路高歌,唱响从跟跑到领跑的时代最强音。

  • 习近平重新定义中国制造

    近年来,华为等中国企业之所以迅速崛起,与其高度重视研发、长期投入大量真金白银用于创新密切相关。展望未来,由制造大国转变为制造强国,在全球价值链中向上攀升,这是中国的新机遇,更是世界的新机遇。

  • 给祖国的最好贺礼!水陆空全方位“解锁”中国创造

    普天同庆之际,新中国在海、陆、空领域的耀眼成就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振奋着全国人民的信心,为祖国献上一份沉甸甸的贺礼。2016年6月25日,中国新一代中型运载火箭“长征七号”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实验室任务的序幕正式拉开。

  • 新闻
  • 财经
  • 汽车
  • 体育
  • 娱乐
  • 健康
  • 科技

慢新闻

省招办辟谣!网传“河南50万考生无大学可上”数据错误百出 为不实消息 省招办辟谣!网传“河南50万考生无大学可上”数据错误百出 为不实消息

推荐视频

高考前"最后一课":我的故事都是关于你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