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独家 > 正文

花样河南②水仙焦作:从煤灰漫天到北国江南

2016年12月28日08:39  来源:映象网

5034

  编者按:

  有一种向往,叫春暖花开;

  有一种浪漫,叫花好月圆;

  有一种美好,叫如花似玉;

  有一种盛景,叫百花齐放。

  ……

  “花开四时意,人间满庭芳”。以花喻人,则香气自来;以花喻城,则气度非凡。

  一座城,正如一朵花,从大地里生长开来,汲取阳光雨露,自酿芬芳,一枝独秀。所谓花中自有花中意——花与城市精神一脉相承,相映成辉。花的品格,就如城市的文化底蕴,不喧哗,自然美。

  河南省第十次党代会上,省委书记谢伏瞻指出,要“加快构筑全国重要的文化高地”。在河南,有国色天香的洛阳牡丹,亦有花中君子的开封菊花,它们是各自城市文化的招牌,同时也赋予城市文化更多的意象。我们以花看城,期待在花中探寻河南18地市的文化意象,阐述文化河南。即日起,大象融媒·映象网正式推出大型原创特别策划《花样河南》系列报道,带着每个城市所独有的花香,发现与众不同的城市文化和气质。

  今日推出《花样河南》系列报道第二篇:《水仙焦作:从煤灰漫天到北国江南》

  映象网记者 王在华 周凯/文

  “借水开花自一奇,水沉为骨玉为肌。”

  在诗人黄庭坚的笔下,水仙花不食人间烟火,连肌肤都有着仙子的资质,一如太极故里、北方江南、山水焦作。

  而在药理学家眼中,水仙还有毒性和药性。

  水仙鳞茎多液汁,有毒;牛羊误食鳞茎,立刻痉挛、瞳孔放大、暴泻等;外科用作镇痛剂;鳞茎捣烂敷治痈肿。

  更有人评价说,水仙混沌未开的大蒜状,抽芽而出的村土状,风姿绰约的盛放状,像极了焦作的百年历程。

  因煤而生 殖民公司催生现代焦作雏形

  引发焦作第一次蜕变的,是亿万年前大自然的珍藏,煤炭。

  那一年,光绪帝已经在位22年,曾经威风八面的大清帝国日薄西山摇摇欲坠。而平头百姓,生活的全部意义就是吃饱穿暖。

  那一年,“代理牧师”罗沙第从意大利来到河南,以调查“中日战后情形”为名,来到河南修武县旁边的一个小山村,现在的焦作市。在那里,他看到了河南、山西、陕西的巨量煤炭资源,乐不可支的回到欧洲寻找投资。

  两年之后,1898年6月21日,在伦敦注册的英国福公司取得了“专办怀庆左右、黄河以北诸山各矿”六十年的开采矿权,代理人正是“代理牧师”罗沙第。

  用了二十来年的时间,英福公司的煤炭年产量已位居全国第三,工人发展到1.1万余人。

  在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年代,从某种程度上讲,英福公司给当地百姓打了一针镇痛剂。许多破产失地农民来到煤矿,算是有了一口饭吃。

  当然,这口饭毒性颇大。

  每天工作12小时至14小时,甚至更长,过着“两头不见太阳”的生活;米价12元一担,辛苦一个月还不够买半担米。最惨的童工,干活差不多,工资减半, “干阳间的活,吃阴间的饭”。

  至1939年撤离焦作,40多年的时间里,英福公司把修武县管辖的一个小村镇,催生成了一个现代意义上的城市。

  煤炭枯竭 焦作初露水仙真容

  40多年间,焦作就像一颗“大蒜”被扔到一池污水中,慢慢地抽出枝芽,却露出了水仙的真容。

  但在最初,这朵花并不够清丽诱人,而其毒性也逐步显现。

  黑色煤山,煤灰漫天,绽放笑容才能露出一抹白色的煤矿工人,构成了煤城焦作的常见画面。村庄塌陷,地下水位下降,采煤产生的煤矸、冶铝工业废渣“赤泥”堆积如山,占用大片土地,污染了大气、农田和水体。

  更堵心的是,这个因煤而建、因煤而兴的新兴城市,靠煤炭红利持续生长近百年之久,进入资源匮乏期之后,感觉身体渐渐被掏空。

  但水仙花总有绽放的那一刻,焦作人普遍把这个时间定格在1999年。

  那一年,焦作人突然发现,煤炭的旁边还有绿水青山!

  云台山、青天河、神农山,一个接一个的山水胜景被请出深闺。

  温县陈家沟、各式太极拳,太极故里也悄悄浮出水面。

  “大蒜”脱胎换骨 焦作变身北国江南

  一步一个脚印,一颗“大蒜”脱胎换骨,变成了风姿绰约的水仙。

  煤炭黑城变成了北国江南,青山绿水带来了金山银山。

  仅去年一年,仅云台山景区,就接待游客近600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4.8亿元。

  云台山所在地修武县,山脚下的岸上村繁华异常,一到晚上就成了“小香港”,人均收入10年间从600元增加到10万元;大山深处的岸上镇一斗水村,已发展家庭旅馆20家,年可接待游客近8万人;西村乡平顶爻村20余人先后返乡创业,全村家庭宾馆、饭店已达13家。

  近年来,焦作市以莫沟村、一斗水村、陈家沟村、青天河村等乡村旅游示范村为载体,围绕旅游精准扶贫战略,建设了一批特色鲜明、功能完善、交通便利、环境优美的美丽乡村,促进农村致富、农民增收。

  水仙花开,清香自来。

  如今,焦作人更喜欢把挖煤的历史作为忆苦思甜的谈资。

  72岁的焦作市民王留民,谈起自己生活工作大半辈子的焦作,说,“现在的焦作就像我家里养的水仙一样,干净、纯洁、舒服。”

文章关键词:水仙焦作;花样河南 责编:王嘉懿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新闻
  • 财经
  • 汽车
  • 体育
  • 娱乐
  • 健康
  • 科技

慢新闻

省招办辟谣!网传“河南50万考生无大学可上”数据错误百出 为不实消息 省招办辟谣!网传“河南50万考生无大学可上”数据错误百出 为不实消息

推荐视频

高考前"最后一课":我的故事都是关于你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