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独家 > 正文

【我为中原出彩做贡献】小麦专家茹振钢:科技惠农 粮安天下

2017年05月18日09:46  来源:映象网

5034

   

  茹振钢教授讲解“百农1499”小麦的优点

  映象网讯(记者 燕子丹 文/图)在我们身边有这样一群人,看似平平无奇,却在各个领域做出非同一般的成绩,看似朴实无华,却为我们的生活做出巨大的贡献。5月15日,由中共河南省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的“我为中原出彩做贡献”大型采访活动正式启动。16日上午,“我为中原出彩做贡献”采访团成员在百农4199的试验田里见到了正在地里研究小麦的河南科技学院小麦育种专家、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得者茹振钢教授。

  十年磨一剑成就“黄淮第一麦”

  粮食安全关乎国运民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种好粮、多打粮、打好粮,让全国人民吃上“河南馍”,是中原儿女的责任担当!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河南时强调,粮食生产这个优势、这张王牌任何时候都不能丢。小麦专家茹振钢,就是参与打好“这张王牌”的重要一员。?生于1958年的河南科技学院教授、小麦专家茹振钢,经历过国家困难时期,感受过饥荒,所以选择农学专业,早早地就下定决心,要让土地生金、让中国人吃饱饭,要为国家粮食安全献出自己的青春和汗水。而这一“献”就是30多年!如今,59岁的茹振钢,仍像年轻时候一样,每天工作都在10个小时以上,经常吃住在实验室。河南科技学院小麦研究中心彻夜长明的灯光,见证了他对小麦育种事业的爱与痴。

  一粒种子改变世界。培育耐寒耐旱、抗病抗虫、高产优质的种子,使农民朋友只管种下,不用担心天气的变化,能够省力等收获,是茹振钢最大的心愿。茹振钢带领研究团队,先后育成百农62、百农64、百农160等一系列优质小麦新品种,在矮秆高产、多抗广适小麦的研究上越走越远,终于在历经了10年的坚持和忍耐后,让“百农矮抗58”这一突破性的品种“横空出世”。

  “百农矮抗58”成功解决了小麦高产大群易倒伏、矮秆品种易早衰、高产品种品质不优和稳定性差、稳产性与广适性难结合等种子培育的四大技术难题,体现了高产稳产、矮秆抗倒不早衰、抗逆抗病适应性广、优质中筋、稳定性好等难得的优势。

  如今,“百农矮抗58”仍是全国种植面积最大的小麦品种,累计推广2.6亿亩,增产小麦86.7亿公斤,实现增产效益170多亿元,被誉为“黄淮第一麦”。它在产量上的贡献,意味着国人所吃的每8个馒头中,就有1个来自“百农矮抗58”,而茹振钢也因为“百农矮抗58”给广大农民带来的巨大的经济效益,被农民朋友亲切地称为“粮财神”。

  

  茹振钢教授的团队在试验田中采集样本

  创新思维突破“瓶颈”

  专家认为,我国黄淮地区的小麦产量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想要进一步提高产量是“难上加难”。如何突破“百尺竿头”的“瓶颈”?茹振钢的思绪和视野跳向了东北和广东、福建等地区,希望在这些地方找到打破纪录的神器。他说,高纬度地区的小麦耐弱光,低纬度地区的小麦耐强光,把“高低纬度”地区的小麦进行重新“组装”,会有什么样的结果?“那一定很神奇!”

  茹振钢为自己创新思维带来的灵感激动不已,急不可耐地南下北上,搜罗种质资源。福建地区早已不再种植小麦,为了找到一株麦苗,茹振钢跑到武夷山上,虎啸岩、水帘洞、桃源峪……最终在路边找到几株麦苗,他如获至宝,装在矿泉水瓶中,一路小心翼翼地捧回新乡。

  正如“矮抗58”调和了小麦的耐冻和抗旱的基因,茹振钢现在想协调的是小麦的耐强光和耐弱光的矛盾,挖掘出小麦的高光效潜质,利于小麦的物质积累和运转,给小麦高产打下基础。如今,“百农4199”这种高光效小麦新品种已经培育成功。跟普通小麦相比,新品种的穗光效提高了近40%,叶片的光合作用也提高了10%以上。

  它的能干得也到了公认。2016年5月,在修武县15亩高产公关示范田,经专家现场测产,百农4199亩产高达822.9公斤!

  “平均下来,一亩地比‘矮抗58’还要多打200多斤!”茹振钢咧开嘴角,一丝亮光在他的眼睛里跳动,“原本麦穗的光合在小麦的进化选择中是被淘汰了,但这个宝贝被我们捡回来了!”“百农1499”既耐弱光又耐强光,早上班,晚下班,中午还不休息,不仅适应性更广,而且增产增效!”茹振钢的声音里满是自豪!

  现在,他已成功配制出4个杂交小麦强优势组合,经过大面积试种,均表现出高产、稳产、优质、抗逆性强的优势。2012年,其中的一个组合在河南济源实现亩产654.7公斤,较同等条件下常规品种亩产高出100.8公斤!“2016年,我们在杂交小麦上的亩产量已经突破了800公斤。”即使如此,茹振钢对自己的定位依然是刚完成“探路”。“在小麦杂交优势利用上,我们距离成功仅一步之遥!”茹振钢非常兴奋地告诉记者,在我国最大的小麦主产区实现杂交小麦研发新突破,有望成为提高我国粮食安全水平、占领国际种业竞争制高点的科技支撑。“纵然是时间的霜染了鬓、岁月的刀刻了额,怎奈我初心不改、豪情如昨?”茹振钢激情满怀地对记者说,“为国家的粮食生产,为小麦育种,吃再多的苦,受再多的累,我也心甘情愿、无怨无悔!”

文章关键词:我为中原出彩做贡献;茹振钢;小麦专家 责编:李宜馨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新闻
  • 财经
  • 汽车
  • 体育
  • 娱乐
  • 健康
  • 科技

慢新闻

省招办辟谣!网传“河南50万考生无大学可上”数据错误百出 为不实消息 省招办辟谣!网传“河南50万考生无大学可上”数据错误百出 为不实消息

推荐视频

高考前"最后一课":我的故事都是关于你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